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

搜索文档
追光|大幕将启,世运会开幕式,准备好了!
新华社· 2025-08-07 20:31
开幕式基本信息 - 开幕式于7日晚八时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天府之檐"区域举行 时长约90分钟 以"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为主题[1][3] - 放弃常规体育场 选择亚洲最大单体木结构建筑"天府之檐" 融合湖景湿地景观 凸显成都"公园城市"与"文创之都"定位[5] - 巧借城市天际线 现有湖景和5000多平方米广场 将建筑屏幕变为动态画卷 设置户外露营椅和"草坪观演区"[7] 艺术表演设计 - 深度融合芙蓉花 川剧变脸 太阳神鸟等四川元素与街舞 滑板 轮滑等时尚运动[9] - 吉祥物大熊猫"蜀宝"和川金丝猴"锦仔"与运动员互动 舞台表演穿插骑行 街舞 街头滑板等本地生活剪影[11] - 通过年轻人活力展示 孩童歌声 特色点火仪式及焰火等元素 结合自然湖景与星空晚霞打造视听盛宴[12] 核心理念与创新 - 传递"赛事与城市共生"理念 采用建筑即舞台设计 增强市民参与感 体现成都"自由 包容"气质[5][7] - 主火炬点火仪式打破常规 结合水火相融创意理念[14] - 焰火设计以"共享 包容"为核心理念 追求"世界相连"的共享共鸣而非个体极限[15] 整体意义 - 汇聚近4000名五洲四海运动员 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 体现中国拥抱世界的姿态[17]
整合资源高效办赛
经济日报· 2025-08-07 06:01
核心观点 - 成都世运会通过数字化电力监测、高效服务保障体系及可持续场馆利用模式 实现赛事运营效率提升和资源优化配置 同时推动体育产业规模扩大和消费增长 [1][2] 电力保障体系 - 智慧保电指挥中心通过数字模型替代人工监测 预警速度提升90%以上 实现电流全路径监测管控 [1]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天府新区供电公司承担核心保电任务 电网脉络通过数字化大屏实时可视化 [1] 赛事服务架构 - 构建以客群体验为中心的服务保障体系 覆盖礼宾、抵离、交通等环节 遵循"就近参赛"原则 [1] - 500多个志愿服务站点投入近万名大学生志愿者 提供开闭幕式、世运村及竞赛场馆的专业服务 [1] 场馆建设与复用 - 27个竞赛场馆中18个为既有场馆功能调整 9个依托湖泊公园临时搭建 实现零新建场馆 [1] - 成都体育学院游泳馆采用"巡回赛—正赛"两阶段共用模式 LED灯光系统等关键设施直接复用 避免重复投入 [2] - 城北体育馆办公物资均为借用 赛后归还 所有场馆赛后均实现可持续利用 [2] 体育产业促进 - 开展"万人千场"友谊赛等系列活动 新建改造体育公园77个 建设社区运动角407个 天府绿道新空间830处 [2] - 2024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超1500亿元 体育消费规模目标突破800亿元 [2] 赛事遗产管理 - 将梳理形成世运会项目竞赛规则、场地设施等赛后保留清单 使赛事成果惠及市民 [2] - 通过"世运新十二月市"全民体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活动拉动消费 打造惠民名片 [2]
广州市召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备工作推进会
广州日报· 2025-06-04 09:24
孙志洋强调,要锚定"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办赛目标,加强向上联络沟 通、兄弟城市协调对接,扎实推进赛事侧、场馆侧、开幕式侧、城市侧、宣传侧各项工作转段提速增 效。要倒排时间节点,压茬推进测试赛、提前赛、火炬传递、开幕式彩排及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建设等重 点任务。提前谋划开展倒计时100天、30天系列宣传活动,在机场、高铁站、交通干道等重点区域加大 宣传力度,营造全城全民迎全运的浓厚氛围。全面开展指挥、票务、安检等各类系统运行推演,周密细 致做好施工安全、网络安全等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各项赛事筹备工作 市委副书记陈向新,市领导孙太平、边立明、江智涛、赖志鸿,广州赛区执委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彭 高峰,市直有关单位、广州赛区执委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全面展现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风采 郭永航孙志洋出席 6月2日,广州市召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备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 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听取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式及广州赛区有关筹备工作情 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市委书记郭永航主持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志洋作工作部署。 ...
新华社:自强、助残,武汉这些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
新华社· 2025-05-16 16:41
表彰大会概况 - 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于5月16日在北京召开 [1] - 大会表彰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1] 湖北省获奖情况 - 湖北省7人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7个集体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人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 - 湖北省获奖自强模范平均年龄43.28岁,年龄最小30岁(袁鑫),最大57岁(李筠) [2] 自强模范行业分布 - 高校教师(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袁鑫) [1][2][3] - 媒体从业者(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部首席编辑李筠) [1][2][3] - 农业创业者(孝昌县根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根根) [1][3] - 医疗健康从业者(黄梅县康源盲人推拿会所总经理梅洁) [3] - 商贸服务业(丹江口市润东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星雨) [3] - 公益组织(黄石市残疾人创业协会工作人员汪钱) [3] - 制造业(荆州永生海绵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尹胜) [3] 先进集体行业分布 - 政府机构(夷陵区残联、谷城县残联) [1][3] - 体育组织(荆门市残疾人体育协会) [1][3] - 公益服务(武汉市皓然残障人士公益服务中心) [3] - 工程建设(湖北交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 - 农牧养殖(随州市曾都区政君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 [3] 评选标准与意义 - 评选坚持面向基层一线和行业一线工作者倾斜 [2] - 旨在展示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弘扬平等、融合、共享价值理念 [4] - 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营造助残良好社会风尚 [4]
给“倔强的海燕”一片天(暖闻热评)
人民日报· 2025-05-14 06:31
人物故事 - 残疾人运动员蒋裕燕3岁时因车祸失去右臂和右腿,通过游泳运动重获生活信心,在巴黎残奥会获得7枚金牌并刷新2项世界纪录和3项残奥会纪录 [1] - 蒋裕燕凭借巴黎残奥会的出色表现获得2025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残疾人运动员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残疾人运动员 [1] - 蒋裕燕在50米自由泳中需比别人多划11下,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克服身体劣势,游泳让她变得更强壮、更勇敢、更自信 [2] 体育精神与社会影响 - 蒋裕燕的获奖感言"不要让任何人给你设限"体现了体育改变世界的力量,她无惧困难的气概和自立自强的精神激励了无数人 [2] - 残疾人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康复身心,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实现自我展示 [2] - 北京冬残奥会、杭州亚残运会等赛事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残健融合,"平等、参与、共享"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3] 社会支持与技术进步 - 领跑员作为视障运动员的"眼睛",通过引导绳建立信任关系 [3] - 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智能手语翻译、声纹支付技术、助盲导行系统等新技术应用改善了残疾人生活 [3] - 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全社会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氛围日益浓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