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

搜索文档
体育产业人才缺口催生就业新蓝海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19:49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 璇 汪洋以安踏为例称,"北体-安踏运动科技研发中心"成立3年以来,学校每年数十个科研团队的百余位本 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参与到有关研究和实习实训工作中,极大提升了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的能力。近两年,学校已有十余名毕业生正式入职安踏,其中一名博士进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聚焦大 众跑鞋的科技攻关。 在北体大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各式各样大型测试设备的数据指向人体运动与健康的方方面面,且积 极推动人们打造更健康的日常生活场景,如"运动与睡眠的研究"可为床垫的设计提供支撑,平衡方面的 测试有助老年人"防摔倒研究"等,"对接需求的还有京东、OPPO、李宁、中乔体育等大型企业,这些平 台为学生提供了珍贵的实践和就业机会。"汪洋说。 从奥运金牌到大众健身,北体大通过校企协同育人,让体育科研走出实验室,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 器"。随着体育与科技、医疗、制造的深度融合,具备跨界能力的体育人才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资 源。而"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加速了市场对复合型康复人才的迫切需求。 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61公斤级举重决赛,中国选手李发彬以总成绩310公斤(抓举143公斤、挺举167 公斤) ...
上海杨浦创新探索健康保障新模式:打造健康商业保险新产品
新华财经· 2025-06-10 19:02
新华财经上海6月10日电(记者李荣)持续创新探索健康保障新模式,走出"体医融合、多部门协同、全 社会参与"的健康管理新路径。记者10日从杨浦区社区运动健康师项目五周年活动中获悉,上海杨浦建 设"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高质量健康管理区域"。杨浦区医保局和平安保险共同打造了一款创 新健康商业保险产品——"沪动保"。 据介绍,"沪动保"并非一款普通的保险,它是针对参加杨浦区社区运动健康师"三高共管"(高血压、高 血脂、高血糖)项目的居民量身定制的一款普惠型健康保险,创新性构建"科学运动+风险兜底+健康激 励"保障体系。 今年,杨浦区推动1个区域医疗中心、联动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3家以上定点零售药店,构建相 关的健康管理联合体。在杨浦区医保局的推动下,汇聚钮曼医疗、上海健康医学院、杨浦区中心医院、 市东医院、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开展针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体重人群的运动干预 临床研究,通过"政、校、企、医"四方力量联手,为慢性病防控提供坚实的循证依据和有效的社区运动 干预方案。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上海杨浦基于近五年的基层实践,汇聚千万级海量运动健康数据进行实时收集、深度挖掘与智能分析, ...
儿童青少年时期体重管理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专家建议
人民网· 2025-05-20 17:20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 康(小满)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儿童和成人的肥胖判断标准是不同的。"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吴迪表示,成人采用固定的体重指 数BMI值,成人BMI值大于等于24叫超重,大于等于28叫肥胖。儿童则是根据年龄、性别BMI的百分位 来判断,儿童体重指数BMI在同年龄、同性别的85到95百分位之间叫超重,BMI百分位数大于同年龄、 同性别第95百分位以上叫肥胖。 吴迪说,在运动方面,建议3到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大量户外体育活动,6到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 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幼儿园、学校和家庭要进行引导和安排。另外,体医 融合在体重管理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儿童青少年肥胖减重中,体育机构提供运 动指导,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医学监测,共同为肥胖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 吴迪分析,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症,大多数是营养性肥胖,吃得多运动少所致。除了肥胖本身以外, 还会有一些并发症,比如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肝功损害、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是糖尿病 前期的高胰岛素血症等。这些在 ...
北京今年将举办200项(次)马拉松、乒乓球赛等群众赛事
新京报· 2025-04-28 16:27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规划 - 北京市今年计划举办马拉松、乒乓球公开赛、社区杯足球赛等群众广泛参与的赛事活动200项(次)[1] - 针对职工、农民、青少年、中老年等不同受众以及民族、社区、健身俱乐部等不同群体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 - 重点推广三大球、群众冰雪活动和新兴时尚体育项目[1] 全民健身硬件设施建设 - 2025年将持续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改扩建4个体育公园[1] - 新建或更新60处足球、篮球等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1] - 推进"国球进公园""国球进社区"活动[1] 国民体质监测与体重管理 - 今年将组织开展北京市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体重、身体成分检测是必测项目[1] - 体育局将指导各区为市民提供体重及体重指数的解读[1] 体医融合合作框架 - 市体育局联合市卫生健康委计划签订体医融合合作框架协议[2] - 探索将运动干预纳入社区健康管理,为超重、肥胖人群提供"运动+医疗"综合服务[2] - 计划打造2个以上体医融合试点单位,设立"运动健康门诊"[2] 运动处方与专业培训 - 由医生开具运动处方,体育部门提供专业健身指导(如适宜运动类型、强度、频率)[2] - 对慢性病肥胖患者,结合药物、饮食和运动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2] - 计划培训450名医护人员,进一步完善体医融合专业骨干队伍[2] - 全年培训8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增设体重管理专项课程[2]
丽之健:“体医融合”护航“科学锻炼”
搜狐网· 2025-04-23 11:38
文章核心观点 丽之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举办“体医融合·科学锻炼”启动会,探索“体医融合”新模式,从单一体育用品制造商向全康服务商转型,为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样本 [1][3][10] 会议信息 - 4月19日丽之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体医融合·科学锻炼”启动会,胡振民、马文普等领导嘉宾及全国5000余名加盟商代表参加 [1] 公司理念与模式 - 吕万亮总经理阐释“体医结合”创新理念,公司将以智能运动设备为载体,联合医疗机构研发个性化运动处方,打造“数据监测—科学干预—健康管理”闭环体系,推动全民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转型 [4] 领导评价与期望 - 马文普高度评价丽之健12年发展成果,认为“体医融合”模式打通产业壁垒,构建“大健康”生态链,期待企业在社区健康驿站、智慧养老等领域持续发力 [6] - 马文普强调企业应坚定“自信、坚强、发展”信念,以技术创新突破行业壁垒,勇担健康产业升级重任 [7] 领导关怀与企业转型 - 胡振民赠予“体医融合 科学锻炼”八字墨宝,勉励丽之健深化体医协同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10] - 丽之健通过“体医融合”创新模式,正加速从单一体育用品制造商向全康服务商转型,为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样本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