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外卖
icon
搜索文档
“体育外卖” 热度如何持久
新华社· 2025-10-30 06:11
行业模式与定义 - 新兴模式为“体育外卖”,即用户线上一键下单,教练上门提供个性化体育培训 [1] - 服务场景灵活,小区花园、口袋公园甚至家庭客厅均可成为临时运动场 [1] - 该模式是体育培训与“上门经济”深度融合的结果 [1] 市场驱动力与机遇 - 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潜力持续释放,为模式发展奠定基础 [1] - 上门收纳等服务普及提升了消费者对上门服务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1] - 模式为体育从业人员拓宽增收渠道,并帮助家庭以更便利方式满足健身需求 [1] - 各大网络平台成为体育机构和健身教练发布视频吸引客户、积累稳定客源的重要渠道 [1] 行业挑战 - 行业面临准入门槛低、缺乏行业规范等问题 [1] - 目前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针对该领域的行业规范尚未出台 [1] - 专家建议重点加强监管,建立准入制度,并制定相应标准以保障服务质量和消费安全 [1]
课后“体育外卖”悄然兴起 教练上门授课受家长青睐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11:33
行业模式与兴起背景 - 一种被称为“体育外卖”的上门体育培训模式正逐渐兴起,家长通过线上预约,教练携带器材在小区、公园或运动场为孩子进行训练[1] - 行业在“双减”政策落地和中考体育权重提高的背景下迎来快速成长,家庭体育培训需求持续释放[3] - 以成都某机构为例,其团队从2020年成立时仅1-2名教练,快速扩充至30余名教练,稳定学员约600人,每年服务本地青少年超1000人次[3] 课程设计与服务特点 - 课程设计呈现明显的年龄段细分:幼儿阶段以趣味启蒙为主,小学阶段聚焦体测达标,中学阶段针对性突破中考体育项目[3] - 部分机构还推出综合体能、体态矫正、长高、减肥等专项课程以满足个性化需求[3] - 家长反馈显示,户外训练让孩子接触自然,相比室内更舒适,并能明显提升孩子的灵活性和耐力[4] 基础设施与安全保障 - 充足的户外场地为教学模式提供了支撑,截至2024年底,四川省已建成体育场地32.6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2.42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4] - 机构会为所有学员购买覆盖整个学习周期的运动意外险,教练入职需经过严格资质审核并掌握应急处理知识[3] - 每次上课前教练会评估场地安全性,教学过程中学员不离开家长和教练的视线[3]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未来发展有三大核心方向:更加专业化与标准化,以应对部分教练缺乏系统培训和资质的问题;服务更加细分,可能出现家庭体育顾问、体态矫正等精准服务;融合科技手段,通过穿戴设备让训练更科学高效[4]
杭州21岁小伙月入两万元!这种新型“外卖”火了!
环球网· 2025-10-04 14:20
行业定义与模式 - 体育外卖是一种新型体育培训模式,指教练携带器材上门,在小区或指定区域进行个性化体育培训,内容包括体适能训练、备战体测和体育中考提分等[1] 市场需求与接受度 - 该模式颇受家长喜欢,解决了家长带娃难的问题,并满足了孩子体育锻炼的精准需求[11] - 家长认为其最大优势是省心,无需接送,在小区空地即可上课,解放了家长时间[11] - 有家长反馈,相比羽毛球团课150元/小时,上门教练收费100元/小时性价比更高,且项目可根据诉求调整[13] 服务提供者与运营 - 教练通过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互联网平台发布广告进行自我宣传以获取生源[4] - 教练收费存在差异,个人教练一节课价格在120元至300元不等,有教练收费为280元/60分钟[8][14] - 教练表示,全职教练越来越多,收入可观且时间相对自由,有教练月收入可达1万多元,高时能达到2万元[8][9] 行业发展规模 - 国内现存5.23万家体教培训相关企业[10] - 2024年全年注册0.44万家相关企业,同比增长7.70%[10] - 今年截至目前已注册0.17万家相关企业[10] 服务案例与效果 - 有教练在两个半月内带了20余名学生,通过15节课训练,一名初二学生的1000米项目成绩从4分50秒提升至4分25秒[7][8]
北京日报社区小板报 | 本周后期“雷暴哮喘”注意防护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1 08:12
天气与健康防护 - 北京今日白天阴有轻雾或雾 西部北部有阵雨转多云 最高气温29℃ 夜间多云转阴 西部地区有雷阵雨 最低气温20℃ 能见度较差需注意交通安全[1] - 雷暴天气引发"雷暴哮喘"现象 花粉浓度达最高等级5级已持续15天 建议花粉症或哮喘患者关注天气预报和花粉浓度预报[3] - 北京市启动流感疫苗接种 面向60岁以上京籍老年人 中小学校学生 重点行业一线工作人员及重大活动应急保障人员[5] 城市管理与安全监管 - 北京朝阳区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执法 重点整治解限速 更换超标电池及非法拼改装问题 后续将追溯涉事门店并处罚[7] - 北京市全域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 任何飞行需报备 未经批准即属"黑飞" 近期查处2例违法行为[19] 商业与文旅动态 - 首钢园服贸会开幕首日吸引入园客流10.78万人次[9] - 环球度假区北侧群芳综合交通枢纽拟本月投用 配套酒店含三层户外花园可举办草坪婚礼[11] - 隆福寺文化消费地标9月17日全面开业 二期引入演艺 市集 运动等多元业态 多家首店亮相[15] 新兴服务模式 - "体育外卖"模式通过手机下单提供上门教练服务 受青少年 上班族及银发族欢迎 但存在教练资质核实 场地限制及安全保障等问题[21]
这个暑期,“体育外卖”有点儿火
中国青年报· 2025-08-14 06:30
行业模式与市场驱动力 - 一种新型的青少年体育培训模式“体育外卖”或“上门体育”正在兴起,其特点是家长通过手机平台下单,教练携带器材上门授课,场地通常为小区或公园,为家长节省接送时间 [1][2] - 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双职工家庭时间有限、青少年肥胖体能差等健康问题凸显,以及各地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政策强化带来的长期训练需求 [2] - 该模式采用轻资产运营,无需重金投入场馆,覆盖范围远超传统场馆的10公里限制,并通过小课包或一次一付的收费方式降低家长预付风险 [3][4][5] 主要参与者与运营规模 - 代表性机构包括石家庄的禹创体育和北京的乐时运动,后者的小程序平台已覆盖100多个城市,吸引超过3000名专业教练入驻 [2][3] - 教练团队规模差异较大,如禹创体育有近30名教练但仍需持续招聘,每日收到近百份求职申请仅能筛选出一两人 [1] - 课程定价具有竞争力,例如在山东曲阜县级市,90分钟课程收费100多元,乐时运动平台上一对一课程价格比场馆低40%,4-6人班课价格低70% [3][4] 课程实施与场地适应性 - 授课时间灵活,黄金时段为清晨和傍晚,教练需适应早6点至晚10点半的课程安排,雨天可转至小区地下层 [6] - 场地选择需考虑安全因素,教练需提前踩点评估高空坠物、车辆通行等风险,新小区配套较好,老小区附近800米内通常有体育公园 [6] - 训练项目需因地制宜,例如立定跳远需自带跳远垫缓冲,长跑训练需拆分体能训练与专业跑道测试,篮球专业技巧学习仍建议在专业场馆进行 [7] 质量控制与行业规范 - 机构通过多重审核确保教练资质,乐时运动要求教练通过身份证、资质证书、教学案例视频及人脸识别四重审核 [11] - 内部管理措施包括为教练配置统一器材、随机巡课、建立三方沟通机制及定期培训,以提升课程品质一致性 [11] - 行业监管依据国家体育总局2021年印发的《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要求执教人员持有至少一种指定证书,部分地区如浙江省已推行“电子认证”系统供家长查询 [10][11]
“跑楼小孩”貌似小赢实则多输
北京商报· 2025-08-04 23:57
行业现象分析 - 深圳华强北等地出现未成年人以"跑楼小孩"身份承接外卖配送的"最后垂直百米"任务 每单收费1—2元 这些孩子多为10—14岁的暑期放假学生 [1] - 未成年人成为外卖员的"平替" 主要因其熟悉楼宇地形且收费低廉 能帮助外卖员规避因写字楼复杂地形导致的超时风险 [1] - 该现象表面形成多方"小赢"局面:家长认为孩子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体会赚钱不易 孩子通过劳动获得零用钱 外卖员提升送餐效率 [1] 运营模式特点 - "跑楼小孩"模式在外卖服务链条中属于新增环节 缺乏商业协议和法律规范 形成服务责任真空 [2] - 配送过程中涉及未成年人从外卖员手中抢单以及彼此竞争 给未成年人带来身心压力 [1] - 该模式突破了传统外卖服务中平台-商户-骑手的责任链条 导致消费者权益保护出现漏洞 [2] 法律合规问题 - 该活动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 因涉及交通风险和陌生人接触等安全隐患 [2] - 缺乏明确的安全责任主体 一旦发生意外事故 责任归属模糊 [2] - 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错送、晚送、餐品损坏等问题 但缺乏有效的追责机制 [2] 社会影响评估 - 现象引发社会对未成年人实践安全性的高度关注 核心争议在于被低估的安全风险 [3] - 虽然锻炼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等初衷良好 但实际运营中存在权责边界模糊和监管盲区 [3] - 涉及未成年人的商业活动需要优先确保合法性、安全性和规范性 [3]
【西街观察】“跑楼小孩”,貌似“小赢”实则“多输”
北京商报· 2025-08-04 22:30
核心现象描述 - 深圳华强北等地出现未成年人以"跑楼小孩"身份承接外卖配送"最后一百米"任务 每单收费1-2元人民币[1] - 参与者多为10-14岁暑期放假学生 因熟悉楼宇地形且收费低廉成为外卖员的替代选择[1] - 该模式通过节省配送时间提升送餐效率 同时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得报酬[1] 运营模式分析 - 孩子从外卖员手中承接订单 在写字楼复杂环境中完成末端配送[1] - 配送过程中存在抢单和竞争行为 给未成年人带来身心压力[1] - 家长多在附近做生意 认可这种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体会赚钱不易的暑期实践方式[1] 法律合规性问题 - 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不得组织未成年人进行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活动的规定[2] - 代送服务涉及交通风险和陌生人接触等安全隐患[2] - 缺乏商业协议和法律规范 造成权责边界模糊和监管盲区[2][3] 消费者权益影响 - 外卖服务链条中插入新环节可能导致错送、晚送或餐品损坏等问题[2] - 原有平台、商户、骑手责任体系被打破 消费者权益保护出现真空[2] - 配送质量问题追责机制缺失 服务标准无法保障[2] 社会争议焦点 - 安全风险被低估 包括道路交通、楼宇穿梭等潜在危险[2][3] - 虽有益于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劳动价值体会 但合法性与安全性应优先考虑[3] - 需平衡实践教育目的与未成年人保护要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