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体系

搜索文档
青山绿林变“银行” 普惠金融泽山海 福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调研行(上篇)
金融时报· 2025-07-18 14:25
林业金融创新与生态价值转化 - 黄振芳家庭林场通过贷款8万元承包50亩荒山,3年造林1207亩,成为"造林大王",并开创家庭林场模式[1][2] - 习近平提出"活立木贷款"理念,宁德开放活立木市场,黄振芳通过转让114亩速生林(估值12万元)实现五级合股联营,解决林业融资难题[1][2][4] - 2024年黄振芳林场获宁德首张"林业产业经营票证",凭此获300万元"林e贷"授信,林下经济面积扩大30亩,年收入从1989年不足3万元增至120万元[4][6] 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实践 - 宁德累计选派485名金融特派员驻村,福安农信联社为8600户茶农发放11.4亿元贷款,坦洋村茶园面积达5462亩,茶产业年产值超亿元[9][10][11] - 农业银行设立"海上银行"惠农服务旗舰店,2023年驻点3个月受理鲍鱼养殖户5000多万元贷款申请,助力养殖户度过价格低谷[12] - 宁德深化"海上信用渔区"建设,形成"信用+产业"双轮驱动模式,推动地区GDP从1988年20.1亿元增长至2024年3901.99亿元[12][13] 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 - 1996年福州城市合作银行(现福建海峡银行)成立,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金融力量,2024年福州金融业总量达1288.89亿元[15][16] - 兴业银行从地方银行发展为现代综合金融集团,福州聚集63家银行业机构、66家保险公司及126家证券营业部,形成完善金融组织体系[16] - 普惠金融覆盖率显著提升,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支持安溪铁观音、古田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品牌发展[13]
广西河池 “无形信用”变“有用资产”
金融时报· 2025-06-17 14:16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分行联合河池市财政局构建"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 涵盖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文明五大领域 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建立多维度农户信用信息归集评级机制 [1] - "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信息系统采用"1+3+N"技术框架 包括1个农村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 3个应用端(电脑网页端 手机APP端 微信小程序端)和N个基于信用评级的应用生态 [1] - 系统自2022年推广以来已升级至2.0优化版 实现DeepSeek大模型接入 累计注册用户约70万人 用户平均月活跃量12631人 [1] 信用信息采集与评级 - 实行"双保险"质量管控 农户和村组织负责人需签订信用承诺书 村干部及相关部门定期核查维护信息 [2] - 建立"B-1A-5A"六级信用等级制度 村级党组织牵头信用评分 1A级以上认定为信用户 实施"农户—行政村—乡镇"三级信用联评 [2] - 信用户占比超70% 不良率低于2%的村镇可获信用主体称号 目前已采集农户信息90.64万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230家 行政村档案1615个 采集率均超98% [2]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开展"整村授信 户户有信"工程 发放专属信贷产品"寿乡贷"1.18亿元 "毛南信惠贷"6300万元 "五位一体助农贷"1.09亿元 [3] - 累计为986个村 26.63万户农户发放信用贷款45.34亿元 建设银行河池市分行推出"集体信用贷" 向300余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近6亿元 [3] - 66家景区为信用户提供6至8折门票优惠 信用户享受公交车费补贴31542次 中国银联出资40万元支持信用积分兑换云闪付消费券 [3] 信用应用生态建设 - 打造8个亮点乡(镇) 56个亮点村 6025户亮点户 134个亮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为乡村治理树立信用典范 [3] - 实行差别化产业奖补政策 依托信用评级投入的信贷资金让农户的"无形信用"变成"有用资产" [3] - 系统已评定农户90.38万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217家 参评率均达98%以上 评定行政村1243个 参评率76.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