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宪
搜索文档
高市早苗挑衅背后:日本右翼“基因”激活,政治光谱加速右移 | 国际识局
中国新闻网· 2025-11-21 09:48
文章核心观点 -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关于台湾问题的挑衅性言论是日本政治光谱加速右移的必然结果,标志着战后长期被压抑的右翼保守“基因”被重新激活[1] - 这一现象是右翼思潮、政治生态结构性右倾与民粹主义情绪三者危险共振的集中体现,将日本推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12] 右翼“基因”的政治显性化 - 高市早苗的强硬右翼姿态受日本国粹主义意识形态驱动,该思潮源于战前的“皇国史观”,主张否定侵略历史、摆脱“自虐史观”并推动修宪以实现国家“正常化”[4] - 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经济鼎盛及冷战终结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政坛“55年体制”瓦解,开启右倾化进程;小泉纯一郎和安倍晋三长期政权使新保守主义成为主流,安倍将右翼思潮推向政治舞台中央[4] - 高市早苗是安倍思想的坚定执行者,其政治底色包含三个标签:历史修正主义者(右翼团体“日本会议”核心成员、参拜靖国神社)、修宪“急先锋”(主张彻底恢复“交战权”和“国防军”)、对华强硬“鹰派”(推动对华“脱钩断链”构建“对华包围网”)[5][6] 政治光谱的结构性右移 - 外部威胁感知压倒了和平主义共识,三十年的经济停滞、中国崛起及乌克兰危机催生安全焦虑,导致日本安保政策根本性转向,如拥有“反击能力”并将防卫预算提升至GDP的2%[8] - 自民党内政治光谱和权力重心右移,传统“鸽派”势力式微,右翼保守势力占据主导,对华强硬成为“政治正确”,形成“鹰派竞赛”氛围[9] - 在野党集体失语与制衡失效,主要在野党在安保议题上与自民党趋同或缺乏竞争力,自民党右翼派系与日本维新会结合形成战后最右政权[9] 民粹主义躁动及其政治动员 - 民粹主义躁动是“网络右翼”与排外情绪的共振,高市等右翼政客使用煽动性话术,将台湾问题渲染为危机叙事,将对华强硬包装为“爱国”以迎合民粹基本盘[10][11] - 民粹主义将日本内部的经济停滞、国际地位下降等焦虑引导向外部“敌人”中国,构建叙事将日本困境归咎于中国的“不公平竞争”和“霸权挤压”[11] - 民粹躁动绑架日本现实决策,压缩对华政策空间,传统“鸽派”噤声,高市等民粹政客通过激化矛盾凝聚国内危机共识以稳固执政地位[12]
日本首位女首相有何来历?
新华社· 2025-10-21 14:55
政治背景与经历 - 高市早苗于2024年10月21日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 [1] - 高市早苗1961年出生,1993年步入政坛,历任经济产业副大臣、总务大臣、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等职 [1] - 高市早苗是前首相安倍晋三路线的坚定继承人,曾在安倍内阁担任要职,并有三次参加自民党总裁选举的经历 [1] 经济政策主张 - 主张积极财政政策,提出多项减税政策以应对物价上涨 [2] - 计划扩大地方财政支援 [2] 外交与安保政策 - 将继承安倍晋三提出的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战略 [2] - 主张强化与东盟及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 [2] - 提出强化自卫队,提高应对新型威胁的能力,并关注自卫官待遇改善 [2] - 未否定可能按美国要求进一步增加防卫支出的可能性 [2] 移民与历史认知立场 - 主张加强对非法滞留者的管控,并严格审查海外资本流入 [3] - 持鲜明偏右立场,长期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并对村山谈话中侵略一词持反对意见 [3] - 日本媒体认为其若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将给日本东亚外交带来新的摩擦点 [3]
专访韩国前总统顾问:无论经济还是安全,中国对韩国都很重要
新京报· 2025-07-07 21:09
外交安全政策 - 韩国总统李在明提出以坚固的韩美同盟、紧密的韩美日合作以及改善与中俄关系为基础的实用外交政策 [1] - 李在明采取两项措施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停止向朝鲜散布传单和暂停对朝扩音器喊话,朝鲜也做出相应回应 [3] - 李在明未参加北约峰会,被认为是在保守议程和进步议程之间寻求平衡 [3] 经济挑战与政策 - 韩国经济面临新冠疫情和特朗普贸易战的双重冲击,大量小规模个体经营商濒临破产 [6] - 韩国决定发放全民补贴以刺激消费、提振经济 [6] - 韩国在半导体、造船、汽车产业等支柱领域正失去竞争力,特别是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领域 [6] 韩美贸易关系 - 韩美关税谈判在7月9日前难以达成协议,特朗普政府可能宣布实行"基准关税" [6] - 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透露"对等关税"暂停期可能延长至9月1日,但特朗普最新表态确认8月1日恢复关税 [7] - 特朗普政府要求韩国将国防开支提高至GDP的5%,但韩国政府表示将自主决定国防预算规模 [8] 中韩关系改善 - 李在明多次公开表示将推动缓和与中国的关系,认为中国对韩国在经济和安全层面都非常重要 [2] - 改善中韩关系的首要措施是恢复首脑外交,其次是加强各层面战略对话和公众交往 [2][11] - 中日韩三方可能因美国压力重新启动自贸区谈判,此前已进行17轮谈判但自2019年后无进展 [10] 国内政治与改革 - 李在明民意支持率从最初的50%多上升至65%,主要因积极回应民众诉求 [3] - 韩国国会通过三项特检法,李在明任命三位特别检察官调查尹锡悦及其妻子相关案件 [4] - 李在明提出修宪建议,包括修改总统任期和权力分享机制,但需执政党和反对党达成共识并提交全民公决 [4][5]
距离投票仅剩一周,各自阐述内外政策,韩总统大选前上演“最后辩论”
环球时报· 2025-05-28 06:48
韩国总统选举竞选局势 - 韩国第21届总统选举进入最后一周倒计时,形成李在明、金文洙、李俊锡"三足鼎立"的竞选局势 [1] - 27日举行选前最后一场电视辩论会,讨论政治两极分化方案,前两场辩论分别于18日和23日举行,围绕经济和社会问题交锋 [1] - 四名候选人先就解决政治两极分化方案进行讨论,每人发言限时6分30秒,之后以"政治改革和修宪""外交和国安政策"为主题发表竞选纲领 [1] 候选人竞选纲领 - 李在明呼吁选民以"投票革命"来完成"光之革命",称6月3日将成为彻底镇压内乱、全面恢复民主的胜利日 [1] - 金文洙谴责共同民主党推动修改《公职选举法》并弹劾大法院长,称很多独裁者都会说为民独裁 [1] - 李俊锡称选举旨在同时审判"脱离常识势力"和"反原则势力",从而恢复原则和常识 [2] - 权英国表示将成为站在青年和弱势群体一边的总统,为他们构建有希望的未来 [2] 外交和安全政策 - 李在明表示韩国外交基础应是韩美同盟,需要韩美日合作,同时强调不能忽视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 [2] - 李在明将日本描述为"重要合作伙伴",表示在对历史和领土问题采取"有原则"回应的同时,为"持续稳固的日韩关系奠定基础" [3] - 日本媒体担忧李在明可能持反日立场,认为其执政将让东京"不安" [4] 民调结果 - 韩国盖洛普民调显示李在明支持率为49%,金文洙为35%,李俊锡为11% [2] - 与本月初相比,李在明支持率持平,金文洙和李俊锡的支持率分别上升2个百分点 [2] - 若形成一对一竞选格局,李在明支持率(52%)领先于金文洙(42%),或以51%领先于李俊锡(40%) [2] 其他相关调查 - 韩国警方对涉嫌内乱的前国务总理韩德洙、前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采取禁止出境措施 [4] - 警方已传唤韩德洙、崔相穆和前行政安全部长官李祥敏三人开展调查,预计相关调查将进一步提速 [4]
“三强格局”逐步明朗,修宪或成焦点议题,韩国大选举行首次电视辩论
环球时报· 2025-05-19 06:26
韩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 - 首次电视辩论聚焦经济领域 主题包括克服低增长 促进民生经济 美国通商战略 国家竞争力强化方案 [1] - 候选人围绕人工智能等经济政策可行性展开激烈争论 [1] - 后续将举行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电视辩论 时间分别为23日和27日 [1] 候选人经济政策交锋 - 李在明指责金文洙对尹锡悦政府经济衰退负有责任 [2] - 金文洙表示歉意但反指李在明反对执政党政策导致问题 [2] - 李在明提出修宪构想 包括总统4年连任制 国务总理国会推荐制 [2] - 金文洙提出缩短总统任期方案 建议当选总统任期缩至3年以实现政治改革 [2] 候选人支持率动态 - 李在明支持率达51% 保持领先优势 [3] - 金文洙支持率29% 正设法缩小差距 [3] - 李俊锡支持率8% 试图吸引保守派和中间派选民 [3] - 国民力量党内部分歧加剧 金文洙与李俊锡可能成为整合对象 [3]
140天历经3位代总统,韩国政局动荡持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2 12:42
韩国政治局势变动 - 韩国大法院推翻李在明二审无罪判决 将案件发回首尔高等法院重审 [1] - 韩国代总统韩德洙及经济副总理崔相穆同日辞职 教育部长官李周浩将接任代总统 [1] - 韩国140天内已历经3位代总统 政治局势持续动荡 [1] 韩德洙参选总统 - 前国务总理韩德洙正式宣布参加第21届总统选举 [2][3] - 韩德洙提出三项核心竞选承诺:立即修宪、解决美国关税问题、团结国民 [3] - 修宪计划包括:第一年制定修宪案 第二年完成修宪 第三年实施新宪法下的大选 [3] 韩德洙政策主张 - 修宪目标为平衡总统和国会权力 消除"政治司法化"现象 [3] - 将优先解决美国引发的全球关税风暴问题 正与美方积极沟通 [3] - 强调国民团结政策 承诺在社会各领域实现与弱者同行 [4] 韩德洙政治背景 - 曾任韩国通商交涉本部长、经济副总理、国务总理、驻美大使等要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