人类智能

搜索文档
未来的本质:人工智能为何无法超越人类智能?
虎嗅· 2025-06-28 07:37
AI与人类智能的关系 - AI目前无法通过情感测试 因其缺乏真情实感 仅能通过预设程序做出礼貌回应 [2] - AI在服务态度上优于人类 因其机械属性决定其"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特性 [3] - 人类对AI存在两大担忧:智能超越后可能统治人类 以及导致大规模失业 但当前担忧可能过度 [3] 技术替代与就业创造 - 历史表明技术发明增强而非取代人类能力 如石器工具扩展人手功能而非使其无用 [4] - 农业机械化使发达国家务农人口降至5%以下 但其他就业机会持续涌现 类比AI将创造新工作类型 [6] - 蒸汽机等传统技术已包含智能元素 如自动调节阀门 说明智能替代并非AI独有特征 [5][6] 未来不确定性理论 - 未来具有"未定性" 并非由过去完全决定 而是人类选择共同创造的结果 [12] - 知识增长反而增加不确定性感知 因人类面临更多未知可能性 [11] - 路径依赖理论显示历史影响未来但不决定未来 人类仍保有选择空间 [13] 人类想象力的独特性 - 想象力是人类区别于AI的核心能力 表现为对不存在事物的创造性构想 [14] - AI本质是统计回归机器 仅能总结历史数据 无法产生突破性离群点想法 [15][16] - 历史重大突破如工业革命和相对论 均依赖人类想象力而非数据推算 [17] 技术发展的多样性需求 - 人类进步依赖个体多样性 而AI模型输出高度趋同 缺乏本质差异 [18] - 若机器要超越人类智能 需具备类似人类的多样性特征 当前技术远未达到 [18] - 荀子思想印证工具为人所用的本质 人类通过想象力和协作保持主导地位 [20]
生物智能、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三种智能驱动人类未来丨《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6-26 14:27
生物智能的深刻启示 - 地球上存在三种不同但密切相关的智能:生物智能、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三者相互作用和影响 [2] - 生物智能是最伟大的智能,创造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人类,而人类制造了计算机 [2] - 生物智能的启示在于其从"无"到"有"的自我组装能力,以及保持多样性的进化原则 [4] - 生物进化的奥义在于多样性,子代随机继承母细胞和父细胞各一半的基因,以应对不可预测的未来 [4] - 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是应对未来的一种保险,意味着社会上每个人都很重要 [4] - 生物的生命奥义不是适者生存,而是最具多样性者生存 [5] - 未来不可预测,保持多样性是最好的应对方法之一 [6] 机器智能的深远影响 - 机器智能已存在很长时间,任何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的行为都是一种机器智能 [8] - 人工智能被视为超级助手,每天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话,话题广泛,答案具有启发性 [10] - 人工智能永远不会累,可以随时随地提供辅助,与人类互动中激发新想法 [10][13] - 在人工智能赋能的计算生物学领域,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生命机制将变得更加清晰 [14] - 不相信技术奇点的概念,因为未来本质上是无法预知的 [12][15] - 人类与计算机、人工智能的结合点会因人而异,利用多样性原则处理互动关系 [12] 人类智能的深度思考 - 人类智能不可替代,具有创新性,能够以出乎意料的方式进行思考 [17] - 人类智能的独特之处在于新想法的随机出现,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17] - 未来是人类与机器共存的时代,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将在互动中找到共识 [21] - 人工智能知道答案,而人类需要做的是思考并提出问题 [22] - 人类将决定价值观的方向,引导技术向善 [23] - 面对未来,应保持开放的心态,重视好奇心、犯错和理解他人意见的价值 [19]
在智能洪流中坚守人类价值根基——读《智能简史》
上海证券报· 2025-06-25 02:12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 人工智能发展经历了从图灵测试到逻辑推理、专家系统,最终进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数据驱动"新纪元 [4] - 行业发展曾遭遇"人工智能寒冬",因算力瓶颈与理论困局导致泡沫破裂,随后进入反思阶段 [4] - 当前深度学习模式存在结构性缺陷,包括依赖海量数据与算力、"黑箱"特性导致的不可解释性,以及数据偏差放大等问题 [4] 人类智能与AI的交互关系 -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推翻传统"三位一体脑"模型,揭示大脑进化是复杂结构重组与功能整合过程 [5] - AI技术中的强化学习、神经网络等概念均源自对生物大脑的模仿,例如神经网络设计灵感来自人类神经元连接方式 [5] - AI发展反向推动脑科学研究,科学家借助AI工具探索大脑神经活动模式及信息处理机制 [5] - 人类智能与AI形成双向促进关系,AI算法研究为揭示大脑学习记忆机制提供新线索 [6] 技术哲学与伦理挑战 - 最先进的大语言模型仍基于统计模式推演,与人类自我觉知的主观体验存在本质差异 [8] - 自动驾驶等AI应用面临即时伦理决策困境,需建立明确的伦理框架解决算法偏见问题 [8] - 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界定成为保障个体权益的核心议题 [8] 人类价值与技术发展平衡 - 需构建透明可追责的AI治理框架,法律监管需具备灵活性以匹配技术迭代速度 [9] - 人类智慧独特价值体现在情境理解、跨领域创造力、共情与道德决策等AI难以企及的能力 [9] - 教育方向正从知识传递转向培养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和人文素养 [9] - 印刷术和互联网的历史经验表明,人类文明能在技术冲击中完成认知升级 [9] - 需建立"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双螺旋结构,用AI提升效率同时以伦理守护公平正义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