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不平衡

搜索文档
特稿|余永定: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和碎片化风险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28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美元地位 -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源于美国国际收支恶化与美元黄金兑换危机 美元外汇储备对美国黄金储备比例飙升导致抛售 [2] -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通过贸易逆差提供全球流动性 但债务积累引发偿债能力质疑 美国海外净负债达18万亿美元占GDP70% [3][5][9] - 全球外汇储备从1969年330亿美元增至2021年13万亿美元 美元储备达7万亿美元 增长400倍 [6] 全球金融安全网与改革方向 - IMF主导的全球金融安全网包含各国外汇储备11万亿美元 央行互换额度3330亿美元 区域安排如CMIM2400亿美元 合计占全球GDP15% [7][8] - 改革核心需降低非储备货币国对美元资产的依赖 灵活汇率制度可减少外汇储备需求 [8] - 国际货币体系碎片化趋势显现 六国央行货币互换未与IMF合作 可能形成货币集团 [13]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进展 - 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提议成立1000亿美元亚洲货币基金遭搁置 后通过《清迈协议》建立双边货币互换网 [11][12] - ASEAN+3框架下中日韩加强金融合作 但清迈协议在2008年危机中未发挥预期作用 [12] - 中国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国际化 同时支持IMF多边规则与东亚区域金融合作重启 [13] 美元体系风险与全球不平衡 - 美国净外债与国债分别达18万亿/35万亿美元 占GDP70%/100% 储蓄不足加剧债务压力 [9] - 全球不平衡问题持续 2006年美国净外债占GDP13% 2022年升至70% 外资流入中断可能引发美元危机 [9] - 市场对美元信心存在"沙堆效应"临界点不确定性 但储备需求延缓了崩溃预期 [10]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和碎片化风险 | 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7 18:08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美元主导地位 - 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逆差向全球提供美元流动性,形成"裁缝与顾客"的借贷循环模式,依赖他国对美元资产的需求维持经济繁荣 [4] -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源于美元过剩与美国国际收支恶化,1971年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但内在矛盾未解,美国外债占GDP比重从1985年净债务国升至2021年70%(18万亿美元)[6][7][9] - 全球外汇储备从1969年330亿美元增至2021年13万亿美元(美元占7万亿),其他国家储备需求延缓了美元危机爆发 [10]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挑战 - 现行体系下全球金融安全网规模达13万亿美元(含IMF配额6600亿、清迈协议2400亿等),但2015年中国案例显示8000亿外储两年耗尽,显示储备需求刚性 [11][12] - 改革方向应降低非储备货币国积累外储的必要性,需配合灵活汇率制度与资本管制,而非单纯扩大安全网规模 [12] - 美元武器化(如冻结俄央行3000亿外储)颠覆国际金融规则,加剧体系碎片化风险,可能催生区域性货币集团 [14][20] 人民币国际化与东亚合作 - 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启动后因贬值预期与资本外流放缓,当前美元武器化提供新推动力,但进程需市场驱动且长期渐进 [16][17][18] - 东亚区域合作受地缘政治制约,清迈协议(2400亿美元互换规模)未能有效发挥作用,中日韩关系变化增加合作难度 [18][19] - 中国将推进双循环战略与资本项目开放,同时维护IMF等多边框架权威,倡导重启东亚金融合作 [21] 全球不平衡与美元体系风险 - 美国净外债占GDP比重从2006年13%(1.8万亿)升至2022年70%(18万亿),叠加35万亿国债,债务可持续性存疑 [13] - 美元崩溃风险类似"沙堆效应",市场信心临界点难以预测,但债务积累已远超布雷顿体系时期水平 [13][14] - 历史对比显示,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俄仍相互偿付债务,而当前金融武器化打破传统规则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