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雷暴哮喘
icon
搜索文档
“雷暴哮喘”为何越来越常见?这些因素在被忽略
第一财经· 2025-09-15 13:55
哮喘患病情况 - 中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者约4570万 患病率4.2%且自2010年呈上升趋势[3] - 18岁以下儿童哮喘患者达1500多万 若包含咳嗽或胸闷倾向患者群体规模更大[4] - 哮喘诊断率与控制率均低于30% 患者基数大但疾病管理存在明显不足[4] 疾病管理挑战 - 哮喘患者合并小气道病变现象普遍 小气道表面积达大气道近5000倍但易被临床忽视[5] - 吸入药物难以充分到达小气道是临床控制难题 需动态监测小气道功能指标[8] - 患者对疾病认知存在不足 未能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的情况较为常见[5] 治疗技术发展 - 超细颗粒ICS/LABA干粉吸入剂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正式商业上市 为国内唯一获批同类产品[9] - 超细颗粒较普通颗粒具有更高小气道沉积率 药物在大小气道的精准递送是突破治疗瓶颈的关键[9] - 简易筛查技术正在开发 可通过问卷筛查或支气管激发试验发现早期哮喘患者[7] 环境影响因素 - 全球变暖及碳排放增加导致过敏原浓度上升 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升高[3] - 气候变化使雷暴事件频现 雷暴天气中植物致敏颗粒会出现级别放大现象[3] - 雷暴哮喘易引发医疗资源挤兑 建议哮喘患者在雷暴天气减少户外活动[6]
花粉过敏别硬“挺” 这份“防御指南”请收好
央视新闻· 2025-09-14 10:53
花粉浓度与时段特征 - 一天中花粉浓度最高时段为14时至20时 该时段温度较高且风力较大 有利于花粉播散[3] - 花粉过敏人群在高峰时段需尽量避免外出 外出时需做好防护措施[3] 花粉过敏预防措施 - 关注花粉监测预报信息 在高峰时段减少出门和开窗频次[3] - 使用湿拖把和湿抹布清洁室内 避免花粉在室内飞扬[3] - 外出时佩戴口罩和防护镜 穿长袖衣物避免皮肤直接接触花粉[3] - 避免前往公园和草地等植物密集区域[3] - 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并洗手洗脸 可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减少花粉残留[3] 花粉过敏治疗方法 - 鼻喷激素类药物和口服抗组胺药物可有效缓解过敏症状[5] - 口服药物效果不佳或户外工作者可选择注射单克隆抗体 1剂注射效果可持续14至28天[5] - 不及时医治可能发展为鼻窦炎或哮喘等严重疾病 需及时就医规范用药[1][5] 雷雨天气对花粉过敏的影响 - 雷暴天气可能诱发哮喘发作或加重病情 因花粉遇水破裂释放微小过敏原颗粒[6] - 雷暴伴随的低气压和高湿度会使过敏原在近地面空气中长时间悬浮 浓度显著升高[6] - 微小颗粒穿透鼻腔屏障直接刺激支气管 导致气道痉挛和炎症[6] 雷雨天气过敏防护措施 - 雷暴哮喘症状一般在规范用药1至2天内缓解[8] - 雷雨天气需及时关窗避免过敏原进入室内[8] - 出现咳嗽或哮喘症状时可使用扩张支气管的吸入类药物 能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8]
攻击面广,雷暴天小心这种病发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9-14 09:31
雷暴哮喘的定义与成因 - 雷暴哮喘是指在花粉浓度较高季节,过敏性鼻炎或哮喘患者遭遇雷暴天气后引发的哮喘急性发作,严重时可危及生命[2] - 其本质是“雷暴+花粉”共同触发,雷暴将花粉或霉菌孢子卷入云层,在雷电、湿度及雨水作用下碎裂成0.5-2.5微米的超细颗粒,随气流返回地面并穿透下气道,引发强烈变态反应和支气管痉挛[2] - 发作多集中在雷暴开始后的20-30分钟内,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呼吸困难[2] 雷暴哮喘的流行病学特征 - 该现象首次于1983年在英国伯明翰报道,此后在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等多个国家发生[3] - 中国在2018年榆林市和2023年呼和浩特市发生过两起受关注的雷暴哮喘事件,导致大批患者涌入急诊[3] - 随着全球变暖、花粉季节延长及极端天气增多,近些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 雷暴哮喘与普通哮喘的临床区别 - 爆发性极强,常在短时间内集中出现大量患者,极易造成急诊挤兑和医疗资源短缺[6] - 急重性更高,起病以分钟计,气道痉挛剧烈、血氧骤降,需紧急抢救和气管插管的比例远高于普通哮喘急性发作[7] - 攻击面更广,不仅包括确诊的哮喘或过敏性鼻炎患者,也涵盖仅有花粉过敏、皮炎或家族史阳性却从未哮喘发作的人群[8] - 诱因单一明确,即雷暴天气与高浓度花粉或霉菌同时存在[9] - 存在延迟与反复风险,雷暴结束后1至3天内,患者仍可能因气道高反应持续及迟发性过敏反应而再次发作[10] 雷暴哮喘的易感人群与高发季节 - 易感人群包括既往哮喘、过敏性鼻炎、花粉/霉菌过敏者,从未喘过但过敏原检测花粉阳性或有家族过敏史者,以及老人、儿童、孕妇等气道高反应性易感人群[11] - 在中国北方地区(如内蒙古、山西),高发期为8-10月,尤其是蒿草花粉浓度较高时段;南方地区需警惕3-5月及7-9月花粉与雷暴天气叠加时期[11] 雷暴哮喘的预防与日常防护措施 - 关注气象与花粉预警,在花粉高发季节查看“花粉浓度预报”和“雷雨预警”,雷雨来临前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紧闭门窗,待在室内[12] - 减少花粉接触,外出归来后立即更换外衣,用湿毛巾清洁皮肤和头发,洗脸、漱口,必要时洗澡,避免将花粉带入室内,睡觉时勿将外衣放在卧室内[13] - 易感人群需做好充分防范,雷雨天气避免外出,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日常遵医嘱规范用药控制过敏及气道反应[14] 雷暴哮喘急性发作的紧急处理 - 立即使用缓解药物,迅速吸入快速起效的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家中如备有雾化器可立即高剂量雾化用药,同时监测血氧,必要时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3%[15] - 若用药后15-30分钟症状未缓解,或出现说话困难、嘴唇发紫等严重情况,必须立即拨打120急救[15]
秋季雷雨天喘不上气?医生提醒警惕“雷暴哮喘”
新华网· 2025-09-13 17:20
雷暴哮喘的成因与机制 - 雷暴天气期间强风将花粉、霉菌等过敏原卷入空气中并被破碎成更微小颗粒极易被人体呼吸道吸入 [1] - 过敏原微粒随气流沉降至地面使空气中可吸入过敏原浓度急剧上升引发气道粘膜通透性改变导致哮喘急性发作 [1] - 雷暴哮喘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患有哮喘、花粉症或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以及儿童、老年人等免疫力较弱人群 [1] 雷暴哮喘的症状与影响 - 雷暴哮喘症状与普通哮喘相似但危险性更高且症状持续时间更长 [1] - 部分患者在引发雷暴哮喘后的3年至5年内可能会持续出现哮喘症状 [1] 雷暴哮喘的预防与个人防护措施 - 易感人群在雷雨天气前后应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并随身携带哮喘类急救药物 [2] - 雷暴天气发生前后应尽量紧闭门窗避免外出雷雨过后也应暂时留在室内 [2] - 如需外出应佩戴N95口罩、护目镜回家后及时更换外衣外裤并使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和面部 [2] 雷暴哮喘发作时的紧急处理 - 哮喘发作时应尽量采取半坐位或坐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充足水分摄入 [2] - 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沙丁胺醇等急救药物每隔20分钟吸入一次若连续使用3次后症状未缓解需及时就医 [2]
雷雨天气如何预防“雷暴哮喘”?
人民网· 2025-09-13 10:01
雷暴哮喘的定义与成因 - 雷暴天气引发的哮喘急性发作现象 与花粉浓度过高相关[1] - 雷暴改变过敏原化学结构增强刺激性 气压波动直接引发支气管痉挛[2] - 多发生于暴雨后 医院接诊量显著增加[1] 高危人群特征 - 既往雷暴哮喘病史者[4] - 已确诊哮喘且对花粉/霉菌过敏者[4] - 花粉症患者及过敏原检测阳性者(尤其花粉过敏)[4][5] - 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者 30%患者无哮喘病史[5][8] 预警信号体系 - 气象预警:雷暴前6-24小时花粉浓度异常升高[7] - 身体预警:鼻塞流涕等过敏前兆 发展为喘息胸闷[8] - 环境预警:雨后泥土腥味提示霉菌孢子爆发[8] - 群体预警:区域多人同时出现呼吸道症状[8] - 设备预警:PM2.5骤升伴过敏原指数超标[8] 防护措施 - 雷暴季节监测空气质量指数与花粉浓度[10] - 外出佩戴N95口罩及防花粉护目镜[10] - 使用空气净化器 定期清洁减少室内过敏原[10] - 雷暴前2小时预防性用药[11] 急性发作急救方案 - 识别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干咳 严重者无法平卧[11] - 采用坐位或半卧位前倾姿势辅助呼吸[11] - 立即使用沙丁胺醇等急救药物[11] - 保持冷静降低焦虑 压力激素加剧炎症[13] - 用药未缓解或意识模糊时立即就医[13]
当花粉遇上雷暴,敲响哪些健康警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3 08:30
雷暴哮喘事件与健康风险 - 山西太原雷雨天气后山西白求恩医院急诊科患者骤增 许多人出现剧烈咳嗽 呼吸困难等症状 以儿童 孕妇和中青年为主 [1] - 重庆4月11日雷暴天气后当地各大医院急诊科经历异常繁忙一夜 [1] - 雷暴哮喘在雷电作用下花粉颗粒破碎成更细小微粒 被人体吸入下呼吸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症状包括咳嗽 喘息气促 呼吸困难 严重时危及生命 [1] 气候变化与公共健康风险关联 - 雷电与花粉在特定条件下共同促成雷暴哮喘 是气候变化与公共健康风险交织的缩影 [1] - 全球气候变化持续加剧导致高温 暴雨 洪水等极端天气频发 健康风险呈现更复杂特征 [1] - 持续高温直接引发中暑 热射病 加剧臭氧和颗粒物污染 增加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负担 在城市形成热岛污染双重威胁 [1] - 暴雨洪水直接导致溺水 污染水源 助长蚊虫滋生 增加登革热 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风险 [1] 防范措施与多部门协同 - 防范极端天气健康风险需要多学科 多部门协同应对 [2] - 气象部门应加强大气中花粉 霉菌等过敏原浓度监测和播报 及时发出极端天气预警 [2] - 医疗系统在花粉过敏高发季需提高应对突发群体性过敏事件能力 [2] - 卫生健康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时应强化前瞻意识 加强对新型健康风险研判与预警 将健康融入气候变化应对战略 [2] 公众认知与科普宣传 - 不少患者此前从未听说过雷暴哮喘 表明公众对新型健康风险认知不足 [2] - 201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发生大规模雷暴哮喘事件 数千人出现呼吸困难 [2] - 建议相关部门及时总结事件经验 加强气象 环境 卫生等部门数据共享与研判机制 [2] - 需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科普宣传 提升公众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 生态环境改善与长期策略 - 防范极端天气健康风险需着眼于整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从源头上减少极端天气和污染带来的健康威胁 [3] - 需要国家层面持续发力 也需要每个人自觉行动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3] - 保护环境 守护健康体现在日常方方面面 应不断更新健康知识 重视气候变化对健康影响 [3] - 科学认知 系统应对 全民行动才能在多变气候环境下守护每个人健康 [3]
减少外出、做好防护!医生提醒:“雷暴哮喘”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搜狐财经· 2025-09-11 18:04
雷暴哮喘的流行病学特征 - 36%至56%的雷暴哮喘患者既往无明确哮喘诊断 [1] 高风险人群范围 - 有哮喘病史患者需重点预防雷暴哮喘 [1] - 过敏性鼻炎患者即使无哮喘史也可能被诱发哮喘 [3] - 过敏性疾病患者在雷暴天气均需加强防护 [3] 预防措施建议 - 避免在花粉浓度高峰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外出 [5]
雷暴天气,如何防范雷暴哮喘?
人民日报· 2025-09-11 12:01
雷暴哮喘的病理机制 - 雷暴天气强风将花粉和霉菌等过敏原卷入空气并在强气流作用下打碎成直径2至3微米的微粒[1] - 过敏原微粒随气流沉降导致空气中可吸入过敏原浓度急剧增加[1] - 微粒被吸入后改变气道黏膜通透性使过敏原更易进入气道引发哮喘急性发作[1] 雷暴哮喘的临床特征 - 症状包括咳嗽和喘憋但比普通哮喘更严重且具有致命性[1] - 症状持续时间可达3至5年[1] - 雷暴天气下需格外注意防范[1] 预防措施 - 过敏人群需关注天气预报特别是花粉过敏气象指数[2] - 雷暴发生前后减少户外活动并关好门窗[2] - 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室内过敏原浓度并定期更换滤网[2] - 保持室内干燥避免霉菌滋生并定期清理地毯窗帘等积尘区域[2] 急性发作急救方案 - 立即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或沙丁胺醇等急救药物每20分钟吸入一次[2] - 采取半坐位或坐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保证充足水分摄入[2] - 吸氧治疗维持血氧饱和度93%以上并对氧气加湿加温[3] - 症状未缓解或加重时立即就医并配合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或机械通气[3]
北京日报社区小板报 | 本周后期“雷暴哮喘”注意防护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1 08:12
天气与健康防护 - 北京今日白天阴有轻雾或雾 西部北部有阵雨转多云 最高气温29℃ 夜间多云转阴 西部地区有雷阵雨 最低气温20℃ 能见度较差需注意交通安全[1] - 雷暴天气引发"雷暴哮喘"现象 花粉浓度达最高等级5级已持续15天 建议花粉症或哮喘患者关注天气预报和花粉浓度预报[3] - 北京市启动流感疫苗接种 面向60岁以上京籍老年人 中小学校学生 重点行业一线工作人员及重大活动应急保障人员[5] 城市管理与安全监管 - 北京朝阳区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执法 重点整治解限速 更换超标电池及非法拼改装问题 后续将追溯涉事门店并处罚[7] - 北京市全域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 任何飞行需报备 未经批准即属"黑飞" 近期查处2例违法行为[19] 商业与文旅动态 - 首钢园服贸会开幕首日吸引入园客流10.78万人次[9] - 环球度假区北侧群芳综合交通枢纽拟本月投用 配套酒店含三层户外花园可举办草坪婚礼[11] - 隆福寺文化消费地标9月17日全面开业 二期引入演艺 市集 运动等多元业态 多家首店亮相[15] 新兴服务模式 - "体育外卖"模式通过手机下单提供上门教练服务 受青少年 上班族及银发族欢迎 但存在教练资质核实 场地限制及安全保障等问题[21]
雷暴天气,如何防范雷暴哮喘(服务窗)
人民日报· 2025-09-11 06:13
雷暴哮喘的病理机制 - 雷暴天气强风将花粉和霉菌等过敏原卷入空气 在强气流作用下打碎成直径2至3微米的微粒[1] - 微粒易被人体呼吸道吸入 导致空气中可吸入过敏原浓度急剧增加[1] - 过敏原微粒改变气道黏膜通透性 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哮喘急性发作[1] 雷暴哮喘的临床特征 - 症状包括咳嗽和喘憋 比普通哮喘更严重且具有致命性[1] - 症状可持续3至5年 部分患者在引发后长期出现哮喘症状[1] - 雷暴天气期间医院相关患者明显增多[1] 预防措施 - 关注花粉过敏气象指数预报 雷暴前后减少户外活动并关好门窗[2] - 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室内过敏原浓度 需定期更换滤网并根据房间大小调整风速[2] - 保持室内干燥避免霉菌滋生 定期清理地毯窗帘等易积尘区域[2] 急性发作急救方案 - 立即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或沙丁胺醇等急救药物 20分钟吸入一次[2] - 采取半坐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证充足水分摄入[2] - 吸氧治疗维持血氧饱和度93%以上 使用氧袋或氧瓶前需加湿加温[3] 医疗干预指引 - 吸入3次急救药物未缓解需及时就医 途中持续药物与氧疗[2][3] - 医院采用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 支气管舒张剂或机械通气等治疗[3] - 建议家庭配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和雾化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