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和美乡村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强化主体责任 深化专项整治 构建长效机制 为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郑州日报· 2025-07-04 09:15
乡村振兴与农文旅融合 - 登封市正推进农文旅融合与和美乡村建设,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并传承乡土文化[1] - 当地计划通过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将和美乡村打造为城市居民的休闲目的地[1] - 特色产业培育被视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核心,目标促进农村发展、农业提效与农民增收[1] 青年与基层干部参与 - 强调年轻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性,需凝聚青年力量推动乡村振兴[1] - 基层党员干部在座谈会上交流了违规吃喝专项整治进展,体现对作风建设的基层执行[2] 作风建设与长效机制 - 违规吃喝专项整治被定位为深化自我革命、转变作风的关键抓手,要求强化以案示警[2] - 提出构建常态化机制以激发党员干部自律性,形成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自觉性[2] - 领导干部需以身作则,通过党风带动政风民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2]
“四农普”来了,将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等进行调查
第一财经· 2025-06-06 14:06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概述 - 国务院印发通知将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旨在全面摸清新时代"三农"家底 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 乡村建设新面貌 农民生活新变化 农村改革新成效 [1] - 普查对科学制定"三农"政策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1] 普查对象与范围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 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 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村民委员会 乡镇人民政府 [1]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1] 普查创新点 - 新增对多元化食物供给 农业新质生产力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的调查 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1] - 采用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 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 提高质效并减轻基层负担 [2] - 应用卫星遥感 无人机 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智化水平 [2] 普查实施安排 - 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 [2] - 分四个阶段实施:准备阶段(2025-2026) 现场登记(2027年1-5月) 数据处理及发布(2027年6-12月) 资料开发应用(2028-2029) [2] 数据管理与应用 - 广泛应用行政记录 加强资料开发利用 打造农业普查数据"一张图"促进成果共享 [2] - 强调数据保密要求 不得泄露能识别单个对象身份的资料 严格履行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 个人隐私保护义务 [3]
“四农普”来了,将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等进行调查
第一财经· 2025-06-06 11:18
普查背景与目的 -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将于2026年开展,旨在全面摸清新时代"三农"家底,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乡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农村改革新成效 [2] - 普查结果将为科学制定"三农"政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重要依据 [2] - 普查首次新增对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的调查,以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1][2] 普查对象与范围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 [2]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2] 普查方法与技术创新 - 采用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质效并减轻基层负担 [3] - 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智化水平 [3] - 广泛应用行政记录,打造农业普查数据"一张图",促进成果共享 [3] 普查时间安排 - 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 [3] - 分四个阶段实施:准备阶段(2025-2026)、现场登记(2027年1-5月)、数据处理及发布(2027年6-12月)、资料开发应用(2028-2029) [3] 普查实施要求 - 强调普查涉及范围广、调查对象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需各方配合 [4] - 要求普查人员依法履职,严禁伪造篡改数据,严格保密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4]
盛来运: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有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调查
证券时报网· 2025-06-06 07:39
农业普查背景与时间安排 - 国务院决定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普查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 [1] -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 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 2026年为第四次普查 [1] 普查目的与意义 - 普查旨在摸清"三农"家底 调查多元化食物供给 农业新质生产力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 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1][2] - 普查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1] 普查对象与行业范围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 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 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村民委员会 乡镇人民政府 [1]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1] 普查主要内容 - 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从业人员 土地利用和流转 农业社会化服务等 [2] - 粮食和大食物生产情况:粮食和经济作物 肉蛋奶等畜产品 林产品 水产品等 [2] - 农业新质生产力情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现代设施农业 智慧农业等 [2] - 乡村发展基本情况: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建设 乡村治理等 [2] - 农村居民生活情况:农户家庭情况 生活质量等 [2] 普查方法与技术创新 - 采取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 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 [2] - 加强现代化调查手段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 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智化水平 [2] - 广泛应用行政记录 打造农业普查数据"一张图" 促进成果共享 [2] 与前三次普查的对比 - 本次普查既有延承也有创新 重点新增多元化食物供给 农业新质生产力等调查内容 [2]
全面摸清“三农”家底 服务农业强国建设
新华社· 2025-06-05 21:32
普查背景与意义 -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将于2026年开展 每10年进行一次 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1] - 普查旨在全面摸清新时代"三农"家底 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乡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农村改革新成效[2] - 普查结果对科学制定"三农"政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 普查对象与范围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3]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4] 普查核心内容 - 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从业人员、土地利用和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等[5] - 粮食和大食物生产:粮食和经济作物 肉蛋奶等畜产品 林产品、水产品等[5] - 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5] - 乡村发展基本情况: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治理等[5] - 农村居民生活情况:农户家庭情况、生活质量等[5] 普查创新点 - 内容创新:新增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调查[6] - 方法创新:采取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6] - 技术赋能: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6] - 数据应用:打造农业普查数据"一张图" 促进普查成果共享[6] 普查时间安排 - 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8] - 准备阶段(2025-2026年):组建机构 研制方案 开展试点 落实经费物资[8] - 现场登记阶段(2027年1-5月):普查登记 数据上报 比对复查[8] - 数据处理及发布阶段(2027年6-12月):质量抽查 审核汇总 发布数据[8] - 资料开发应用阶段(2028-2029年):建立数据库 出版资料 开展分析[8] 组织实施 - 国务院设立普查领导小组 统计、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为成员单位[9] - 地方各级政府设立相应普查机构 负责本地区普查实施[9] - 充分发挥县、乡、村作用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配合[9]
橘花香里的治理密码(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人民日报· 2025-06-03 05:43
夏日,湘桂边界处的湖南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橘子花开得正盛。 循着花香,走进兴隆村岗头源屋场,一座青砖古门楼映入眼帘。门楼前新旧两块石碑静静伫立——旧碑 上"十文""二十文"的刻痕已斑驳难辨,新碑上"五千""八百"的数字却清晰如昨。这深浅不一的刻痕里, 镌刻着回龙圩管理区的治理蜕变。 "前几年可不是这样。"驻村第一书记甘功强蹲在石碑前,指尖划过旧碑凹槽,"那时候村民住上小洋 楼,村道却坑洼泥泞,古门楼的飞檐都快塌进杂草堆里了。"这个通过柑橘种植致富的村庄,让村民 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却丢了乡愁。 为解决这个问题,岗头源屋场党小组挨家挨户走访,开"屋场夜话",在晒谷场上摆起小板凳,让村民提 意见、唱主角,确定"干什么、怎么干"等关键问题。最终敲定的方案细致入微:家家户户的小菜园砌上 竹篱笆,闲置空地改造成共享果园…… 刘晓光还介绍,基层的"党小组+"实践,离不开上级党组织的支持。回龙圩管理区编制《基础设施、民 居建筑、房前屋后设计指引导则》,为"六小园"建设把关提质,并且以"政府出一点、村民筹一点、单 位捐一点"的支持政策,对"六小园"项目进行配套奖补。 最令人动容的是村民的积极参与。岗头源屋场的13户村民,主 ...
《杭州市村庄设计导则(试行)》正式施行
杭州日报· 2025-05-30 10:47
杭州市村庄设计导则实施 - 《杭州市村庄设计导则(试行)》于本月正式施行,填补杭州村庄设计技术标准空白,为村庄设计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技术指引 [2] - 导则旨在解决当前村庄建设中特色不突出、服务不均衡、风貌不协调等问题,推动杭州乡村建设品质提升 [2] - 导则作为《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重要配套文件,标志着乡村建设进入"有专业队伍建、有标准法律依、有政策体系靠"阶段 [2] 村庄设计原则与分类 - 导则明确7大设计原则:规划衔接、安全底线、因地制宜、杭派特色、绿色低碳、经济适用、运营前置 [3] - 针对改造提升类、传统保护类、新建集聚类三类村庄实施差异化指导 [3] - 按自然肌理将村庄分为4类:丘陵山居型(依山就势布局)、富春山水型(山环水抱景观)、湿地水乡型(水畔栖居)、诗意田园型(田园映衬) [3] 设计要素与空间规范 - 构建6大类村庄设计要素体系:公共空间、建筑空间、道路空间、水岸空间、田林地景、公用设施 [4] - 公共空间设计细化要求包括:行政村公共场地总面积不宜小于2000平方米,需考虑自然村服务半径 [4] - 创新建立正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解决设计"不到位、不规范、不精细"问题 [5] 人才支撑与实施机制 - 杭州启动建筑师、工程师下乡行动,目标年底前行政村签约比例达60%以上,建德市和淳安县已实现全覆盖 [6] - 大慈岩镇组建"双师"团队指导修复古建筑230余处 [6] - 导则要求设计和建设阶段引入运营思维,鼓励专业化运营主体全程参与 [6] - 后续将通过培训确保基层干部和设计人员掌握导则,结合"双师"下乡推进落地实施 [8]
从“产值”到“颜值”,乡村旅游火热背后是什么在支撑?
经济日报· 2025-05-03 07:24
乡村旅游市场表现 - 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7.07亿,同比增长8.9% [1] - 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 [1] - 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扩大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相关 [1] 政策支持与建设成效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聚焦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 [1] -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 [1] - 2023年末全国99.4%的村进村道路为水泥或沥青路,99%的村通宽带,96%的村通自来水 [1] - 87.6%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74.5%的村有电商配送站点 [1] 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 2023年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4万亿元,质量效益提升 [2] -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村占比提高,带动村民增收 [2] - 一二三产业融合进程加快 [2] 现存问题与挑战 - 农村基础设施不均衡,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2] - 部分乡村建设同质化严重,规划缺乏传统特色 [2] - 产业融合配套不足,企业农民参与机制不完善,乡村人才短缺 [2]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 [2] - 乡村规划需突出地方特色,保持传统田园意境 [2] - 发展农文旅融合项目如休闲农业、康养旅游等新业态 [3] - 设立产业基地吸纳本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宜业能力 [3] - 推广智慧农机、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业污染,参与环境治理项目 [3] -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吸引科技、医疗、教育等领域人才下乡 [3]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
经济日报· 2025-04-29 07:11
乡村旅游市场表现 - 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7.07亿 同比增长8.9% [1] - 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4120亿元 同比增长5.6% [1] - 市场规模扩大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1] 政策支持与建设成效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聚焦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 [1] -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 [1] - 2023年末全国99.4%的村主要道路为水泥或沥青路 超99%通宽带 96%通自来水 [1] - 87.6%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74.5%有电商配送站点 [1] 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 2023年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4万亿元 质量效益提升 [2] -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村占比提高 带动村民增收 [2] - 一二三产业融合进程加快 [2] 现存短板与挑战 - 农村基础设施不均衡 教育医疗养老供给不足 [2] - 部分乡村建设同质化严重 规划缺乏传统特色 [2] - 产业融合配套不足 企业农民参与机制不完善 [2] - 乡村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2]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 - 乡村规划需突出地方特色 保持田园牧歌意境 [2] - 发展农文旅融合项目如休闲农业、康养旅游等新业态 [3] - 设立产业基地吸纳本地劳动力 开展技能培训 [3] - 应用智慧农机、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业污染 [3] -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吸引科技、医疗等领域人才下乡 [3]
一季度粮油生产开局稳 “菜篮子”供给足 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
农业生产形势 - 冬小麦面积保持稳定,拔节期一二类苗比例91.2%,与上年相当、好于常年 [2] - 冬油菜面积稳中有增,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 [2] - 全国春播粮食完成近两成,进度略快于上年 [2] - 预计今年粮食意向种植面积17.9亿亩左右,其中春播粮食面积9.6亿亩,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2] - 预计今年冬小麦面积3.4亿亩,基本保持稳定,冬油菜面积1.1亿亩,连续7年增加 [3] - 冬小麦拔节期一二类苗比例比常年同期高2个百分点,冬油菜长势为近几年最好 [3] 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 国家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 [2] - 实施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 [2] - 持续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力争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新突破 [2] -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2] - 注重突破性品种推广应用和高性能播种机应用 [2] - 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大豆大垄密植、水稻集中育秧等关键增产技术措施 [2] "菜篮子"产品供应 - 截至3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39万头 [4] - 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540万吨,同比增长2% [4] - 牛奶产量892万吨,增长1.7% [4] - 国内水产品产量1483.4万吨,增长4.5% [4] - 4月上旬,在田蔬菜面积8325万亩,同比增加158万亩 [4] - 当旬产量1605万吨,增长3.2个百分点 [4] 农产品质量安全 - 去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首次达到98%,今年一季度达到98.3%,提高了0.3个百分点 [5] - 对个别问题品种开展攻坚治理,一个品种采取一套治理措施 [5] - 全面落实新发布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加强对规模主体和小农户监管 [5] - 严打禁用药物使用和常规药物残留超标违法行为 [5] - 加大优质农产品培育力度 [5]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 310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610个脱贫县 [6] - 50多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奋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线 [6] - 6000多家企业、近300家社会组织与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立了对接关系 [6] - 重点做好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资金支持、人才支援等 [7] - 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和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这两项专项行动 [7] 乡村建设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 [8]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约76% [8] - 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 [8] - 2188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8] - 累计建设农村敬老院超过1.6万家、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超14万个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