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共建共治共享
icon
搜索文档
铸牢共同体·基层社区行丨从异乡人到一家人
广西日报· 2025-07-16 10:31
浦寨社区发展概况 - 浦寨社区从中越边民自发形成的山间互市茅草街发展为兴旺的中越边贸大商埠,户籍人口仅421人,常住人口达3000多人,共有1600多户经营主体,涵盖越南特产、红木工艺品、餐饮住宿等,每天国内外客商流动人口高峰期达1万多人 [1] - 社区紧扣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打造边境互嵌式社区治理模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边民和客商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归属感 [1] 党群共建与基层治理 - 浦寨社区党总支部作为战斗堡垒,构建"党组织+客商+边民"三级联动格局,吸纳客商代表与边民代表参与社区建设 [5] - 开展"共产党员经营户"亮牌行动,激励诚信经营,营造边贸发展良好环境 [6] - 社区党总支部统筹规划,开发金钱山爱国主义炮台,打造社区旅游公共打卡点和民族团结百姓大舞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6] 多元共治与纠纷调解 - 设立浦寨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老周工作室",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和矛盾排查,成功调解纠纷119件,涉外纠纷79件,涉及金额2000多万元 [8][9] - 调解一起跨国股权转让纠纷,涉及金额1500多万元人民币,最终达成协议,双方握手言和 [9] - 调解队伍由"周梅初+N个客商+外籍调解员"组成,建立中越双语网上受理服务网站,开通老周服务热线,提供便捷服务 [9] 社区文化与经济发展 - 每年举办歌舞展演、美食比赛、边民客商互助座谈会、百家宴等活动,增进文化认同,营造多元文化融合的社区氛围 [11] - 社区集体经济采用"党组织+边民"运营模式,从2019年的0元增长到2024年超20万元,有效带动边民增收致富 [12] - 广东客商韩松梅无偿提供200平方米场地作为民族团结百姓大舞台,反哺社区发展 [11]
北京:深化水务执法改革 谱写城市管理新篇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03
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 北京市自2024年7月1日起由城管执法部门集中行使水务部门全部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检查权、强制权,推动综合执法质效优化升级 [1] - 改革实现城管执法系统整合水、电、气、热等跨领域职能,成为综合性执法机构,强化管理与执法衔接及京津冀联合执法 [2] - 建立涉水执法全流程闭环机制,包括联合检查、信息互通、线索移送等,并与生态环境部门协同构建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 [2] 跨部门协同与执法成效 - 城管执法系统聚焦水安全、水资源等领域,开展防汛、水环境治理等行动,依法处置行洪安全、水源污染等问题 [3] - 创新非现场监管方式,与天津、河北协作形成跨区域监管合力,覆盖水体保护、水生态治理等环节 [3] 科技赋能智慧监管 -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集成数据融合、指挥调度等功能,实现"掌上查""指尖办"三级覆盖,提升非现场监管能力 [4] - 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风险分级分类监管,结合智能预警与精准处置,优化涉企检查标准化水平 [5] 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 - 推行"柔性执法"和"一次入企全面检查"机制,细化涉水职权裁量基准,优化营商环境 [6] - 试点"城管水务执法进社区"模式,联动居民、物业等主体构建涉水违法处置网络,强化普法宣传与社会共治 [6][7] 未来改革方向 - 系统完善裁量基准,提升水事案件专业化处置水平,拓展信用监管与分级分类监管范围 [8] - 优化与水务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全链条闭环监管,持续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8]
葫芦岛龙腾街道:服务“走心” 居民“暖心”
辽宁日报· 2025-07-09 08:57
社区治理创新 - 葫芦岛市南票区龙腾街道康民社区开办"幸福邻里·跳蚤市场",提供100多个免费摊位,居民交易闲置物品如电饭锅、咖啡机等,促进资源再利用和邻里互动 [1] - 社区推出"红小二杂货铺"共享工具及闲置物品,因需求旺盛扩展为跳蚤市场,单次集市参与居民超预期 [1] - 龙腾街道围绕"一老一小"需求打造"绣娘手工坊""社区积分兑换超市"等党建品牌,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模式 [1] 手工经济与就业 - 富民社区"绣娘手工坊"通过13场"指尖课堂"培训300余人次,培养20名技术骨干,50余名居民掌握编织技能,产品包括钱包、手机袋等 [2] - 手工坊延伸"小修小补"服务链,免费提供修拉链、截裤脚等服务200余次,居民李跃军通过参与日赚买菜钱 [2] 积分制激励机制 - 望海社区将环境整治、助老扶幼等行为量化积分,居民可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积分账户最高记录达240分 [2][3] - 积分超市推动居民参与率从32%跃升至78%,272名居民主动领取社区治理任务 [3]
泰安|十万“啄木鸟”雕琢泰安“文明城”
大众日报· 2025-07-04 09:40
数字化城市治理平台 - "爱泰安随手拍"微信小程序通过市民拍照上传功能实现文明行为点赞与不文明现象曝光 形成市民与政府协同治理模式 [2][3] - 平台自2020年启动以来累计用户超10万人 市民黄先生个人提交线索达200余条 反映市民参与度持续提升 [3] - 2024年平台共收集1.3万条线索 筛选3000余条有效线索进行整改 体现数据驱动治理的精准性 [4] 政企协同治理机制 - 城市管理局通过平台实现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半小时内响应解决 展现跨部门协作效率 [4] - 交警部门利用市民线索弥补警力不足 使交通违法行为治理效率提升 形成"电子警察+市民监督"双轨机制 [4] - 平台建立"文明监督员"专职队伍 将市民转化为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 强化治理网络覆盖 [3][4] 数字技术赋能成效 - 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城市治理短板 推动管理模式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治理 [4] - 小程序设计简洁易用 降低市民参与门槛 实现"即拍即传即反馈"的闭环流程 [3][5] - 技术应用使城市文明建设更接地气 全年处理3000+案例验证数字化治理可行性 [4][5] 社会治理创新模式 - 平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市民建言献策量达1.3万条 体现群众主体地位 [3][6] - 10万市民化身"啄木鸟"参与治理 形成千年古城文明建设的数字化基层样本 [1][6] - 政府快速响应机制与市民持续互动 实现"民呼我应-数为治效"的良性循环 [4][6]
北京海淀成立全区首个高校共建共治共享服务联盟
新京报· 2025-07-03 19:51
高校服务联盟成立 -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联合37所驻区高校成立首个高校共建共治共享服务联盟 旨在提升高校市场监管服务水平并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1] - 联盟采用"1+1+3"设计框架 包括联席会商机制 信息直通平台和三个工作组 聚焦特种设备安全 食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领域 [2] - 三个工作组分别由区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 应急管理及经济服务相关部门提供业务指导和支持 确保精准匹配高校需求 [2] 联盟工作机制 - 联席会商机制通过业务培训和集中座谈等形式 聚焦特种设备安全 食品安全 科研成果转化 创业孵化等领域的共性问题和前瞻性需求 [2] - 信息直通平台建立常态化 精准化的市场监管政策法规 服务举措 风险预警等信息推送机制 确保高校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2]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相关负责人表示 联盟设立的服务工作组能提供更加精准 专业的指导 帮助高校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2] 联盟活动与成果 - 联盟首次活动邀请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海淀区人社局专家现场解读专利转化政策与就业扶持措施 [2]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人民大学作为高校代表 分别就高校特种设备安全 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进行交流分享 [2] - 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拉开海淀区"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序幕 宣传周期间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系列活动 [3] 校地合作发展 - 海淀区持续深化政校合作与产学研协同发展 此前已成立高校反餐饮浪费联盟和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联盟 [3] - 高校服务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校地协作从单一服务模式向多元共治跨越 进一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并激活创新动能 [3] - 联盟推动高校与区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协同发展 为高校 高校园区及校办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3]
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连云分局推动生态修复让矿山换新颜
新华日报· 2025-07-03 05:48
生态修复成果 - 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连云分局成功修复9处废弃矿山宕口,总面积达1072亩,实现从无序开采到科学修复的转变 [1] - 修复后的矿山从"生态伤疤"变为"绿色氧吧",成为休闲胜地,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1] - 修复区域累计栽种苗木5万株,选用凌霄、侧柏、构树等乡土树种,提升固土保水能力 [2] 修复技术与方法 - 采用"一矿一策"修复方案,制定灾害消除、坡面复绿、树木选种等工作标准 [1] - 针对高陡岩质边坡使用加筋麦克垫工艺,具有自透水性强、可植被性高、抗冲刷性能好等优势 [2] - 实施基材配制、理化性质测试、植生试验等技术措施,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生态修复难题 [2] 管理机制 - 建立"专业设计+部门联审+国企实施+属地护航"工作机制,构建监督监管体系 [1] - 实施三级管护体系:施工单位负责两年养护期、属地街道组建专业管护队、村民通过"生态积分"参与日常巡护 [2] - 实现从方案设计到后期管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1] 产业价值 - 修复后的宕口为"矿山+文旅"、"矿山+康养"等绿色产业规划落地创造了条件 [2] - 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去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