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设
搜索文档
专访彭华岗:让ESG成为企业供应链内生动力丨首席气候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20:20
在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暨首届 ESG国际博览会期间,围绕上述问题,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 书长彭华岗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彭华岗亲历并推动多轮国企改革政策的落地与传播,见 证了国有企业在落实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中的关键作用。 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ESG的底层逻辑是,企业不仅要盈利,还要在经营中综合考虑对政府、 社区、员工、合作方、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中央企业、大企业、产业龙头企业不仅要自身做得 好ESG工作,还要带动产业链、生态圈共同践行ESG,落实国家战略,进而推动可持续发展。 央企ESG实践需落实"全链创新" 《21世纪》:在"十五五"期间,推动中国ESG发展重点方向有哪些? 彭华岗:美丽中国建设、"双碳"目标、新发展理念等,都是ESG的核心议题。企业推动ESG,首先要学 透中央精神,全面准确完整地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把中央要求逐条拆解:中 央对某一领域的要求是什么?企业如何落实?比如"双碳"目标,高耗能企业要明确减排路径,新能源企 业要思考如何扩大绿色产 ...
“十五五”关键部署·双碳目标的实现与美丽中国建设如何联动?
央视网· 2025-11-04 15:04
央视网消息:《"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具体怎么 干?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 化的鲜明底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 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 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专家:以"双碳"目标为牵引 建设美丽中国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五五"时期, 生态环境领域的重点着力方向是什么?双碳目标的实现与美丽中国建设将会如何联动?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万军表示,美丽中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是"颜值"要高,建设天 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其次是发展质量要好,要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的发展。第三个还要体现 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体制机制能够保障美丽中国的持续开展。 万军表示,要坚持以PM2.5控制为主线,加大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力度,推动挥发性有机物和氮 ...
“十五五”关键部署·双碳目标的实现与美丽中国建设如何联动?解读↓
央视网· 2025-11-04 14:35
央视网消息:《"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具体怎么干?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在加快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双碳"目标的牵引作用日益凸显。 万军表示,要坚持以PM2.5控制为主线,加大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力度,推动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协同减排。在水环境方面,增加 了200多个小微水体和支流的断面(监测),同时加强水生态的评价考核。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表面上是环境问题、气候问题,实际上跟经济发展、产业投资、国际贸易、新市场新技术的部 署都息息相关,本质上是一个发展问题。技术的红利、市场的红利和政策的红利,会形成非常好的协同效应。 专家表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全面绿色转型的"牛鼻子"。当前,中国已经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 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帮助其他国家实现更低成本的大幅减 ...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人民日报· 2025-11-04 13:05
高质量发展 - 预计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2] - 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 [5] - 激发国内需求潜力,使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锚,提高居民消费率 [5] - 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发展新质生产力 [5] 科技创新 -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6] - 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格局 [7] - 增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快速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7] 深化改革与开放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任务到2029年要全面完成 [8] -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激发各类所有制经营主体活力 [8]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和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8] 民生与社会保障 -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10] -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优化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10] - 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10] 生态文明建设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11] - 确保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的承诺 [11] - 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建成 [12] 国家安全与治理 -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13] - 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13] - 确保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13]
丁薛祥人民日报撰文
中国基金报· 2025-11-04 10:23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阐述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旨在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1][2][3] 高质量发展 - 预计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0万亿元左右,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 [3][6] - 充分激发国内需求潜力,使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锚,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率 [6] - 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突破 [6] 科技创新 - 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比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前15年,凸显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 [7] -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实现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7] - 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增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快速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7] 深化改革与开放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任务到2029年要全面完成,与“十五五”时期高度重合 [8] -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8]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8] 民生福祉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10] -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10] -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优化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10][11] 生态文明建设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12] -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确保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12] - 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建成 [12] 国家安全 -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扎实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 [13] - 确保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13] - 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确保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13]
丁薛祥人民日报撰文
中国基金报· 2025-11-04 09:39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系统阐述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强调该时期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阶段 [12] - 规划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深化改革等七个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14][15][16][18][19][20][21][22] - 实现目标需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并以务实举措落实规划 [23][24] “十五五”时期的战略要求 - “十四五”规划目标即将顺利完成,预计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0万亿元左右,为“十五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 “十五五”时期需准确把握阶段性要求,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 [13] - 面对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复杂环境,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13]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科学内涵 - **高质量发展**: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重点激发国内需求潜力,使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锚,促进“新四化”同步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15] - **科技自立自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并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16][17] - **全面深化改革**: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任务,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18] - **社会文明程度**: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显著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19] - **人民生活品质**: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并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20] - **美丽中国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并推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建成 [21] - **国家安全屏障**: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并确保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22] 实现目标的关键路径 -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行动指南 [23] - 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规划实施的强大动力 [23] -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24] -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将规划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施工图,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 [24]
丁薛祥发表署名文章
财联社· 2025-11-04 07:59
经济发展目标与基础 - 预计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0万亿元左右,为“十五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 “十五五”时期必须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稳步做大做强 [6] - 充分激发国内需求潜力,使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锚,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率 [6] 科技创新战略 - 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比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前15年,凸显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 [7] - “十五五”时期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7] - 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快速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7] 深化改革与开放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任务到2029年要全面完成,与“十五五”时期高度重合 [8] -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激发各类所有制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8]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8] 产业发展方向 - 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6]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11] - 立足能源资源禀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建成 [11] 民生与社会保障 -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新进展 [10] -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使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10] - 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合理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0] 生态文明建设 -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11] -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11] - 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11]
“十五五”时期,生态环境领域的重点着力方向是什么?专家解读→
央视网· 2025-11-04 02:44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 柴麒敏:表面上碳达峰碳中和是环境问题、气候问题,实际上跟经济的发展、产业投资、国际贸易、新市场新技术的部 署都息息相关,本质上是一个发展问题。 专家表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全面绿色转型的"牛鼻子"。当前中国已经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 源产业链。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 万军 :美丽中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颜值要高,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其次是发展质量要好,要坚持绿 色、低碳、高质量的发展;第三个还要体现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体制机制能够保障美丽中国建设的持续开展。 专家表示,"十五五"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承上启下、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关键时期,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 万军:要坚持以PM2.5控制为主线,加大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力度,推动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协同减排。在水环境方面,增加了200多个小微水体 和支流的断面监测,同时增加水生态的评价考核。 在加快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双碳"目标的牵引作用日益凸显。 央视网消息:"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 ...
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新华社· 2025-11-02 21:23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建议》明 确建设能源强国,要求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对电力系统建设作出部 署,将助推我国加快"逐绿向新",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绿电点亮万家灯火。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 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照"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目标,《建议》要 求"十五五"时期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提出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实施节能降碳 改造、建设零碳工厂和园区等,统筹协调、点面结合、稳中求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建议》瞄准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精准发 力。"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同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协同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工业、城乡建 设、交通运输、能源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系列举措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同时,健全 绿色消费激励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倡导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将不断增强绿色发展动能,汇聚起建设 美丽中国更加磅礴的力量。(新华社记者高敬) ...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协力奋斗——全国政协常委聚焦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
新华社· 2025-11-01 17:37
高质量发展与宏观政策 -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以从源头上提振有效需求 [1] -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坚定不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并推进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 消费市场与服务业 - 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 建议强化服务消费法治保障 完善配套政策和标准体系以激发服务消费活力 [1] - 创新服务消费场景和平台载体 丰富优质多元服务消费供给 打造十五五发展新动能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集中力量攻关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 [1] -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构建普职融合因材施教的教育体系 依据区域产业特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2] 文化产业发展 - 十五五期间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文化支柱产业建设作为重点 依托数智赋能转型和产业发展格局重塑实现文化大发展 [2] - 打破制约创新的制度性壁垒 推动文化产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2]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 加快健全健康优先发展制度体系 全面推进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 [2] - 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2] 生态环境保护 - 十五五时期要科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切实守护美丽中国自然生态 [3] - 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 [3] 农业与粮食安全 - 坚持不懈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强化农业生产与资源格局适配 组织开展新一轮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工作 [3] - 更加注重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持续推进土壤治理修复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切实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和气候韧性 [3] -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 开展高油大豆等优质农产品分级定价收储以调动农民与主产区积极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