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林权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青山绿林变“银行” 普惠金融泽山海 福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调研行(上篇)
金融时报· 2025-07-18 14:25
林业金融创新与生态价值转化 - 黄振芳家庭林场通过贷款8万元承包50亩荒山,3年造林1207亩,成为"造林大王",并开创家庭林场模式[1][2] - 习近平提出"活立木贷款"理念,宁德开放活立木市场,黄振芳通过转让114亩速生林(估值12万元)实现五级合股联营,解决林业融资难题[1][2][4] - 2024年黄振芳林场获宁德首张"林业产业经营票证",凭此获300万元"林e贷"授信,林下经济面积扩大30亩,年收入从1989年不足3万元增至120万元[4][6] 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实践 - 宁德累计选派485名金融特派员驻村,福安农信联社为8600户茶农发放11.4亿元贷款,坦洋村茶园面积达5462亩,茶产业年产值超亿元[9][10][11] - 农业银行设立"海上银行"惠农服务旗舰店,2023年驻点3个月受理鲍鱼养殖户5000多万元贷款申请,助力养殖户度过价格低谷[12] - 宁德深化"海上信用渔区"建设,形成"信用+产业"双轮驱动模式,推动地区GDP从1988年20.1亿元增长至2024年3901.99亿元[12][13] 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 - 1996年福州城市合作银行(现福建海峡银行)成立,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金融力量,2024年福州金融业总量达1288.89亿元[15][16] - 兴业银行从地方银行发展为现代综合金融集团,福州聚集63家银行业机构、66家保险公司及126家证券营业部,形成完善金融组织体系[16] - 普惠金融覆盖率显著提升,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支持安溪铁观音、古田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品牌发展[13]
清远英德林改提速!采伐审批"日办结" ,释放林下经济新动能
南方农村报· 2025-07-07 15:35
林权改革核心措施 - 英德市深化林权改革,开展简化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将小额林木采伐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 [4][5][16][17] - 针对林农个人申请采伐人工商品林30立方米(含)以下的情况,审批权全面下放乡镇,取消公示环节,并实施“告知承诺制” [18][19] - 对蓄积量在120立方米以下的桉树林审批,流程从“每月一批”压缩至“每周一批”,公示时间由7天缩短到3个工作日 [24] 审批效率提升 - 小额采伐审批时间从过去耗时长达30多天缩短至如今可实现当天申请、当天下证 [4][21][23] - 改革后,小额采伐审批时间平均缩短90% [25] - 通过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林权数据互联互通,系统直接联网核查林权证状态,替代了过去需人工发函核查的低效方式 [61][64][66] 林农成本节约与经济激励 - 改革后对小额采伐,林农无须再提交采伐设计材料,为林农节省了以往几亩林地就需支付大几百元的设计费 [26][27][28] - 审批流程简化显著提升了林农的采伐意愿,使林地资源得以盘活,例如林户林乙有可及时获取采伐许可证 [31][32] - 灵活的审批使林农能根据市场价格及时申请采伐,避免错过市场高价期,保障收入 [49][50] 林下经济发展与产业影响 - 改革激发了林地经营灵活性,助力林农调整种植结构,例如林户黄亚灶计划将杂木林采伐后改种麻竹笋 [41][42][43] - 麻竹笋是清远市重点打造的五大百亿产业之一,英德市累计种植面积达85.91万亩,2024年鲜笋产量超141万吨,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1.57亿元 [44][45][46] - 政策在9月开学季等采伐小高峰前出台,旨在解决林农急需资金的实际困难 [52][53][55][56] 数据整合与金融支持 -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与林权综合监管系统的对接,为林地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等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69][70][71][72] - 信息互通后,林地流转、办证、抵押贷款等业务全面提速,促进了林权要素的顺畅流动 [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