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

搜索文档
【发展之道】 进一步改善民生制度供给大有可为
证券时报· 2025-07-08 02:22
张锐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既突出加强对重点困难群体生活的兜底,也提出要扩大受惠人群的覆盖 面,同时明确要注重追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以及社会服务的提质增优,由此有望大幅提升广大群众的 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目前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多达10.7亿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超13.2亿人参加基 本医疗保险,但是,城乡之间、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之间、稳定工作人员与 灵活就业人员之间,基本养老保险实际领取数额却存在不小差别,特别是在灵活就业群体中,基本养老 保险断保、弃保现象十分突出,对此,《意见》将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放在了首位。 首先,对社会保险的扩面增效在《意见》中得到了最为显著的强调,《意见》一方面提出要稳妥有序提 高城镇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比例,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合理确定缴费补贴水平,适 当增加缴费灵活性,并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强调要健全对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 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明确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 ...
将公平放在首位 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多部门协同推进保障改善民生一揽子举措
金融时报· 2025-06-11 09:53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 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在民生保障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提出了四个方面10条政策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肖渭明6月10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一是围绕更好兜牢民生底 线、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意见》将公平放在民生政策的首位,强调增强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提出有 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等政策举措。二是围绕全体人民不分城乡、不分地 域、不分人群更加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意见》强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提出全方位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质效、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政策举措。三是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 疗、养老、托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意见》强调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提出推动教育 资源扩优提质、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等政策举措。四是围绕民生 政策直抵基层,提供更多贴近群众、温暖民心的社会服务,《意见》强调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 提出发展群众家门口的社区服务、提高多样化生活服务品质、促进包容共享 ...
中办、国办印发!重磅民生文件公布→
证券时报· 2025-06-09 18:37
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 - 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 [12] - 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予以社保补贴 [12] - 推动城乡居民医保缴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连续参保和零报销人员可提高次年大病保险支付限额 [12] -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12][5] - 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制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分类参考指引 [13][8]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行动,优先吸纳低收入人口就地就业 [13]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 - 细化分地区分领域基本服务项目清单,推动供给与人口变化协调,优化服务设施布局 [14] - 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提供灵活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婚姻登记等事项全国通办 [14][8] - 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农业转移人口可享迁入地户籍同等权利 [15][8] - 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15][5] 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重点改善县域高中条件,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16][9] - 新增高等教育资源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支持新型研究型大学和中外合作办学 [16][9] -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域,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推广远程医疗服务 [17] - 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满足多层次用药需求 [17][9]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推动大城市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 [18][9] - 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和家庭托育点,支持幼儿园延伸托育服务 [18] 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 - 因地制宜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推动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19][9] - 支持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夜间开放,建设全民阅读设施 [19][9] - 加大保障性住房中青年公寓供给,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 [20][9] - 鼓励为适龄女孩接种HPV疫苗,完善残疾人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20]
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重磅民生文件公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17:38
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 - 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如个体户、非全日制就业人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纳入社保覆盖范围,健全相关社会保险制度 [1][9] - 全面取消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 [9] - 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予以社会保险补贴,推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9] 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 - 运用大数据比对与实地摸排加强动态监测预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10] - 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合理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0]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提能增收行动,优先吸纳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10] 基本公共服务常住地提供 - 采取常住地直接提供、跨区域协同经办等方式,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 [12] -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 [12] - 2024年城镇常住人口占比67%,但户籍人口仅50%,近3亿人口无法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3] 教育资源扩优提质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5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13]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13] - 新增高等教育资源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逐步提高优质高校本科招生规模 [13] 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 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 [14] - 支持高水平医院人员、技术向基层下沉,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短板专业建设 [14] -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6][14] "一老一小"普惠服务发展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 [15] - 用10年左右时间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实现嵌入式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 [15] - 支持普惠养老服务增量资源向社区倾斜,发展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 [15] 社区服务与生活品质提升 - 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普惠社会服务进社区,允许经营主体租赁普通住宅设置服务网点 [16] -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建设,增加体育场地供给 [16] - 推动文化场馆夜间开放,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16] 包容共享发展 -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落实儿童优先原则,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机构能力 [17] - 加大宿舍型、小户型青年公寓供给,清理限制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不合理政策 [17] - 鼓励为适龄女孩接种HPV疫苗,全面推进城乡公共空间适儿化、适老化改造 [18]
中办 国办发布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全文)
新华社· 2025-06-09 17:05
社会保障公平性 -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提高城镇就业人员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比例 [1] - 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健全多缴多得机制,对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社保补贴 [1] - 推动医保缴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提高连续参保人员大病保险支付限额,推进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1] - 加强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制定认定办法,合理调整低保标准与消费支出挂钩 [2] - 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行动,加大以工代赈力度 [2] 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 - 细化分地区分领域基本服务清单,推动供给与人口变化协调,优化设施建设 [3] - 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灵活服务供给 [3] - 推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同等权利 [4] - 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4] 教育资源扩优提质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计划,5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全覆盖 [6]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6] - 高等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倾斜,支持新型研究型大学和中外合作办学 [6] - 深化产教融合,高校建设"微专业"强化就业能力 [6] 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 [7] - 支持高水平医院资源向基层下沉,强化基层专科建设 [7] - 建立远程医疗网络,完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机制 [7] "一老一小"普惠服务 - 扩大低成本场地供给,完善普惠养老托育价格机制 [8]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 [8] - 10年内推动大城市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纳入职工福利体系 [8] 社区与生活服务 - 整合社区便民资源,支持普惠服务进社区 [9] - 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推动文体旅业态融合 [9] - 支持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夜间开放,建设户外运动目的地 [9] 包容共享发展 - 落实儿童友好理念,提升儿童福利服务能力 [10] - 加大青年公寓供给,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岗位 [10] - 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完善残疾人补贴机制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