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制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政观丨广东区县、镇街何以领跑全国?这三大优势得以突围
南方都市报· 2025-08-21 19:02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区县、镇街在赛迪系列研究报告中表现亮眼,包揽街道前7名、百强区前7名,县(市)入围数创历史新高,镇域上榜总数破百 [1] - 广东基层经济单元的强劲活力源于扎实的产业根基、灵活的体制机制和不断的创新驱动 [3][4] - 广东区县、镇街的成功是产业积淀、制度活力、创新基因与开放优势长期协同的结果 [5] 产业根基与结构 - 广东形成以制造业为脊梁、数字经济为引擎、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多元产业体系 [3] - 珠三角核心区的区县、镇街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榜单排名不断跃升 [3] - 东莞通过电子、纺织、家具等产业集群化、专业化发展,其28个镇全部上榜“2025镇域经济500强” [3] 体制机制与市场活力 - 上榜的广东区县、镇街普遍具有民营经济活跃、行政效率高等特征,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4] - 佛山、中山的镇、街通过“三来一补”模式崛起,并在数字转型中探索“工改工”“村级工业园升级” [4] - 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在这些区域互促共生,不断释放区域市场竞争活力和产业升级动能 [4] 创新驱动与动能转换 - 南山区连续9年位居百强区榜首,其“独角兽走廊”已见雏形,串联起12家独角兽企业、总部基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产业园区 [4] - 广东镇街层面不乏“隐形冠军”和“小巨人”,正通过创新驱动技术迭代,提升价值链地位 [4] - 源自区县、镇街的创新实践为广东注入转型升级动能 [4] 发展挑战 - 珠三角核心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差距显著,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与部分兄弟省份相比仍有较大追赶空间 [5] - 珠三角核心区域面临土地开发强度高、新增建设用地稀缺的瓶颈,传统依赖土地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5] - 许多县域与镇街经济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在创新能力、品牌价值、产业链控制力等方面仍有不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