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

搜索文档
体育产业人才缺口催生就业新蓝海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19:49
体育装备研发与校企合作 - 安踏与北体大联合研发的举重鞋助力中国举重队在巴黎奥运会斩获五金,采用碳板位置、后跟高度等参数微调技术,最优方案需进行上百种排列组合测试[1] - 北体-安踏运动科技研发中心成立3年,每年百余位学生参与研究,十余名毕业生入职安踏,其中博士进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攻关大众跑鞋技术[3] - 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负责动作技术分析和参数验证,企业聚焦工艺实现和市场洞察,直接对接奥运备战或市场需求[2] 体育人才培养与就业趋势 - 北体大推动"以体为本"教育改革,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从高校/科研院所流向安踏、荣耀、小米等企业,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2] - 康复物理治疗专业首届毕业生47名,实习采用"9个月连续实习"模式,学生参与全周期康复流程,部分进入医院或深造[5] - 体育产业新增就业方向包括运动装备研发、体育大数据分析、电竞等,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比例提升[6] 体育科研产业化应用 - 北体大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通过生物力学测试设备推动健康场景创新,如"运动与睡眠研究"支撑床垫设计,"防摔倒研究"服务老年人[3] - 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培养体医融合人才,目标填补老年康复和院内急性期康复领域缺口,加强与国际接轨[4] - 运动康复领域面临职业认证不完善挑战,"运动康复师"未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影响就业岗位释放[6] 政策与市场需求驱动 - "健康中国"战略和体育产业发展双引擎下,运动康复人才缺口显著,医院主动招聘人才加强慢病康复、产后康复等领域[6] - 体育装备市场爆发式增长,企业对既懂运动科学又具产品思维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2] - 体育产业细分催生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康养社区、体育自媒体等新业态,就业场景多元化[6]
上海杨浦创新探索健康保障新模式:打造健康商业保险新产品
新华财经· 2025-06-10 19:02
健康保障新模式 - 上海杨浦建设"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高质量健康管理区域" 推出创新健康商业保险产品"沪动保" 构建"科学运动+风险兜底+健康激励"保障体系 [1] - "沪动保"针对参加"三高共管"项目的居民 是一款普惠型健康保险 覆盖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糖人群 [1] - 杨浦区推动1个区域医疗中心 联动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覆盖3家以上定点零售药店 构建健康管理联合体 [1] 多方合作与临床研究 - 汇聚钮曼医疗 上海健康医学院 杨浦区中心医院 市东医院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开展针对"五高"人群的运动干预临床研究 [1] - 通过"政 校 企 医"四方力量联手 为慢性病防控提供循证依据和社区运动干预方案 [1] 数字化健康管理 - 基于千万级海量运动健康数据 构建覆盖"筛-诊-治-管"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管理闭环 开发运动处方大模型 [2] - 利用AI智能筛选干预对象 协同社区运动健康师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 结合物联网与AI动作识别技术实现全周期动态监测 [2] 项目扩展与专家支持 - 杨浦区社区运动健康师项目已覆盖健康医保 体育健康 医疗健康 运动科技等领域 [2] - 成立"杨浦区社区运动健康师试点工作专班"专家顾问库 汇聚医疗健康与运动健康领域综合力量 [2]
儿童青少年时期体重管理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专家建议
人民网· 2025-05-20 17:20
儿童青少年肥胖判断标准 - 成人肥胖判断采用固定BMI值 BMI≥24为超重 BMI≥28为肥胖 [1] - 儿童肥胖判断依据年龄性别BMI百分位 85-95百分位为超重 >95百分位为肥胖 [1] - 儿童肥胖多为营养性肥胖 伴随高脂血症 高尿酸血症 脂肪肝 高血压 糖尿病等并发症 [1] 儿童肥胖管理措施 - 生活方式改善核心为"管住嘴 迈开腿" 需均衡饮食而非单纯节食 [2] - 饮食建议摄入优质蛋白(鱼虾) 新鲜蔬菜 适量瓜果坚果奶制品 减少油脂及含糖饮料 [2] - 3-5岁学龄前儿童需大量户外活动 6-17岁需每日≥60分钟中高强度体育活动 [2] - 体医融合模式中体育机构提供运动指导 医疗机构进行医学监测 制定个体化方案 [2]
北京今年将举办200项(次)马拉松、乒乓球赛等群众赛事
新京报· 2025-04-28 16:27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规划 - 北京市今年计划举办马拉松、乒乓球公开赛、社区杯足球赛等群众广泛参与的赛事活动200项(次)[1] - 针对职工、农民、青少年、中老年等不同受众以及民族、社区、健身俱乐部等不同群体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 - 重点推广三大球、群众冰雪活动和新兴时尚体育项目[1] 全民健身硬件设施建设 - 2025年将持续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改扩建4个体育公园[1] - 新建或更新60处足球、篮球等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1] - 推进"国球进公园""国球进社区"活动[1] 国民体质监测与体重管理 - 今年将组织开展北京市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体重、身体成分检测是必测项目[1] - 体育局将指导各区为市民提供体重及体重指数的解读[1] 体医融合合作框架 - 市体育局联合市卫生健康委计划签订体医融合合作框架协议[2] - 探索将运动干预纳入社区健康管理,为超重、肥胖人群提供"运动+医疗"综合服务[2] - 计划打造2个以上体医融合试点单位,设立"运动健康门诊"[2] 运动处方与专业培训 - 由医生开具运动处方,体育部门提供专业健身指导(如适宜运动类型、强度、频率)[2] - 对慢性病肥胖患者,结合药物、饮食和运动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2] - 计划培训450名医护人员,进一步完善体医融合专业骨干队伍[2] - 全年培训8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增设体重管理专项课程[2]
丽之健:“体医融合”护航“科学锻炼”
搜狐网· 2025-04-23 11:38
文章核心观点 丽之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举办“体医融合·科学锻炼”启动会,探索“体医融合”新模式,从单一体育用品制造商向全康服务商转型,为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样本 [1][3][10] 会议信息 - 4月19日丽之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体医融合·科学锻炼”启动会,胡振民、马文普等领导嘉宾及全国5000余名加盟商代表参加 [1] 公司理念与模式 - 吕万亮总经理阐释“体医结合”创新理念,公司将以智能运动设备为载体,联合医疗机构研发个性化运动处方,打造“数据监测—科学干预—健康管理”闭环体系,推动全民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转型 [4] 领导评价与期望 - 马文普高度评价丽之健12年发展成果,认为“体医融合”模式打通产业壁垒,构建“大健康”生态链,期待企业在社区健康驿站、智慧养老等领域持续发力 [6] - 马文普强调企业应坚定“自信、坚强、发展”信念,以技术创新突破行业壁垒,勇担健康产业升级重任 [7] 领导关怀与企业转型 - 胡振民赠予“体医融合 科学锻炼”八字墨宝,勉励丽之健深化体医协同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10] - 丽之健通过“体医融合”创新模式,正加速从单一体育用品制造商向全康服务商转型,为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样本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