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代工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从深圳小厂到全球卖爆,一根数据线撑起189亿,年赚3.8亿凭什么?
搜狐财经· 2025-10-08 20:31
公司上市与业绩表现 - 绿联科技于2024年7月26日在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1606 [2] - 上市首日收盘价为45.55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14.76%,公司总市值达到189亿元 [2]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03亿元,净利润为3.88亿元 [2]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公司成立于2012年,初期采取“双轨并行”策略,一方面承接代工订单维持现金流,另一方面悄悄打磨自有品牌“uGreen” [4] - 公司抓住两次关键行业转折:代工企业集体觉醒做自有品牌,以及电商全球化的爆发 [6] - 2014年公司全面启动“uGreen”全球布局,入驻天猫、京东、亚马逊、速卖通等电商平台 [6] - 2023年公司境外营收达24.2亿元,占总收入的50.39%,首次超过国内市场 [8] - 2024年境外收入增至35.44亿元,同比增长46.46%,占比提升至57.47% [8] 核心竞争力与商业模式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解决用户痛点,将技术转化为好用产品,而非执着于发明黑科技 [10] - 例如,2017年苹果iPhone 8系列将USB PD快充变为标配后,公司迅速获得苹果MFi认证,并于2019年3月推出适配PD快充的配件,价格仅为原厂一半 [12] - 2020年5月公司推出首款65W氮化镓充电器,解决传统大功率充电器体积大、重量重的痛点 [12]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达3.04亿元,同比增长40.87% [14]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累计获得境内外专利权1821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 [14] - 公司构建了“增长飞轮”模式:规模降成本(充电类产品贡献38.08%营收,传输类占28.40%),凭借全球销量从上游拿货成本比小品牌低10%-15%;用户反馈改进产品,产品返修率远低于行业平均;用户信任促复购,复购率达32%,实现从单一品类到全品类的延伸 [16][18] 面临的挑战 - 产品线管理挑战:公司SKU数量上万个,库存管理、研发协同、售后保障难度指数级上升 [20] - 渠道依赖风险:主要销量来自天猫、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平台,2023年后境外收入超50%依赖亚马逊,平台规则变化可能直接影响业绩 [22] - 品牌溢价挑战:用户因“好用不贵”购买,但公司需突破从“性价比”到“品牌溢价”的转变 [24] - 新业务品控挑战:例如2024年推广NAS产品时,曾因软件优化不足出现重大品控问题,导致大量用户投诉和产品下架 [24] 行业启示 - 在混乱行业中,“解决用户麻烦”是最大竞争力,公司通过“全兼容+安全认证”为用户提供确定性 [26] - 性价比的核心是规模和效率,公司通过主力品类形成规模优势、全球供应链议价权降低成本、研发投入提升效率 [26] - 中小企业可借鉴“先扎稳根,再慢慢长大”的策略,公司并非一开始就做全品类或放弃代工,而是先做透充电、传输两大品类,并靠代工养品牌 [26]
主打钓鱼却碰不到核心品类,全球最大的钓鱼装备商冲IPO|IPO观察
36氪· 2025-07-18 20:41
全球钓鱼市场概况 - 全球钓鱼市场规模已超千亿美金,在美国是仅次于徒步的旅行户外运动,在欧洲海钓群体年支出达105亿欧元,是全球第二大钓具市场 [4] - 中国钓鱼人群超1.5亿,年轻人和青少年正成为新的主力军 [4] - 全球最大钓具品牌禧玛诺去年钓具收入达52.2亿元,凭借高精度技术在高端渔轮市场占据地位 [4] - 2024年全球渔具市场规模达1601亿美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1658亿美元,2025-2033年均增长率3.6% [7][8] 乐欣户外经营现状 - 公司营收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8.18亿、2023年4.63亿、2024年5.73亿,净利润从1.14亿元降至0.59亿元 [6] - 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同比增长27.8%达2.23亿元,但未恢复至疫情高峰水平 [6] - 实际产量从2022年793.3万件锐减至2024年416.8万件,工厂利用率由95%降至83.4% [6] - 公司解释业绩下滑原因为疫情后娱乐选择多元化导致钓鱼热度降温 [6] 业务结构与市场定位 - 公司主营钓鱼椅、钓鱼床、钓鱼帐篷、钓鱼箱包等装备,基本不涉足钓具核心品类 [10] - 2023年全球钓鱼装备零售额68亿元,钓具零售额1310亿元,是装备市场的19.3倍 [10] - 超90%收入依赖OEM/ODM业务,前五大客户贡献近60%营收 [10] - 主要客户包括迪卡侬、Rapala VMC、Pure Fishing等国际品牌 [10] - 北美市场收入占比从2022年18.8%骤降至2024年3.4% [11] 转型尝试与挑战 - 2017年收购英国垂钓品牌Solar发展OBM业务,但2022-2024年自有品牌收入仅从3550万元增至4060万元,占比从3.9%提升至7.9% [13][14] - 产品矩阵涵盖9000+SKU,床椅配件占50.7%、包袋25.1%、帐篷22.9% [14] - 计划拓宽Solar产品线并拓展销售渠道,未来拟通过收购更多品牌加大OBM投入 [14][15] - 2022-2024年OEM/ODM业务占比仍高达94.1%、90.2%、92.3% [17] 公司背景与财务情况 - 为浙江泰普森控股子公司,母公司1993年进入户外休闲用品领域 [18] - 研发成本共计约970万元,持有中国76项专利和海外35项专利 [19] - 2024年IPO前夕向控股股东分派现金股息6500万元,接近当年净利润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