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

搜索文档
解民生之急也是稳增长之基
经济观察报· 2025-06-17 19:31
民生财政投入与经济发展 -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财政投入不仅是成本 更是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投资 强调"投资于人"的理念 [1][5]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财政投入应聚焦民生领域 将其视为长期经济投资 [1][5] 《意见》政策核心内容 - 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 包括扩大社保覆盖面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2][3] -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 推行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5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2] - 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 优先吸纳低收入人口就业 [2][3] - 提升社会服务可及性 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普惠服务进社区 推动文化场馆夜间开放 [4] 政策对经济的多维影响 短期效应 - 低收入人群收入提升措施(如以工代赈)将直接释放消费动力 扩大内需市场 [3] 中期效应 -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医疗/教育资源共享)将减少预防性储蓄 改变居民资金配置结构 提升消费投资意愿 [3][4] 长期效应 - 养老/托育等社会服务发展将创造大量就业创业机会 例如催生专业养老护理机构等新兴业态 [4] 产业机会 - 民生服务领域(养老/助残/文化等)将释放巨大市场空间 与高技术行业不同 这些领域具有广泛参与性和人力密集型特征 [4] - 养老服务市场发展将带动老年康复中心等专业机构增长 形成新就业岗位和创业路径 [4] 财政支持方向 - 明确提高预算内投资对社会事业的比重 通过财政倾斜解决民生问题 [5]
解民生之急也是稳增长之基
经济观察网· 2025-06-14 10:58
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 - 《意见》提出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 [2] - 明确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予以社会保险补贴 [2] -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2] - 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2] - 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2] 低收入人群帮扶与内需提振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提能增收行动 [3] - 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优先吸纳带动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3] - 低收入人群收入提升将释放更强消费动力,扩大内需市场 [3] 教育医疗与"一老一小"服务 - 推动教育扩优提质和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4] - 加强"一老一小"普惠服务,解决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 [4] - 政策将改变人们在储蓄、消费、投资方面的资金配置,提升消费和投资意愿 [4] 社会服务与就业创业机会 - 支持养老、托育、家政、助餐、助残等普惠社会服务进社区 [4] - 支持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夜间开放 [4] - 养老服务市场发展将催生专业养老护理机构、老年康复中心等,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 [4] 财政投入与高质量发展 - 提高预算内投资支持社会事业比重 [5] - 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投入是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投资" [5]
将公平放在首位 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多部门协同推进保障改善民生一揽子举措
金融时报· 2025-06-11 09:53
民生保障政策框架 - 政策围绕四大方向提出10条举措:兜牢民生底线、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扩大基础民生普惠性、提升社会服务可及性 [1][2] - 重点包括社会保障公平性强化、公共服务均衡性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托育资源优化、社区服务便利化 [2] 社会保障扩面措施 - 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业态从业者、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研究适配新就业形态的参保政策 [3] - 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实施更灵活缴费方式,推动就业地或户籍地参保 [3] - 扩大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完善费率政策 [3] - 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实施精准参保代缴,确保应保尽保 [3] 社会救助机制优化 - 建设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扩大监测范围至潜在风险群体 [4] - 制定低收入认定标准及家庭经济核对办法,推进信息系统全国联网 [4] - 采用"大数据比对+实地摸排"机制提升救助精准度 [4] 财政投入规划 - 2025年教育支出与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均达4.5万亿元,同比增6.1%和5.9% [5][6]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延续降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6] -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退休人员养老金同步上调 [6] 民生基建投资 - 2024年起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社会事业项目支持,预计规模较"十三五"末增长超30% [7] - 采用"项目+政策"双轮驱动模式,通过投资换机制强化民生补短板效应 [7]
中办、国办印发!重磅民生文件公布→
证券时报· 2025-06-09 18:37
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 - 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 [12] - 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予以社保补贴 [12] - 推动城乡居民医保缴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连续参保和零报销人员可提高次年大病保险支付限额 [12] -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12][5] - 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制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分类参考指引 [13][8]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行动,优先吸纳低收入人口就地就业 [13]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 - 细化分地区分领域基本服务项目清单,推动供给与人口变化协调,优化服务设施布局 [14] - 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提供灵活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婚姻登记等事项全国通办 [14][8] - 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农业转移人口可享迁入地户籍同等权利 [15][8] - 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15][5] 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重点改善县域高中条件,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16][9] - 新增高等教育资源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支持新型研究型大学和中外合作办学 [16][9] -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域,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推广远程医疗服务 [17] - 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满足多层次用药需求 [17][9]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推动大城市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 [18][9] - 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和家庭托育点,支持幼儿园延伸托育服务 [18] 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 - 因地制宜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推动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19][9] - 支持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夜间开放,建设全民阅读设施 [19][9] - 加大保障性住房中青年公寓供给,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 [20][9] - 鼓励为适龄女孩接种HPV疫苗,完善残疾人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20]
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重磅民生文件公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17:38
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 - 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如个体户、非全日制就业人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纳入社保覆盖范围,健全相关社会保险制度 [1][9] - 全面取消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 [9] - 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予以社会保险补贴,推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9] 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 - 运用大数据比对与实地摸排加强动态监测预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10] - 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合理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0]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提能增收行动,优先吸纳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10] 基本公共服务常住地提供 - 采取常住地直接提供、跨区域协同经办等方式,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 [12] -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 [12] - 2024年城镇常住人口占比67%,但户籍人口仅50%,近3亿人口无法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3] 教育资源扩优提质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5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13]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13] - 新增高等教育资源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逐步提高优质高校本科招生规模 [13] 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 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 [14] - 支持高水平医院人员、技术向基层下沉,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短板专业建设 [14] -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6][14] "一老一小"普惠服务发展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 [15] - 用10年左右时间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实现嵌入式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 [15] - 支持普惠养老服务增量资源向社区倾斜,发展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 [15] 社区服务与生活品质提升 - 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普惠社会服务进社区,允许经营主体租赁普通住宅设置服务网点 [16] -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建设,增加体育场地供给 [16] - 推动文化场馆夜间开放,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16] 包容共享发展 -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落实儿童优先原则,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机构能力 [17] - 加大宿舍型、小户型青年公寓供给,清理限制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不合理政策 [17] - 鼓励为适龄女孩接种HPV疫苗,全面推进城乡公共空间适儿化、适老化改造 [18]
中办 国办发布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全文)
新华社· 2025-06-09 17:05
社会保障公平性 -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提高城镇就业人员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比例 [1] - 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健全多缴多得机制,对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社保补贴 [1] - 推动医保缴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提高连续参保人员大病保险支付限额,推进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1] - 加强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制定认定办法,合理调整低保标准与消费支出挂钩 [2] - 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行动,加大以工代赈力度 [2] 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 - 细化分地区分领域基本服务清单,推动供给与人口变化协调,优化设施建设 [3] - 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灵活服务供给 [3] - 推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同等权利 [4] - 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4] 教育资源扩优提质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计划,5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全覆盖 [6]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6] - 高等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倾斜,支持新型研究型大学和中外合作办学 [6] - 深化产教融合,高校建设"微专业"强化就业能力 [6] 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 [7] - 支持高水平医院资源向基层下沉,强化基层专科建设 [7] - 建立远程医疗网络,完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机制 [7] "一老一小"普惠服务 - 扩大低成本场地供给,完善普惠养老托育价格机制 [8]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 [8] - 10年内推动大城市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纳入职工福利体系 [8] 社区与生活服务 - 整合社区便民资源,支持普惠服务进社区 [9] - 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推动文体旅业态融合 [9] - 支持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夜间开放,建设户外运动目的地 [9] 包容共享发展 - 落实儿童友好理念,提升儿童福利服务能力 [10] - 加大青年公寓供给,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岗位 [10] - 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完善残疾人补贴机制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