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用卡业务精细化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业务增速放缓 银行调整信用卡重点客群
新华网· 2025-08-12 14:27
行业整体表现 - 信用卡发卡量平稳增长但增速普遍放缓 不良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1] - 信用卡业务发展面临挑战 需强化精细化运营和场景建设 [1][7] 发卡规模与增速 - 国有六大行中邮储银行发卡量增速12.93%最高 工商银行1.88% 中国银行2.53% 建设银行2.08% 交通银行2.22% [2] - 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增速9.4% 平安银行9.2% 光大银行8.5% 兴业银行5.1% 招商银行2.9% [2] - 增速放缓主因市场覆盖率较高导致获客难度加剧 以及监管政策对"多头授信"的限制 [2][3] 消费交易表现 - 招商银行信用卡消费额超4万亿元 位居行业首位 [2] - 邮储银行 中信银行 兴业银行消费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招商银行增长9.73% 平安银行增长9.8% [2] - 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消费额增幅较上年有所下降 [2] 资产质量状况 - 农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0.99%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1.33%下降0.07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2.2%下降0.07个百分点 邮储银行1.66%下降0.17个百分点 [4] - 中信银行不良率下降0.55个百分点至1.83% 民生银行 平安银行不良率均实现下降 [4] - 兴业银行不良率反弹0.13个百分点 主因主动放缓处置以支持疫情防控 [4] 监管政策影响 - 银保监会要求不得以发卡数量 客户数量及市场占有率作为考核指标 首次提出降低睡眠卡比例要求 [3] - 部分银行调整不良认定标准 招商银行将认定标准由逾期90天提前至60天 逾期时点认定平均提前约8天 [5] 业务战略转型 - 行业从发卡驱动转向用卡驱动 重点挖掘存量客户价值 [7] - 招商银行2021年卡均交易额46512.42元 户均交易额68305.96元 [7] - 民生银行重点经营消费稳定型客户(占比88% 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包括千禧一代 女性客户和高学历客群 [8] - 多家银行调整客群选择策略 加强专属权益产品和消费场景建设 [7][8]
“销卡大军”规模扩大多款信用卡将停发
南京日报· 2025-07-24 07:56
银行信用卡业务调整 - 中国银行宣布自8月31日起停止发行24款信用卡产品包括联名卡和主题卡如中银银联百货卡(八佰伴)、智慧旅游等但有效期内的卡片仍可正常使用[1][2] - 中信银行将于8月31日停办部分银联联名信用卡业务涉及银联腾讯足球卡(巴西)、银联华为钱包电子信用卡等十多款产品[2] - 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陆续发布停发部分信用卡产品的公告[2] 信用卡业务调整原因 - 银行公告中提及停发信用卡的主要原因为"业务发展需要"或"自身业务调整"部分联名卡停发与授权合约到期或合作方退市相关[3] - 行业面临市场环境、监管要求和银行经营需求三重压力市场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监管强化对联名方资质和权益兑现的规范银行需优化成本收益结构[5][6] 信用卡市场数据变化 - 截至2024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为7.27亿张同比下降5.14%2024年一季度末进一步降至7.21亿张连续10个季度环比负增长[5] - 消费者销卡行为加剧有用户反映去年注销1张信用卡今年预计注销3张权益缩水和产品停发是主要原因[4] 信用卡业务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需转向精细化运营聚焦高频使用场景和客户刚需通过产品创新和数字化技术提升用户体验[7] - 未来趋势包括全场景整合(支付、财富管理生态)用户深耕(精准权益匹配)科技赋能(数字人民币融合、智能风控)[7]
每经热评︱信用卡分中心“退场” 金融服务不能“退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16:29
信用卡分中心终止营业现象 - 多家银行近40家信用卡分中心获监管批准终止营业,包括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 [1] - 信用卡分中心集中运营模式在业务快速发展阶段优势显著,但独立于属地分行的管理模式导致业务重叠和资源重复投入 [1] - 银行将"属地经营转型"作为信用卡业务改革的重要任务,从集中经营转向属地化经营,整合业务和人员至属地分行以节省运营成本和提升服务效率 [1] 信用卡市场现状 - 信用卡市场已接近饱和,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从2022年6月末的8.07亿张峰值降至2024年一季度末的7.21亿张,减少约8600万张 [2] - 互联网消费信贷竞争和监管部门加大睡眠卡清理力度导致信用卡业务市场规模持续承压 [2] - 信用卡仍是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工具,但"跑马圈地"式的拉新揽客模式难以为继,需在存量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长极 [2] 信用卡业务精细化运营方向 - 加强产品创新,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推出个性化信用卡产品,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开发适配的细分场景卡种,实现从"开卡量"向"活卡量"转变 [3] - 加大科技投入,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通过线上场景和移动支付降低获客成本,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优化风控体系并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3] - 协同零售生态,将信用卡业务与属地分行的零售客户、产品、服务相融合,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以增强客户黏性 [3] 信用卡业务战略调整 - 信用卡分中心"退场"是银行战略调整和业务优化的契机,需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深耕,从人海战术升级为数据驱动 [3] - 金融服务需以更精准的方式触达真正有需求的人,保持金融服务的温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