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
icon
搜索文档
兜底帮扶 温暖群众
人民日报· 2025-11-14 06:10
帮扶政策与措施 - 白玉县设立1000万元困难群体兜底产业帮扶基金池 惠及450余户、1800余名困难群众 [1] - 建立一户一策动态管理机制 为弱劳动力群体开发防火巡护等涉农岗位 对有发展意愿农户提供养殖补贴和技术指导 [1] - 通过兜底式帮扶 全县弱劳动力岗位共安置455人 其中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户安置209人 [2] 具体帮扶案例与成效 - 生态巡护员每月有800元稳定收入 全县获得兜底帮扶群众已有1800余人 [1] - 养殖补贴按家庭人口实行差异化补助 3人及以下户补助3000元 3人以上户补助6000元 [1] - 创新采取农户自筹+政府补助模式支持住房安全 为D级危房户、防返贫监测户等提供支持 如防返贫监测户泽拥家领到12万元住房补助款 [2] 增收长效机制 - 同步推进七个一批促农增收措施 包括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深化消费帮扶、鼓励参工参建等多元路径 [3] - 推动增收方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为农牧民增收注入持久动力 [3]
我国将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央广网· 2025-06-11 09:04
民生保障政策举措 - 《意见》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在民生保障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了4方面10条政策举措,推动新时代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1] - 重点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增强公平性和均衡性,聚焦教育、医疗、"一老一小"服务等关键领域 [1] - 提出"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举措,持续完善各类人群参保政策、提高政策精准度、提升经办服务可及性 [1] 社会保障覆盖 - 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研究制定适合新就业方式和收入特点的参保政策 [2] - 落实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实施更加灵活的参保缴费方式 [2] - 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逐步扩大监测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救助帮扶 [2] 托育服务发展 - 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提高托育服务质量 [2] - 构建"1+N"托育服务体系,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多种形式托育服务为网络 [2] - 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推进托育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2] 教育领域改革 - 将更多中小学校纳入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或托管帮扶范围 [2] - 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2]
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各地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观察
新华社· 2025-06-10 11:03
民生保障与社区发展 - 成都市武侯区通过盘活城市边角地改造超过100处健身角和微公园 带动运动装备及茶饮等周边消费[1] -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吸纳低收入村民就业 例如村民参与防洪坝修建工作月收入达4500元[1] - 山东省荣成市打造“海螺姑娘”社会救助服务品牌 累计为超过2700名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救助服务达71万人次[2] 住房与教育公共服务 - 广东省广州市加快构建以配租型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 重点解决来穗务工人员及新就业无房职工住房问题[2] - 河南省洛阳市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清理取消不合规的入学证明材料及时限要求[2] - 湖北省武汉市近5年将中小学建设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 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达163所[4] - 甘肃省2024年启动“强县中”为民办实事项目 支持20所县中扩优提质[4] - 成都市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 将乡村薄弱学校纳入教育集团以提升办学水平[4] 教育设施改善 -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岑龙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建成塑胶操场 师生宿舍实现24小时热水供应并新建综合楼[3] “一老一小”服务模式 - 浙江省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供给 鼓励引进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及医疗康复机构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5] - 山东省济南市开设全省首家家庭托育点并将普惠托育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5] - 陕西省西安市通过免费提供场地推进“公建民营”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 计划到今年底建成100所公办和110所社区嵌入式普惠机构[5] 创新服务供给 - 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推出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夜游活动[5] - 贵州省榕江县投入资金升级场地设施及完善赛事组织以支持乡村足球赛事[5] - 江苏省苏州市将地铁广济南路站地下闲置空间改造为社区食堂[5]
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重磅民生文件公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17:38
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 - 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如个体户、非全日制就业人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纳入社保覆盖范围,健全相关社会保险制度 [1][9] - 全面取消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 [9] - 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予以社会保险补贴,推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9] 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 - 运用大数据比对与实地摸排加强动态监测预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10] - 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合理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0]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提能增收行动,优先吸纳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10] 基本公共服务常住地提供 - 采取常住地直接提供、跨区域协同经办等方式,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 [12] -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 [12] - 2024年城镇常住人口占比67%,但户籍人口仅50%,近3亿人口无法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3] 教育资源扩优提质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5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13]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13] - 新增高等教育资源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逐步提高优质高校本科招生规模 [13] 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 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 [14] - 支持高水平医院人员、技术向基层下沉,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短板专业建设 [14] -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6][14] "一老一小"普惠服务发展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 [15] - 用10年左右时间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实现嵌入式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 [15] - 支持普惠养老服务增量资源向社区倾斜,发展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 [15] 社区服务与生活品质提升 - 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普惠社会服务进社区,允许经营主体租赁普通住宅设置服务网点 [16] -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建设,增加体育场地供给 [16] - 推动文化场馆夜间开放,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16] 包容共享发展 -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落实儿童优先原则,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机构能力 [17] - 加大宿舍型、小户型青年公寓供给,清理限制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不合理政策 [17] - 鼓励为适龄女孩接种HPV疫苗,全面推进城乡公共空间适儿化、适老化改造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