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文创

搜索文档
匠心独运创新创造(现场评论) ——写好人文经济学的大文章②
人民日报· 2025-06-11 05:59
文旅融合创新 - 徽州古城景区通过融合历史古迹与现代文旅新业态(旅拍店、文创店、沉浸式演出剧场)形成"反差感"吸引游客 [1] - 当地文创店转型成功案例:放弃同质化蓝染产品,开发基于百年鱼灯文化的"大鱼神灯"IP系列(马克杯、冰箱贴等),成为景区热门商铺 [1] - 西递古村创新运用徽文化元素打造"西递传奇"灯光秀,采用瓦楞灯等与建筑融合的技术手段(色温控制、弧形设计),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交融 [2] 文化IP商业化 - 文创行业需避免产品同质化,成功关键在于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年轻化表达(如鱼灯文化衍生品开发) [1] - 餐饮业创新案例:南溪南村"卓文的小食堂"通过中西融合(臭鳜鱼比萨、毛豆腐比萨)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结合中西方设计元素提升体验 [2] 产业升级路径 - 历史文化名城需通过文化创新创造焕发活力,典型案例包括灯光秀技术应用(声光电)与古建筑保护相结合 [2] - 文旅产业需把握创新尺度,避免过度开发(如西递村灯光设备采用"隐形画笔"理念),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2]
郑州18条硬核措施助力中牟新区发展跑出“加速度”
郑州日报· 2025-06-06 08:55
规划与政策支持 - 中牟新区定位为郑开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文化旅游创意融合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2] - 新区规划纳入郑州市规划体系,重点衔接轨道交通、枢纽体系、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等专项规划 [2] - 依法依规下放部分市级开发建设和经济管理权限,赋予新区更大发展自主权 [2] - 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新区开发建设,期限暂定3年 [8] 产业发展与布局 - 优先支持新区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 [4] - 规划建设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食品、新型储能、氢能、低空经济(无人机)等专业园区 [4] - 支持郑州机动车质量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4] - 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资金向新区项目倾斜,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5] 科技创新与人才 - 支持新区与中原科技城协同发展,引导科研成果在新区中试、转化,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3] - 统筹市级创新专项资金向新区倾斜,支持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布局 [3] - 支持新区落实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政策,经备案后享受相应人才待遇 [8] - 选定市属高校作为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基地,鼓励院校与新区企业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 [8] 文旅与金融创新 - 支持新区开展文旅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优先布局重大文旅文创、酒店民宿、会议会展等项目 [5] - 鼓励开展景区经营权质押贷等多种贷款形式,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5] - 支持新区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承办高能级展会、论坛等活动 [5] - 鼓励市级政府投资基金与新区合作参股设立子基金,支持金融机构在新区开设分支机构 [8] 基础设施与民生配套 - 加快G310改扩建、科学大道、金龙路、平安大道等重点骨干交通项目建设,推动低运量轨道交通T1线实施 [6] - 支持新区内更多地铁线路、站点纳入郑州地铁四期规划 [6] - 加大市属三甲医院、幼儿园、中小学、高中、文化体育等优质社会事业项目向新区布局 [7] - 新区公交客运、出租车及网约车等公共交通运营管理逐步纳入市级统一规划管理 [7] 区域协同与机制创新 - 支持新区与郑州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等周边地区联动发展,与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结对共建 [8] - 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在新区全资或合资设立AAA级国有平台公司,采用"管委会+公司"运作模式 [8] - 开展干部交流,支持市直机关、国有企业及金融机构干部人才在新区挂职锻炼 [8]
骨干文化企业迸发新活力 ——“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述评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01
文化产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939亿元 同比增长6 2% 实现利润总额2744亿元 同比增长29 1% [1] - 2025年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合计净资产6952亿元 合计主营业务收入6398亿元 首次突破6000亿元 [1] - 30强企业研发费用平均增长率超40% 显示行业创新投入力度加大 [3] 龙头企业示范效应 -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志愿军:存亡之战》获国庆档票房冠军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发行的《封神第一部》《长空之王》等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 [2] -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年出版图书2 1万种 零售市场占有率全国首位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数字经济收入超32亿元 数字平台用户超2200万 [2] -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261 78亿元(+6 59亿元) 利润总额12 05亿元 通过龙舟大赛等赛事运营强化体育文化IP [3] 技术创新与业态融合 - 中国电影股份自主研发全球唯一获DCI认证的CINITY LED放映系统 突破4K/120帧高格式技术 [3] - 喜马拉雅通过科技赋能文化产品创新 爱奇艺运用VR/AI技术扩展IP线下体验场景 快手以"短视频+直播"构建数字社区生态 [3] 文化出海与国际影响力 - 浙江华策影视建立600多个海外账号矩阵 海外订阅用户达4500万人 推动《下一站是幸福》泰国版等IP本土化改编 [4] - 爱奇艺国际版覆盖191个国家地区 支持12种语言 上线电影超3900部 累计服务全球超1亿用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