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金信托业务规范
icon
搜索文档
21独家|中国信托业协会组织召开编审会 制定《保险金信托业务指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5:58
行业动态 - 中国信托业协会于6月24日-25日在西安组织召开《保险金信托业务指引》集中编审会,参会机构包括平安信托、中诚信托、中信信托等10余家信托公司及保险公司、律所专家 [1] - 保险金信托业务在国内呈现爆发式增长,规模有望从千亿级迈向万亿级,成为与家族信托并列的重要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业务 [1] - 行业当前面临缺乏统一法律规范、机构合规标准差异大、恶性低价竞争等问题,亟需制定业务指引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 政策规范 - 《保险金信托业务指引》共九章四十条,涵盖业务全流程管理、风险管理、自律管理等环节,旨在规范经营行为并保障信托当事人权益 [3] - 指引明确保险金信托定义为:以人身保险合同相关权利及对应利益作为信托财产,由信托公司为单一自然人或其家庭成员设立的信托 [3] - 要求信托公司根据监管评级审慎展业,并具备完善的公司治理、专职团队、科技支持等组织管理条件 [4] 业务运营 - 规范业务全流程管理,包括推介(自主/代理)、尽职调查、投资管理(指令型/顾问型/全权管理型)、信息披露等环节 [5][6] - 细化保险金申领与理赔流程,明确受托人可直接办理或授权委托人/受益人代为行使理赔权利 [6] - 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风控机制,要求审慎选择代理推介机构、投资顾问等第三方合作方 [7] 创新方向 - 鼓励开展养老、医疗、教育、慈善等细分场景的跨界合作创新,提倡与慈善组织、医疗机构等多方机构合作 [7] - 强调创新需合法合规,不得以业务创新为名逃避监管,要求信托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升核心竞争力 [7][8]
保险金信托迎机构跑步入场“前人栽树难乘凉”问题何解
中国证券报· 2025-05-30 05:31
行业转型与业务发展 - 信托行业在"三分类"新规实施两周年之际,沿着25个业务方向加速转型,当前处于业务转型的特殊时期,也是开展新业务的窗口期 [1] - 保险金信托成为资产服务信托中增长最快的细分业务,兼具保险杠杆功能和信托财富传承、资产隔离功能,保单形态集中于终身寿险与年金险 [1] - 行业保险金信托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2014年首单设立后进入高速发展期,43家信托公司、60余家保险公司及主要银行均已参与 [4] 业务模式与市场定位 - 保险金信托设立门槛普遍为100万元保额或累计保费,部分公司计划降至100万元以下以扩大客群,预计业务增量可达1倍 [3] - 相较于家族信托1000万元门槛,保险金信托(100万-300万元)具有"pre-家族信托"属性,帮助客户低成本试水财富管理服务 [2] - 信托公司开展业务主要依赖银行、保险公司等外部渠道,自身客户资源和系统建设积累不足,需通过合作弥补短板 [4][5] 参与机构与盈利挑战 - 银行通过保险金信托拓展中间业务收入,保险公司可拉动首期保费和新业务价值,但信托公司管理费和设立费收入滞后且面临费用压降 [2][6] - 部分头部公司已实现业务流程信息化标准化,但部分公司仍借用家族信托系统,行业在保单规模计算口径和服务系统建设上存在差异 [6] - 业务盈利模式核心在于获客与客户价值提升(如升级家族信托),但初期经济回报有限,需探索合理收费模式及跨行业合作生态 [7] 未来发展与规范建议 - 业内正酝酿保险金信托业务指引,头部公司牵头起草,旨在防范合规风险并推动业务标准化 [5] - 专家建议通过法律明确制度、建立跨行业合作平台,打破私人银行、保险公司与信托公司间的壁垒 [7] - 随着系统与人员边际成本降低,业务门槛有望进一步下降,市场占有率将扩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