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搜索文档
蜜雪“收割”瑞幸红利:幸运咖年内万店,打通一线城市丨咖啡变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20:02
公司扩张战略 - 幸运咖定下2025年规模突破万店目标 [2] - 二季度新签门店同比增长164% 7月加盟咨询量环比增长超300% [2] - 当前门店数超7000家 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 为中国第四大现磨咖啡品牌 [2] - 重点布局高势能城市 已验证一线城市盈利模型 [3] - 加盟投资预算从2023年35万元降至25万元 年龄要求从25-45岁放宽至20-40岁 [7] - 针对北上广深等六大城市推出单店减免3.4万元加盟扶持政策 [7] 经营表现与财务数据 - 7月12日店均营业额达5732元 外卖订单量环比提升258% [3] - 单店外卖最高单量达3095单 [3] - 5.9元现磨美式毛利率超50% [9] - 椰椰拿铁单品销售额超2亿元 多款新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 [9] - 单店月营业额最高突破50万元 3-4家突破40万元 超30家突破30万元 [9] 供应链优势 - 海南工厂咖啡豆烘焙线年产能超2万吨 温县工厂年产能8000吨 [5] - 向加盟商供货价格低于70元/公斤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100元/公斤水平 [8] - 蜜雪集团与巴西签署40亿元咖啡豆采购意向大单 [9] 市场定位与品牌策略 - 坚持"高质平价"定位 主要产品价格带为6-8元 [6][19] - 一线城市定价较其他地区贵1元 [8] - 采用"农村包围城市"扩张路径 与瑞幸等品牌形成差异化 [18][19] - 依托蜜雪冰城全产业链优势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4]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从2016年9杯提升至2023年16.74杯 [12] - 咖啡市场连锁化率CR5为27.5% 显著低于茶饮行业46.9% [17] - 对比美国市场CR5集中度67.6% 中国咖啡连锁化空间巨大 [17] - 瑞幸二季度营收123.59亿元 同比增长47.1% 净利润12.51亿元 同比增长44% [17] - 库迪咖啡门店数超1.5万家 2024年5月起实现盈利 [14]
晶圆上的国运:从张汝京到中芯国际的技术突围
新财富· 2025-03-05 15:45
张汝京的早期经历与职业发展 - 1948年出生于南京 父亲为冶金专家 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转向电子工程领域[1] - 1970年代赴美深造 先后获得纽约州立大学工程科学硕士和南卫理公会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师从犹太裔导师和Jerome Butler教授[2] - 1977年加入德州仪器 参与全球10座芯片厂建设 掌握从技术研发到工厂管理的全链条经验 晶圆良率从35%提升至82%[4] - 在德州仪器期间形成独特建厂方法论 研究当地产业政策/人才储备/供应链生态 新加坡项目使建厂周期缩短40%[4] 世大半导体与中芯国际创立 - 1997年创立世大半导体 采用"反向代工"策略服务中小设计公司 三年内获200家客户 8英寸晶圆月产能达10万片[6] - 2000年世大被台积电以50亿美元收购 张汝京携10亿美元资金和300人技术团队赴上海创办中芯国际[6] - 中芯国际13个月建成首条8英寸产线 良率达85% 采用二手设备改造/新加坡工艺移植/日本材料本土化供应等策略[7] - 独创"技术三级跳"路径:收购德国摩托罗拉工厂获基础IP→IBM授权优化→引入东芝铜互连技术 缩短与先进制程五年差距[7] 中芯国际的扩张与技术突破 - 实施"反周期扩张"策略 互联网泡沫后低价收购摩托罗拉工厂 三年营收从4亿增至2004年81亿 2002年实现90纳米工艺突破[8] - 2003年成为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 铜制程技术比肩台积电 获《半导体国际》"年度最佳半导体厂"奖项[7] - 2003-2006年两次遭遇台积电专利诉讼 赔付1.75亿美元并支付专利费 2009年张汝京离职引发百名高管流失[9] 后张汝京时代的战略转型 - 邱慈云推行"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专注55纳米OLED驱动芯片(全球市占35%)和图像传感器 中国市场收入占比从20%增至50%[11] - 2015年引入大唐电信/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等国资股东 国有股权比例从10%增至30% 形成京沪深成熟制程产业矩阵[11] - 梁孟松2017年加盟后实现28nm→14nm→7nm五代技术跨越 14nm FinFET良率300天内从3%提升至95%[12][16] 技术生态与全球竞争 - 2020年14nm工艺支撑华为基站芯片/AI加速器替代方案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从2016年8%提升至2024年35%[14] - 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24.8% 净利润增长141.5% 全球代工市场份额从3.6%升至5.3%[15] - 梁孟松建立"预研-验证-量产"叠加研发模式 28nm良率半年内从68%升至98% 培育出具备5nm技术认知的工程师群体[16][18] - 被迫采用自主SAQP四重曝光方案开发N+2工艺 形成中国大陆独特工艺路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