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搜索文档
深圳光明区“扫码入企”改革的三个创新观察
中国发展网· 2025-11-13 14:17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圳市光明区通过推行“统筹入企+扫码监督”的创新模式,显著减少了政府入企频次,提升了执法服务效能,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实践经验 [1][2][3] 政策实施与创新举措 - 光明区作为全市首创,自去年8月推行“扫码入企”,至今全区扫码总次数已超过1万次 [1] - 创新推行“统筹入企+扫码监督”,将列入统筹的入企次数由21301次减少至8741次,减少了12560次,频次下降59% [1] - 构建“区级统筹、属地街道牵头、涉企部门全参与”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落实“无事不扰、有事服务”理念 [1] - 统筹行政执法、日常巡查、企业服务等各类入企事项,将多次入企合并为1次,实现凡入企必扫码 [2] - 创新推行“入企日-宁静日”和分时段错峰入企,让企业有明确预期并可安心生产 [2] 实施效果与机制创新 - 理念创新:将关注点从联合执法延伸到各类政府入企行为,改变政府部门频繁入企现象 [2] - 机制创新:由属地街道牵头统筹入企时间、部门、事项和企业,使问题解决更可预期和高效,例如针对某科技企业的跨部门问题,通过一同入企现场办公,减少了检查时间并明确了整改措施 [2] - 手段创新:利用市执法监督码系统平台,以智慧手段实现政府入企行为可溯源、可评价、可监督,规范涉企行为并促进政企互动 [2] - 相关做法于今年5月22日获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推介 [1] 未来规划 - 光明区将在全市统一部署下,继续做深做实“统筹入企+扫码监督”工作,以提升执法服务效能和优化营商环境 [3] - 目标是提高企业可感度和满意度,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护航助力 [3]
强化审执衔接 今年以来江西法院办理诉讼保全案件超8万件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20:02
诉讼保全与审执衔接 - 今年以来江西法院共办理诉讼保全案件82395件 [1][4] - 诉讼保全涉及申请保全金额1327.75亿元 [4] - 通过“以保促调”、“以保促执”方式提升实质化解纷能力 [4] 优化营商环境司法举措 - 制定《关于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 [3] - 审理各类涉企刑事案件400余件,严厉打击破坏营商环境犯罪行为 [3] - 准确区分罪与非罪界限,发现并移送犯罪线索57件,建议撤回涉企刑事案件2件 [3] 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 - 梳理涵盖591个企业524个项目的保交楼清单,建立重大案件逐级请示制度 [3] - 集中开展专项行动,有序推动全省46个楼盘项目涉及5000余套房屋登记办证 [3] 审慎司法与权益保护 - 善用“活封活扣”等审慎司法强制措施,减少对涉案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 [4] - 精准区分“失信”与“失能”,今年累计核查案件4256件,屏蔽失信信息2098件 [4]
山东威海:法治护航营商环境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环球网· 2025-10-29 11:05
威海法院全周期诉讼服务 - 法院创新推行全周期诉讼服务企业 采取法进百企等多样方式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1] - 法院构建收集-办理-反馈-回访闭环服务模式 通过走访 法律主题宣讲及发放《市场主体规范经营指引100条》等方式提供法律服务 [5] - 法院将深化立案 审判 执行全周期诉讼服务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7] 海马地毯集团运营与法律问题 - 公司每月有超150万平方米的地毯发往全国 [1] - 公司因合同条款内容约定不明确 特别是验收和结算时间问题 导致后期结算迟迟办不下来 直接影响货款回收并容易导致纠纷 [3] - 法院在法进百企活动中了解到公司法律问题 组织法官上门提供一对一普法课并帮助企业完善合同条款 从源头上防范法律风险 [3] 法进百企专项活动 - 法院于今年7月启动法进百企专项普法活动 通过企业走访了解企业法律问题 [3] - 活动后期通过电话回访 走访企业等多种形式 与企业建立长效沟通机制 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点 [5] - 活动为企业提供全周期 闭环式的法律服务 [5]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
中国食品网· 2025-10-24 14:48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 严格落实涉企行政检查备案机制,执行事前审批并扫描“塔通办涉企检查码”,实现扫码报到、亮码告知、照单检查 [1] - 全面落实“扫码入企、逢进必扫”,严禁变相检查,执法人员入企检查时主动出示检查通知书和执法证件 [1] - 企业通过“检查码”进行执法评价与监督互动,公开涉企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方式和执法人员名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1] 优化执法与服务 - 积极推行说理式执法,严格执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要求,推进包容审慎监管 [1] - 截至目前,已对4件案件不予处罚,17件减轻处罚,11件从轻处罚 [1] - 全面推行“三书同达”机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和行政合规建议书,为企业修复信用提供辅导 [1] 创新监管模式 - 推动“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联合多个部门对加油站、药店、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26次,有效减少重复检查 [1] - 制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明确各类执法流程与要求 [1] - 组织线上、线下业务“大讲堂”典型案例讲解、执法培训及考试,内容涵盖执法程序、证据收集等,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能力水平 [1]
“十四五”以来宁夏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涉企诉讼案件46.4万件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20:30
"十四五"以来宁夏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涉企诉讼案件46.4万件 在涉企案件执行工作方面,2021年以来,宁夏各级人民法院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民营经济司 法保护的目标任务,以规范优质高效的执行工作,兑现企业胜诉权益。宁夏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杨 子楠介绍,目前各级人民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492377件,执行到位金额1217.44亿元,其中被执行人涉 及企业的案件92529件,执行到位金额548.20亿元。(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张澍楠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网银川10月21日电 (记者 杨迪)记者21日从宁夏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强民营经济司法保 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宁夏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涉企诉讼案件46.4万件,结案43.7万 件,结案率94.2%,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企业司法获得感显著提升。 新闻发布会现场。中新网记者 杨迪 摄 宁夏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杨 ...
宽严相济规范涉企执法
经济日报· 2025-09-27 05:52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 系。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对涉企行政检查作出系统全面 规范,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政策举措层层递进,就是为了通过完善法律 制度建设,使涉企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行为更加透明、公平、公正、可预期,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 变。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有助于提升执法监督工作的精准性、高效性,让执法目标更明确、执法标准更清 晰、执法程序更规范。这意味着,职能部门可以将有限的执法力量聚焦关键领域和突出问题,实现"对 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企业也无需再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和财力应对不必要的检查或 罚款,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改善经营、开拓市场和创新技术等关键工作,提升市场竞争力。 对企业来说,一个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如何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严格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提升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工作有力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其中一个方面。 ...
法治服务更优 企业发展无忧
辽宁日报· 2025-09-16 09:23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 - 累计排查涉企业、涉信访、涉超期三类案件48.3万余件 [1] - 开展法律服务577场 实地走访企业2807家 解决企业诉求706件 [1] - 通过灵活司法措施盘活企业资产163.82亿元 [1] 企业诉求响应机制 - 健全政法机关信访平台与12345热线信息共享与督办反馈机制 [1] - 鞍山市12345热线涉政法诉求办结率达95.4% [2] - 辽宁公安7110涉企服务保障机制实现线上响应实时办理 [3] 行政执法优化措施 - 推动编制并公开涉企行政检查计划 减少重复检查和多头执法 [2] - 阜新市实施事前报告+清单管理闭环机制 整合11个重点领域执法力量 [3] - 涉企执法投诉量连续三年下降 [3] 专项服务保障机制 - 辽河公安局出台服务保障油区企业发展二十条举措 [3] - 构建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服务企业闭环体系 [3] - 交警支队铁流护航队为企业提供全程引导护卫服务 [3] 未来工作方向 - 深化三涉案件专项监督 加强案件评查和监督制约 [4] - 推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 [4] - 提供更高效、便捷、安全的法治环境 [4]
江苏20条举措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新华日报· 2025-09-08 05:57
执法理念转变 - 省市场监管局推出20条"执法+服务"举措 推动行政执法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并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1] - 执法理念以预防为主 将工作重心向前端延伸 变被动查处为主动服务 帮助经营主体规避违法风险 实现监管与经营主体良性互动 [1] - 构建"查处—指导—修复—提升"全链条闭环机制 通过案件分析实现从个案处置向系统治理升级 达到"查办一案、治理一片"效果 [1] 执法标准与执行 - 围绕"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五个环节系统谋划 推动"同类问题同样处理、不同情节区分对待" [1] - 以行政裁量基准和免罚轻罚规定为制度基础 系统构建尺度统一、宽严有度的执法范式 使行政裁量更趋精准 [1] - 上半年已为1.5万家经营主体实施免罚轻罚 依法减轻或免除处罚10.4亿元 其中个体工商户占比近70% [2] 具体实施措施 - 通过全面落实轻罚免罚规定、审慎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优化行政检查方式等五项措施为经营主体松绑减负 [2] - 推进"信用+"渐进式执法与"简案快办"拓面提质 切实降低经营主体成本和负担 [2] - 将牵头升级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轻罚机制 推动跨区域执法标准统一 [2]
江苏推行“执法+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23:40
执法政策框架 - 江苏省推出《若干措施》 基于预防为主 轻微免罚 重违严惩 过罚相当 事后回访五大原则 [1] - 轻微免罚措施包括全面落实轻罚免罚规定 审慎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优化行政检查方式 推进信用+渐进式执法 推进简案快办拓面提质 [1] - 政策推动行政执法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旨在降低经营主体成本与负担 [1][2] 政策实施成效 - 2024年底出台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规定3.0版 [1] - 2025年上半年为1.5万家经营主体实施免罚轻罚 减轻或免除处罚金额达10.4亿元 [2] - 案件类型集中于食品标签瑕疵和广告用语不规范等领域 小微经营主体为主要受益对象 [2] 监管导向演变 -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较早建立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轻罚制度 并持续优化升级 [1] - 政策强调执法与服务相结合 通过包容审慎监管营造宽松包容发展环境 [1][2] - 后续将推动措施从纸面落实至实际 确保经营主体获得实质效益 [2]
无事不打扰 监管更精准——浙江“综合查一次”改革一线见闻(法治头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人民日报· 2025-07-31 07:03
综合查一次改革实施情况 - 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 减少多部门重复检查 使经营户能更专注于生意[1] - 全国自3月起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采用联合检查和非现场执法等方式 提升检查精准度并大幅减少不必要检查[1] 检查流程优化 - 杭州萧山区实行"预告式检查" 提前一周短信通知企业检查时间及事项清单 使企业充分准备[2] - 执法过程展示"行政行为码" 企业扫码可查看检查内容及依据 实现透明化执法[2] - 多部门分工协作完成检查 对达标企业仅作细节指导而不处罚 2023年萧山区涉企行政检查总量大幅下降[2][3] 数字化监管手段 - 杭州临平区餐饮区安装油烟在线监测系统 实时显示油烟浓度数据 超标自动预警 实现非现场执法[4][5] - 余杭区仓前街道对569家商铺实行"红黄绿"三级赋码管理 根据风险等级调整检查频次 商户可通过小程序自主上报整改[5] - 浙江全省推行远程监管和智慧监管体系 通过数字化手段减少对企业经营干扰 萧山区明确"非现场执法"适用违法行为清单[5] 执法服务转型 - 杭州拱墅区武林夜市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 每周为5家商户提供30分钟政策宣导和合规体检服务[7] - 金华永康市执法部门主动协助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使某建设公司成功获得700万元贷款[7] - 执法过程落实首违不罚和轻微免罚政策 通过发放告知书和提示函引导企业自查自纠[8] 检查规范与目标 - 国务院要求推进精准检查 能合并或联合实施的不得重复检查 能通过智慧监管的不得入企现场检查[10] - 浙江省计划到2027年使"综合查一次"机制更健全 部门联合检查实施率力争达80%以上 非现场检查占比逐年提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