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建设

搜索文档
湖南零陵打造“和美乡村” 做强产业富民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19:08
和美乡村建设成效 - 零陵区通过旧房改造、基础设施升级及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包括改厕、改水、污水管网、道路硬化和绿化等措施 [3][5] - 全区已建成85个和美乡村 3个乡镇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 6个乡镇获评省级生态乡镇 [7]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李子桥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特色产业 包括300亩阳光玫瑰葡萄(年销售额超300万元)和600亩油茶种植示范园(年产值360万元) [3] - 特色产业带动就业超100人 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8万元 [3] - 香零山村发展蔬菜水果养殖及乡村旅游 2024年村集体经济达130万元 人均收入超3万元 [5] 文旅产业创新模式 - 集贤堂文创园通过旅游、餐饮、住宿及文创产品开发等多元化经营 提供山林音乐会、露天电影、茶会等活动 [4] - 文创园节假日民宿爆满 通过房屋租赁、食材供应和务工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增收 [4] 环境提升与景观建设 - 实施道路两侧绿化带统一规划 升级沟渠为景观花池 选用桂树、樟树等树种搭配花卉 增设休闲廊亭和文化墙 [5] - 实现开门见花 开窗揽绿的道路景观和村村有产业的整体风貌 [5]
卢旭东:守好和美乡村建设的水脉
经济日报· 2025-08-29 08:09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价值 - 治理工作具有多重价值 包括恢复水系连通性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生态价值 重塑亲水文化和延续乡土文明脉络的文化价值 以及赋能产业升级和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通道的发展价值 [1] - 治理不仅关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更是和美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1] 治理技术路线与成效 - 围绕控源截污 内源治理 生态修复 长效管护的技术路线 通过政策引导 资金保障 机制创新等多措并举 [1] - 推动治理工作从点上突破向全域覆盖延伸 从短期达标向长治久清转型 取得显著成效 [1] 重庆治理实践路径 - 强化顶层设计 建立市 区县 乡镇三级工作专班 构建高位推动 上下联动 横向协同 合力攻坚 闭环治理的工作格局 [2] - 采用污水管网加处理设施组合模式实现源头管控 针对不同污染原因分类施策构建差异化治理模式 [2] - 坚持长效导向 通过政策引导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政策依据 推动建立水体运维管护一体化制度 同步落实河长制和村民监督员机制 [2] 治理体系构建与资金机制 - 通过政策明确干什么怎么干 通过资金保障干得成干得好 通过绩效评价干得值可持续 [3] - 需强化政策差异化指导 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路径 深化资金项目效益动态联动机制 让财政资金成为推动水环境改善的源头活水 [3] 治理工作长期性要求 - 治理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需强化科技支撑 完善市场化机制 探索共治共享模式 [3] - 需久久为功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 守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家园 [3]
守好和美乡村建设的水脉
经济日报· 2025-08-29 06:15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价值 - 恢复水系连通性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生态价值 [1] - 重塑亲水文化和延续乡土文明脉络的文化价值 [1] - 赋能产业升级和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通道的发展价值 [1] 治理技术路线与成效 - 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长效管护的技术路线 [1] - 治理工作从点上突破向全域覆盖延伸 [1] - 治理工作从短期达标向长治久清转型并取得显著成效 [1] 重庆治理实践路径 - 建立市、区县、乡镇三级工作专班和高效协同推进机制 [2] - 通过污水管网加处理设施组合模式实现源头管控 [2] - 针对不同污染原因分类施策构建差异化治理模式 [2] 长效治理机制创新 - 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政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2] - 建立水体运维管护一体化制度和落实河长制村民监督员机制 [2] - 采用建管并重思路避免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恶性循环 [2] 治理体系构建要素 - 通过政策明确干什么怎么干 [3] - 通过资金保障干得成干得好 [3] - 通过绩效评价干得值可持续 [3] 未来发展方向 - 需要强化政策差异化指导和社会资本参与路径探索 [3] - 深化资金项目效益的动态联动机制 [3] - 强化科技支撑和完善市场化机制及共治共享模式 [3]
黟县洪星乡:实事办到心坎上 点亮乡村新图景
新浪财经· 2025-08-22 11:33
基础设施改善 - 洪星乡对全乡破损村道和入户路进行全面硬化 累计修复道路28公里 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和户户有平整院[3] - 针对房前屋后脏乱差问题 推动三清三拆专项行动 累计清理杂物堆300余处 农业生产废弃物80余吨[3] - 安装太阳能路灯实现夜晚照明 使村庄道路硬化整洁且路灯排列有序[3][4] 环境整治与空间利用 - 以长春村溪头组为模范推广环境整治经验 推动全乡6个行政村实现颜值与气质双提升[3] - 将闲置地块改造为生态停车场 如杨家墩村建成可容纳20余辆车的停车场[4] - 利用边角空地打造小菜圃和小花园 使环境死角变为乡村美景[4] 村民参与机制 - 通过召开户主会听取村民意见建议 以村民需求为导向推进村庄建设[4] - 村民参与度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 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主角[4] - 改造项目和设施承载村民期待与情感 提升村民获得感与幸福感[4] 产业发展规划 - 洪星乡计划挖掘各村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 发展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等产业[4] - 采用以点带面全域推进思路 在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基础上推动产业升级[4] - 推动自然村实现华丽蝶变 使村民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4]
六方面发力打好“组合拳” 谷阳镇推动乡村面貌美丽“蝶变”
镇江日报· 2025-07-15 07:31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 丹徒区谷阳镇聚焦六个方面推动乡村面貌改善:清脏治乱、提升村容村貌、治理河塘水体、完善基础设施、巩固整治成效、构建和美风尚 [1] - 上半年开展清理活动237次,动用挖机54车次、洒水车73车次,出动2560余人次,清运生活垃圾3400余吨 [2] - 整治乱搭乱建31处,规范杂物堆放244处,清理小广告3040余处,建设围栏1785米,养护绿化带126次 [2] 公共卫生设施建设 - 新增垃圾收集分类亭2个,改造11个,拆除普通垃圾箱房15个,新增10个,改造90个 [3] - 完成道路硬化4830米,修复边角地1240平方米,硬化房前屋后1260平方米,新建排水沟2080米 [3] - 对81处河道河塘进行集中整治,播种草籽铺设草坪1300平方米 [2] 长效管理机制 - 构建"镇管村-村管片-网格员管户"网格化管理模式,下发整改清单132份,发现问题373个并100%整改 [4] - 实施"红橙黄榜"制度,1-6月更新77面,设立保洁公司末位退出机制 [4] - 将整治要求融入村规民约,悬挂横幅128条,发放宣传手册5338份 [5] 和美乡村建设 - 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完成责任牌贴条和星级评定5766个 [5] - 推进莱村村、华村村整治提升和湖马村绿美村庄建设项目 [5] - 计划从深度、品质、机制、共建四个方面深化整治工作 [5]
橘花香里的治理密码(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人民日报· 2025-06-03 05:43
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 - 回龙圩管理区通过"党小组+"组织体系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将党组织延伸到每个屋场,改善乡村治理[1] - 岗头源屋场13户村民自发筹集4万多元建设款,其中包含在外打工村民寄回的5000元和老人捐赠的800元,用于"六小园"改造[3] - 党小组牵头解决"六小园"乱象,通过屋场夜话收集意见,制定细致方案如竹篱笆小菜园和共享果园改造[2] 柑橘产业发展 - 八仙洞村党小组带领种植大户组建技术小组,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升柑橘品质和品牌[4] - 党小组培训种植大户成为"柑橘主播",推动当地柑橘在电商平台热销[4] - 回龙圩管理区形成万名义工队伍,开展多样化活动如"耕读学堂"和治安巡逻,支持乡村发展[4] 基础设施建设 - 回龙圩管理区编制设计指引导则,为"六小园"建设提供标准,并实施"政府出一点、村民筹一点、单位捐一点"的奖补政策[2] - 村民刘晓光等人自发筹资几万元修复古门楼并改造荒地,成为网红打卡点和小花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