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

搜索文档
从反复投诉到送上锦旗,河南内黄化解环境信访难题的做法值得借鉴
中国环境报· 2025-09-05 11:20
环境信访案件处理现状 - 技术手段不足导致事实认定模糊 部分地方核查手段单一 过度依赖传统人工巡查和口头询问 缺乏无人机、在线监测、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支撑[2] - 调查处理过程未能充分公开 处理过程局限于办公室答复或公文往来 忽视与举报人面对面沟通和关键证据现场展示[2] - 对外部监督认识不足 部分基层单位存在畏难抵触情绪 未能将外部监督视为提升工作规范性和透明度的契机[2] - 就事论事忽视深层矛盾 局限于环境问题表象处理 缺乏对邻里纠纷、经济利益冲突等深层次根源的探究[2] 内黄分局创新处理模式 - 采用多元化技术核查手段 通过昼夜巡查、突击检查、图纸比对、无人机溯源等方式确认不存在暗管排污情况[1] - 引入公众参与机制 在举报人现场见证下对争议管道进行局部开挖验证[1] - 主动拥抱外部监督 将纪检监察压力转化为提升执法规范性、公开性和严谨性的动力[1] - 搭建沟通平台解决深层矛盾 主动介入信访背后潜藏的深层矛盾并促进彻底解决[1] 环境信访机制优化方向 - 强化科技赋能 推广无人机航拍、管道探测机器人、水质快速检测、在线监控数据调取等技术应用[3] - 建立基础环境数据共享机制 实现管网图、环评资料等数据的动态更新和共享[3] - 深化公众参与构建信任 探索邀请举报人见证关键核查步骤 建立清晰易懂的沟通机制[3] - 建立环境信访深排查机制 对反复举报案件主动了解社会关系、经济纠纷等潜在因素[4] - 搭建多元化解平台 强化与乡镇街道、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组织的联动协作[4]
新闻1+1丨城市公园,如何更好玩?
央视网· 2025-08-29 06:28
央视网消息:近日,《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于市民在日常游园中遇到的这些"新老问题",草案给出了怎 样的答案?为公园植入市民所需的功能服务,又需要哪些层面的转变? 本次修订草案有5个关键词 北京市城市公园达1100家,可以说已成"千园之城"。老百姓基本可以做到推门见绿、推门入园,但与此同时,还有很多"新老问题"面临解决。如果给这次修 订总结关键词,会是哪些?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侯晓蕾介绍,这次条例体现了整体的进步,对于整个公园领域而言,它其实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本次条例的修订体现出以 下几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花园城市。对于北京来说,现在花园城市已经完成了专项规划,同时也有整体的行动计划。所以北京这次公园条例的修订,也是在花园城市的基础上做 的。 ·城园共融。对于城市和公园而言,本身就应该交融在一起,这也体现了公园进一步的开放性。希望将来公园各个层面都能面对所有公众,对各种业态进行 开放。 许多城市同一时间段制定公园有关法规条例 是巧合么? 这两年,不少城市都在纷纷修订制定跟公园有关的法规条例,为什么在同一个时间段大家都在做这件事?什么原因?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 ...
焦点访谈|从“理念倡导”到“行动自觉” 公众参与绘就美丽中国壮美画卷
央视网· 2025-06-05 21:48
沈阳地铁碳积分平台 - 沈阳地铁推出碳积分平台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市民通过盛京通小程序乘坐地铁可自动积累碳积分并兑换福利 [3] - 平台自2023年1月推出以来已吸引15万人注册使用 单个碳积分约等于1元人民币消费价值 [4] - 碳积分可抵扣餐饮 休闲娱乐 购物消费等场景消费 例如原价35元套餐可用6碳积分加23.92元兑换 [4] - 地铁方以站点1.5公里为半径拓展200多家商户入驻 商户通过让利吸引客流 地铁方为商户增加曝光宣传 [6] - 平台创新模式吸引企业合作 如推出"光盘行动送碳积分"活动 将低碳理念延伸至更多消费场景 [6] 青山村环保实践 - 浙江杭州青山村通过"未来乡村议事会"机制组织村民参与环保志愿活动 如清理景区垃圾 [8] - 该村早年通过水源地保护试点积累经验 从生态修复扩展到生物多样性保护 带动80%以上民宿农家乐加入"自然好邻居"计划 [10] - "自然好邻居"计划要求商户禁用一次性用品 做好垃圾分类 评级高的商户可获得更多客源引流 [12] - 参与商户需拿出订单金额5%-10%反哺环保项目 形成商业与环保良性循环 [12] 和平社区废旧家电回收 - 内蒙古鄂尔多斯和平社区开展废旧家电回收活动 居民可用废旧家电兑换生活用品 [14] - 活动源于当地年电子废弃物超800吨但规范回收率低的问题 社区与正规回收企业合作建立专业处理渠道 [14] - 社区建立"网格化回收地图"实现15分钟回收服务圈全覆盖 两年累计回收1800多件家电 有害垃圾总量下降36% [16] 全国环保参与数据 - 全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达30万支 志愿者超3500万人 实施项目活动151万多个 [18] - 生态环境部推动《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落实 计划制定碳普惠机制管理规范激励公众参与低碳行动 [18]
博物馆屡被纠错,科普工作不妨多点公众参与
南方都市报· 2025-05-09 20:35
博物馆文物展示问题 - 博物馆展出的9件文物特征与标牌不符,被高中生发现 [1] - 河北博物院两处古地名注释出现错误,将"九原"和"云中"弄反 [1] - 博物馆常见错误包括错别字、中英文标识不符等文字校对问题 [1] 文物鉴定专业性问题 - 文物断代、分类等问题涉及专业鉴定,不同专家可能给出不同意见 [2] - 一件标名为"红釉二龙戏珠纹盘"的藏品应更正为"矾红描金",存在色彩判断误差 [2] - 参观者专业能力提升使博物馆专业问题暴露增多 [2] 博物馆与公众互动 - 高中生向博物馆反馈问题后长时间未获回应,缺乏常规纠错渠道 [3] - 建议博物馆建立开放交流空间,重视与参观者互动 [3] - 已有博物馆通过奖励措施鼓励公众参与纠错,此类活动应增加 [3] 博物馆专业能力建设 - 博物馆参观量增加使专业问题暴露更多 [2] - 博物馆需要提升各环节专业素养以跟上公众求知需求 [2] - 强化"内功"建设是博物馆的迫切任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