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吸入制剂剂型
搜索文档
申万宏源香港助力长风药业 (2652.HK) 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10-09 10:45
上市概况 - 长风药业于2025年10月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股份代号2652 HK,最终发行定价为每股14.75港元,发行规模约6.08亿港元[2] - 申万宏源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担任本次发行的联席账簿管理人、联席牵头经办人及资本市场中介人[2] 公司业务与产品管线 - 公司专注于吸入技术及吸入药物的研发、生产与商业化,主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3] - 公司已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和美国FDA的六项产品批准,并已实现销售收益[3] - 公司正在推进超过20款候选产品在中国、美国、欧洲及新兴市场的开发,并探索脂质体、siRNA等创新剂型,将治疗领域扩展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抗感染领域[4] - 公司开发了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的潜在同类首创或中国首创疗法,并开发支气管内活瓣等新治疗方法[4] 核心产品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产品GW006(阿福特罗雾化溶液,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于2024年5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4] - 公司产品CF017自2021年5月获批后,已成功覆盖中国超过10,000家医疗机构[4] - 公司产品CF018(氮䓬斯汀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作为中国首个获批同类产品,在纳入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后,已进入500多家医院及医疗机构[4]
长风药业(02652.HK)拟全球发售4119.8万股H股 预计10月8日上市
格隆汇· 2025-09-26 06:53
公司上市与发售详情 - 公司拟全球发售4119.8万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412万股,国际发售3707.8万股 [1] - 发售价定为每股14.75港元,每手买卖单位为500股,预期于2025年10月8日在联交所开始买卖 [1] -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及招银国际,招股期为2025年9月26日至10月2日 [1] 核心产品与财务表现 - 公司核心产品CF017(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是首个获批产品,其销售收益占总收益比例极高,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三个月分别占96.2%、98.4%、94.5%及91.6% [2] - CF017的成功商业化推动公司收益从2022年的人民币3.491亿元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6.0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9% [2] - 按销量计,CF017在2024年占据中国布地奈德吸入药物市场约16%的份额 [2] 研发管线与业务拓展 - 公司专注于吸入技术及药物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已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和美国FDA的六项产品批准 [1] - 公司正在推进20多款候选产品的开发,覆盖中国、美国、欧洲等主要市场及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 [3] - 研发领域正从呼吸系统疾病扩展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抗感染等新领域,并探索脂质体、siRNA等创新剂型及支气管内活瓣等新疗法 [3] 募集资金用途 - 假设发售价为每股14.75港元,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5.254亿港元 [3] - 募集资金约40%将用于国内及国际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研发、临床开发及商业化 [3] - 约20%将用于多个管线计划及技术的临床前研发,其中12%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和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药,8%用于其他候选产品 [3] - 约30%将用于生产设施、设备采购及管理系统的扩张升级,约10%将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3]
国产吸入药物龙头长风药业闯关港交所 CF017放量驱动业绩高增
智通财经· 2025-06-12 07:04
公司概况 - 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招银国际 [1] - 公司专注于吸入技术及吸入药物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产品组合覆盖广泛患者群体及治疗领域 [3] - 核心产品CF017(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是中国销量最高的吸入药物类别,2021年5月获批后迅速纳入国家集采,2024年市场份额达16% [3] 产品管线与市场拓展 - 公司正在推进20多个候选产品的全球开发,覆盖中国、美国等主要市场及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 [3] - 探索创新剂型如脂质体及siRNA,并扩展治疗领域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抗感染等新领域 [3] - 2024年5月获得FDA批准上市GW006(治疗COPD的阿福特罗雾化溶液) [4] - CF018(氮斯汀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为中国首个获批治疗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的药物,2023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已进入500多家医院 [5] 商业化进展 - CF017覆盖中国超10000家医疗机构 [4] - 2022-2024年收益持续增长,分别为3.49亿元、5.56亿元、6.08亿元人民币 [5] - 同期毛利分别为2.67亿元、4.58亿元、4.91亿元,毛利率维持在80%左右 [5][6] 财务表现 - 2022年亏损4940万元,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3173万元,2024年净利润小幅下降至2109万元 [6] - 研发开支占比逐年下降,从2022年的30.7%降至2024年的20.0% [6] - 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比稳定在38%-40%,行政开支占比从31.5%降至21.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