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搜索文档
卢旭东:守好和美乡村建设的水脉
经济日报· 2025-08-29 08:09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价值 - 治理工作具有多重价值 包括恢复水系连通性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生态价值 重塑亲水文化和延续乡土文明脉络的文化价值 以及赋能产业升级和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通道的发展价值 [1] - 治理不仅关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更是和美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1] 治理技术路线与成效 - 围绕控源截污 内源治理 生态修复 长效管护的技术路线 通过政策引导 资金保障 机制创新等多措并举 [1] - 推动治理工作从点上突破向全域覆盖延伸 从短期达标向长治久清转型 取得显著成效 [1] 重庆治理实践路径 - 强化顶层设计 建立市 区县 乡镇三级工作专班 构建高位推动 上下联动 横向协同 合力攻坚 闭环治理的工作格局 [2] - 采用污水管网加处理设施组合模式实现源头管控 针对不同污染原因分类施策构建差异化治理模式 [2] - 坚持长效导向 通过政策引导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政策依据 推动建立水体运维管护一体化制度 同步落实河长制和村民监督员机制 [2] 治理体系构建与资金机制 - 通过政策明确干什么怎么干 通过资金保障干得成干得好 通过绩效评价干得值可持续 [3] - 需强化政策差异化指导 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路径 深化资金项目效益动态联动机制 让财政资金成为推动水环境改善的源头活水 [3] 治理工作长期性要求 - 治理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需强化科技支撑 完善市场化机制 探索共治共享模式 [3] - 需久久为功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 守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家园 [3]
守好和美乡村建设的水脉
经济日报· 2025-08-29 06:15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价值 - 恢复水系连通性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生态价值 [1] - 重塑亲水文化和延续乡土文明脉络的文化价值 [1] - 赋能产业升级和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通道的发展价值 [1] 治理技术路线与成效 - 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长效管护的技术路线 [1] - 治理工作从点上突破向全域覆盖延伸 [1] - 治理工作从短期达标向长治久清转型并取得显著成效 [1] 重庆治理实践路径 - 建立市、区县、乡镇三级工作专班和高效协同推进机制 [2] - 通过污水管网加处理设施组合模式实现源头管控 [2] - 针对不同污染原因分类施策构建差异化治理模式 [2] 长效治理机制创新 - 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政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2] - 建立水体运维管护一体化制度和落实河长制村民监督员机制 [2] - 采用建管并重思路避免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恶性循环 [2] 治理体系构建要素 - 通过政策明确干什么怎么干 [3] - 通过资金保障干得成干得好 [3] - 通过绩效评价干得值可持续 [3] 未来发展方向 - 需要强化政策差异化指导和社会资本参与路径探索 [3] - 深化资金项目效益的动态联动机制 [3] - 强化科技支撑和完善市场化机制及共治共享模式 [3]
巩固治理成果防止农村黑臭水体反弹|水征文选登
中国环境报· 2025-07-28 15:06
根治农村黑臭水体反弹是一场持久战。唯有持之以恒、不折不扣抓好落实,方能有效防止反弹,确保乡 村河塘沟渠清水长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筑牢坚实的生态根基。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生态环境局 打好农村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在于有效防止农村黑臭水体反弹。笔者认为,要持之以恒抓好以下三 方面工作,以不断巩固治理成果,实现长治久清。 坚持控源截污常态化。要紧盯源头,严格执法监管,切实做到常抓不懈。一是生活污水要严管。加快完 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确保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建立完善"政府补贴与 合理收费"机制,杜绝污水处理设施"建而不用"等现象。二是畜禽粪污要严管。规模化养殖场须配套并 正常运行粪污处理设施;在散养户中推广粪污集中收集处理或种养结合模式,实现资源化利用。要采取 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农业污染要严管。推广科学施肥施药技术,减少化肥农 药用量;建设生态沟渠、沉淀塘等,净化农田退水;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回收 点,便利村民投放,切实从源头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四是工业废水要严管。加强对农村小作坊和小企业 的监管,组织督促工业企业依法申领 ...
系统治理农村黑臭水体,严防“返黑返臭”
中国环境报· 2025-07-11 18:18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机制 - 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技术路线开展系统治理 [1] - 需建立稳定的治理机制重点关注三个方面:因地制宜治理、资源化生态化治理、完善管护机制 [1][2] 因地制宜治理 - 实施"一河(渠)一策"分类治理方案需结合农村实际情况 [1] - 优先采用成本低、易维护的治理工艺并明确治理目标、运维费用、责任人等关键要素 [1] - 避免未控源截污或治理直接填埋水体的简单化处理现象 [1] 资源化生态化治理 - 结合庭院经济和环境景观建设实现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1] - 推广水产生态养殖、畜禽种养结合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源头污染 [1] - 通过水系连通、原位生态修复、构建生态净化生物群落等方式净化水体 [1] 完善管护机制 - 分级落实养护责任并明确各级管护责任人定期巡查 [2] - 通过地方财政预算和市场化专业运营保障运维经费与技术 [2] - 建立治理公示机制和监督渠道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2] - 将治理成效纳入考核指标压实长期管护责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