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障和改善民生
icon
搜索文档
省政协召开党组会议暨主席会议 传达学习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
海南日报· 2025-08-02 07:33
海南日报海口8月1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黎鹏 通讯员 李发强)8月1日,八届省政协第五十六 次党组会议暨第四十七次主席会议在海口召开,传达学习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研究省政协贯彻落实 意见。 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荣灿主持会议并讲话。 省政协召开党组会议暨主席会议 传达学习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 会议强调,在全省上下奋力推进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之际,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以全会形式系统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民生工作,提出了明确、具 体、务实的民生工作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及时回应了人民群众对自贸港建设的新期待。要把学习贯彻 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不断增强做好民生工作 的责任感紧迫感,全力助推全会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要聚焦全会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围绕 民生重点领域找准政协贯彻落实的切入点、着力点,更好发挥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作用,认真开展调研 协商,增强民主监督实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展现政协担当。要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引导广大委 员 更加关注民情、顺应民意、致力民生,依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站和委员履职"服务为民 ...
全省各部门各市县传达学习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
海南日报· 2025-08-02 07:26
全省各部门各市县传达学习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 用心用情用力写好民生答卷 省委组织部召开部务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省委常 委、组织部部长纳云德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省委八届七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系统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全省各级组织 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全会精神上来。要增强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政治自觉,及时把全会精神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 员干部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不折不扣抓好全会精神落实。要强化宗旨意识,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 路线、组织工作服务中心工作,推动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培养锻造高 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人才荟萃之岛等重点任务落实,在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展现组织部门担当。 要用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在落实全会 各项任务中走在前、作表率,为增强群众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获得感幸福感贡献组织力量。 海口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传达学习省委 ...
市人大代表评议政府工作:在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成绩来之不易 政策要定期“回头看”及时做调整
解放日报· 2025-08-01 09:49
黄莉新代表在评议中表示,今年以来,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 在市委坚强领导下,统筹抓好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 好、"五个中心"能级持续提升、高水平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实现了"时间过半、完 成任务过半",取得成绩来之不易。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较多,要按照中央和市委部 署,聚焦"五个中心"建设重要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 预期各项工作,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 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人大代表要 认真学习贯彻新修改的代表法,更好在本职岗位上实干笃行,在依法履职上奋勇争先,在联系服务群众 上用心用情,助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 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抓早抓快落实惠企政策 "报告彰显求真务实的态度和锐意进取的决心。"代表们认为,在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上海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能取得5.1%增速,成绩来之不易。 记者 王海 ...
【发展之道】 进一步改善民生制度供给大有可为
证券时报· 2025-07-08 02:22
社会保障体系 -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7亿人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2亿人 但存在城乡/企业性质/就业形态间的显著待遇差异 灵活就业群体断保弃保问题突出[1] - 政策将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列为首要任务 重点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业态从业者参保问题 全面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完善转移接续机制[2] - 医疗保险改革方面 建立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挂钩的筹资机制 对连续参保者提高大病保险支付限额 推进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2] 基本公共服务 - 当前公共服务存在城乡/城市规模/人口流动性的分配不均 导致资源配置低效 政策强调建立存量设施统筹机制 动态调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3] - 教育领域实施5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全覆盖计划 新建改建1000+优质高中 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高等教育将布局新型研究型大学 提高本科招生规模[4] - 医疗领域推动资源下沉县级医院 建设城市医联体 建立远程医疗网络 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诊断"模式[4] 养老托育服务 -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要求不低于80% 10年内推动大城市实现80%以上社区普惠托育覆盖[4] - 重点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多渠道增加公建托位供给 嵌入式托育成为发展重点[4] 社会服务优化 - 政策强调服务供给多样化与便捷化 发展社区生活服务 降低民众获取成本 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大龄青年/失能老人群体需求[5] -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优先新增基本公共服务事项 提升服务可及性与包容性[3][5]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多项细化举措将推出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9:56
民生建设投资 - 预计今年支持社会事业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将比"十三五"末提高30%以上 [1] - 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高校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1] - 2025年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 [2] 社会保障政策 - 研究制定更适合新就业方式和收入特点的参保政策,落实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 [1] - 稳妥有序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通过完善费率等政策稳步扩大试点范围 [2] - 国家财政承担的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也将适当提高 [3] 养老育幼服务 - 抓紧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1] - 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促进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3] - 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切实提高托育服务质量 [3] 高等教育发展 - 推动新增高等教育资源适度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支持布局新型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 [4] - 引导高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强化行业企业实践培养 [4] 社会救助机制 - 研究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和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推进核对信息系统全国联网 [5] - 深入开展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研究制定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政策措施 [5]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 - 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 [1][2] - 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予以社会保险补贴 [1][2] - 有序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2] - 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1][2] - 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 [1][3] 低收入群体帮扶 - 加强动态监测预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2] - 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 [2] - 合理确定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挂钩 [2] -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1][2] - 制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分类参考指引 [2] 基本公共服务优化 - 细化制定分地区分领域基本服务项目清单、基本质量标准、均衡评估办法 [2] - 推动数字智能技术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加快信息数据互通共享 [2] - 推进婚姻登记等常用服务事项取消户籍地限制全国通办 [2] - 采取常住地直接提供、跨区域协同经办等方式,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 [3] - 推动人口集中流入地城市"一城一策"制定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实施办法 [3] 教育资源扩优提质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扩大优质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 [3] - 将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学校纳入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或托管帮扶 [3] - 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3]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重点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 [1][3] - 加快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向农村学校等倾斜 [3] 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 [4] - 逐步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 [4] -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出台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1][4] "一老一小"普惠服务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 [4] - 用10年左右时间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逐步实现嵌入式等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 [4] 保障措施 - 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用,提高预算内投资支持社会事业比重 [4] -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 [4] - 完善各级政府民生实事清单制度 [4]
着力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
人民日报· 2025-06-22 05:47
民生政策实施 - 浙江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通过"沙漠的工坊"项目吸纳20余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村民月增收约3000元 [2][3] - 湖南湘潭市推行长护险试点,参保老人每月可享受16次居家护理服务,河北承德开展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 [3] - 福建三明市沙县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下乡巡诊和大医院帮扶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实现肿瘤患者有效转诊和治疗 [4] 普惠服务扩展 -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中心学校建成34间互动教室,通过"互联网+教育"对接银川名校优质资源 [5] - 上海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宝宝屋"提供普惠托育服务,财政专项运营经费支持每年12次免费服务,覆盖全区街镇 [5] - 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700元,中央财政安排学生资助补助经费809.45亿元 [5] 社区服务优化 - 辽宁沈阳市大东区长安社区"幸福长者食堂"日均服务百余人次,为9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就餐 [7] - 长沙天心区楠竹社区实施适儿化改造,新增儿童活动场所近万平方米,成为全国首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 [8] - 上海一季度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3万套(间),扬州建成各级各类体育休闲公园310个 [8][9]
创建与丰富改善民生的系统化制度机制
国际金融报· 2025-06-20 22:41
社会保障体系改革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13.2亿人[2] - 将重点解决城乡、企事业单位、就业形态间的保障差异,特别是灵活就业群体断保问题[2] - 全面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机制[3] - 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3] - 推动医保缴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提高连续参保人员大病保险支付限额[4] 基本公共服务优化 - 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优化存量设施统筹利用机制[6] - 推动数字技术与公共服务融合,实现常用服务事项全国通办[7] - 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重点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同等权利[8] - 推动人口流入城市"一城一策"制定公共服务实施办法[8] 教育领域扩容提质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计划,5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全覆盖[9]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重点改善县域高中办学条件[9] - 支持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扩大优质高校本科招生规模[10] - 深化产教融合,高校将开设社会急需的"微专业"[10] 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 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下沉,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10] - 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模式[10] - 支持高水平医学人才下沉县级医院,培育基层特色专科[10] 养老托育体系建设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11] - 10年内推动大城市实现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11] - 支持普惠养老资源向社区倾斜,发展家庭养老床位[11] - 推动托育服务纳入企事业单位职工福利体系[12] 社区服务升级 - 重点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普惠服务进社区[13] - 允许服务经营主体租赁住宅设置社区网点[13] - 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推动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14] - 建设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设施网络[14] 包容性设施建设 - 全面推进城乡公共空间适儿化、适老化改造[15] - 加大保障性住房中青年公寓供给[15] - 推动多层建筑加装电梯[15]
保民生,各地出实招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10
山东运用大数据赋能社会救助 - 山东搭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汇聚28个部门77类社会救助数据资源,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4][5] - 平台通过比对医保系统、教育缴费数据和低保档案,精准识别困难家庭并触发帮扶机制,今年以来触发预警信息26.2万条,纳入救助6244人次 [5] - 目前平台已将全省191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通过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实现精准帮扶 [5][6] 江西资助新生儿参加基本医保 - 江西实施"资助新生儿参加基本医保"政策,对2024年1月1日后出生的新生儿连续3年个人缴费由财政全额资助 [7] - 政策推动新生儿参保覆盖率提升至97%以上,2023年资助参保28.86万人,较2023年增加11.11万人 [8] - 通过"赣服通"APP实现新生儿医保参保"一件事一次办",办理时间缩短至10分钟内 [7][8] 浙江推广巡回诊疗车 - 浙江推广"固定+流动"医疗服务模式,500余辆巡回诊疗车实现山区海岛和偏远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9][10] - 景宁县7辆巡回诊疗车累计行车25万余公里,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覆盖全县78个巡诊点 [9] - 诊疗车配备23种医疗设备,通过五级贯通"云诊室"实现远程会诊,并支持移动医保实时报销 [9][10] 江苏苏州将社区食堂开进地铁站 - 苏州地铁利用地下空间开设社区食堂,广济南大食堂日均订单量达2200单,可同时容纳280人就餐 [11][13] - 食堂提供60多种菜品,价格实惠(6个菜43.5元),并通过食材公示制度保障食品安全 [11][12] - 模式带动周边商业发展,形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计划在南门站和拙政园苏博站复制推广 [12][13] 四川通江打造沉浸式演出项目 - 通江文旅公司打造沉浸式实景演出《银耳传奇》,成为"通江花月夜"文旅项目核心内容,节假日日均吸引数千游客 [14][15] - 项目直接创造8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60多家商铺入驻,累计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16][17] - 特色文旅带动银耳产业链发展,实现县域旅游增收近3000万元,商户月营业额最高超3万元 [16][17]
把民生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10
民生政策核心内容 -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提出4方面10条政策举措,旨在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民生保障问题[1] - 政策方向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1] - 重点领域包括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群众最直接的利益问题[2] 民生建设成就 - 建成全球最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3.2亿人[1] - 2024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14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1] - 城镇化加速催生托育需求快速增长,老龄化加深推动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1] 地方实践案例 - 新疆拜城县通过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低收入村民就业[2] - 四川成都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提升乡村教育水平[2] - 西安采用"公建民营"模式扩大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免费提供场地满足普惠需求[2] 政策执行要求 - 强调真抓实干,杜绝脱离群众需求的"大拆大建"等形象工程[2] - 要求深入基层调研摸清实际需求,确保政策执行不变味[3] - 建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监督机制,保障政策落地不打折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