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为人民
搜索文档
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开幕
科技日报· 2025-10-29 08:47
活动概况 - 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于28日在重庆开幕 [1] - 活动主题为“人民城市 智绘未来” [1] - 活动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国人居署与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1] 核心议题与成果 - 活动核心议题为数字化赋能城市发展及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创新 [1] - 活动发布了2025版《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和《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重庆倡议》等成果 [1] 城市发展成就 - 中国城镇人口已增加到9.4亿人 [1] - 19个城市群承载全国75%的人口并贡献85%的国内生产总值 [1] -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万亿的城市已达到27个 [1] - 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 [1]
让治理实践更好融入思政大课堂
人民日报· 2025-10-24 06:29
思政教育实践模式创新 - 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 通过参观红色场馆 文化遗址 科创企业以及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等实践形式开展教育[1] - 鼓励学生参与基层治理实践 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了解社情民意 形式包括参观 体验 交流以及直接参与治理[1] 实践教学案例与成效 - 在广东广州口袋公园 青年学生观摩政协委员就民生议题建言献策并亲身参与讨论 提出健身器材配置 文化元素融入等建议 使协商民主和人民城市概念从抽象变为具体[2] -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团队聚焦外卖骑手群体开展调研 提出建立平台兜底机制 延长合理配送时限 提供节假日补贴 极端天气保险 免费体检等建议[2] - 通过将真实场景和现实问题融入课堂 学生感触更深 理解更快 学习效果更好[2] 制度化参与机制建设 - 北京将市民热线服务中心打造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高校师生与社工一起跑工单 走流程 蹲点位 参与接诉即办[3] - 学校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 将城市治理实践纳入思政课学分体系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调研 协商议事 志愿服务[3] - 通过加强校地合作 以制度化方式固定参与治理实践的教学内容 畅通参与渠道 形成协同育人格局[3]
跟着外媒嘉宾打卡北京大吉巷,见证“人民城市为人民”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3 15:31
项目定位与理念 - 项目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2] - 项目采用合院式街区形态,融合城市文化客厅、市民休闲广场、商业综合体、生态楼宇集群等多种功能 [2] - 项目通过廊架、庭院与口袋公园的穿插设计重构邻里社交空间 [2] 项目特色与影响 - 项目成为北京中轴线上一处“可漫步、可休憩、可呼吸”的绿色地标 [2] - 项目建设“像修文物一样织补城市”,避免“大拆大建”,采取局部“针灸式”修复手法 [2] - 项目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实践范本 [2]
拱墅区62处点位完成绿化交通隐患治理
杭州日报· 2025-07-21 11:20
绿化交通隐患治理工程 - 拱墅区2025年绿化交通隐患治理工程历时3个月全面竣工 涉及33条道路62处隐患点改造 [1] - 工程通过降低灌木高度至1.5米以下 采用春鹃 南天竹等低矮植物 显著改善行车视野 [1] - 丽水路3.2公里示范段改造后形成红黄相间景观带 同步提升安全性与美观度 [1] 景观定制化设计 - 针对车流量大的环城西路 体育场路等路段 交叉口采用时令花卉替代单调灌木 [2] - 上塘路德胜路口 湖州街浙大城市学院门口等节点种植"西子"月季系列 强化视觉标识 [2] - 庆春路浣纱路口等区域改造后获居民认可 行车安全显著改善 [2] 城市管理升级 - 工程实现从"遮眼绿"到"透景花"的转型 体现精细化城市管理理念 [3] - 拱墅区计划建立绿化安全动态监测机制 持续保障道路安全与景观效果 [3] - 改造后形成月季景观带与开阔视野并存的街道空间格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