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融合

搜索文档
消费新观察|百年茶馆生出业态“新枝”
央广网· 2025-06-22 15:26
传统消费与现代商业交融 - 观音阁老茶馆作为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古老场镇代表,保留着原木梁柱、老式灶台等清代建筑特色,成为传统消费与现代商业交融的生动案例 [1] - 老茶馆不仅吸引本地老茶客,还吸引了来自新加坡等地的游客,营造出穿越百年的文化体验氛围 [1] - 百年茶馆的旺盛人气带动整条老街业态升级,形成传统与现代消费并存的格局 [2] 老街业态升级与商家增长 - 彭镇茶馆数量从30多年前的仅两家发展到目前超百家,显示出传统消费场所的显著增长 [2] - 当地政府保留老酱油铺、铁匠铺等传统业态的同时,已引进155家涵盖咖啡、文创、传统服饰等领域的新兴商家 [3] - 咖啡馆通过"咖啡+公益"的复合经营模式,两年内完成扩店并辟出280平方米公益图书馆空间,吸引年轻消费者 [2] 年轻消费群体与文化消费趋势 - 年轻群体在10点后成为老茶馆的主要客源,周末座位供不应求,显示传统文化场所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2] - 传统服饰店发现手作盘扣、扎染工艺备受年轻人青睐,年轻消费者更愿意为有文化底蕴的手工艺品买单 [2] - 老街形成"老茶馆为核,多元业态共生"的生态,灰瓦白墙间百年茶香与咖啡醇香交织,老茶客与年轻人共同构成消费场景 [3] 商业生态与经营模式创新 - 茶具店主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选择入驻,显示传统文化对商业选址的影响力 [2] - 老旧物品收藏店主张健将老茶馆比喻为根,各种新业态为枝,形成共生发展的商业生态 [3] - 返乡创业者通过打造兼具休闲与文化交流功能的咖啡馆空间,成功吸引年轻消费者并实现业务扩张 [2]
匠心独运创新创造(现场评论) ——写好人文经济学的大文章②
人民日报· 2025-06-11 05:59
文旅融合创新 - 徽州古城景区通过融合历史古迹与现代文旅新业态(旅拍店、文创店、沉浸式演出剧场)形成"反差感"吸引游客 [1] - 当地文创店转型成功案例:放弃同质化蓝染产品,开发基于百年鱼灯文化的"大鱼神灯"IP系列(马克杯、冰箱贴等),成为景区热门商铺 [1] - 西递古村创新运用徽文化元素打造"西递传奇"灯光秀,采用瓦楞灯等与建筑融合的技术手段(色温控制、弧形设计),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交融 [2] 文化IP商业化 - 文创行业需避免产品同质化,成功关键在于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年轻化表达(如鱼灯文化衍生品开发) [1] - 餐饮业创新案例:南溪南村"卓文的小食堂"通过中西融合(臭鳜鱼比萨、毛豆腐比萨)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结合中西方设计元素提升体验 [2] 产业升级路径 - 历史文化名城需通过文化创新创造焕发活力,典型案例包括灯光秀技术应用(声光电)与古建筑保护相结合 [2] - 文旅产业需把握创新尺度,避免过度开发(如西递村灯光设备采用"隐形画笔"理念),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