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商保支付

搜索文档
动辄百万的创新药,如何让商保买单?
虎嗅· 2025-08-13 12:39
商业健康险政策定位与规划 - 国家明确商业健康险为"医疗保险第二支柱",形成"基本医保+商保第二支柱+慈善/互助"协同体系[2] - 2025年政策文件提出"商保创新药目录",优先纳入创新度高、临床价值大、医保外需求迫切的药品[3] - "十五五"规划目标覆盖5亿人口,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创新药支付占比超30%(约6000亿元)[4] 商业健康险核心种类 - 普惠型健康险(惠民保)定位"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如广州穗新保百元级保费产品[3] - 企业团险与相互保险采用非盈利模式,享受税优支持并对接公立与私立医疗机构[3] - 商保创新药目录豁免医保自费率考核和按病种付费限制[3] 政策机遇与实施路径 - 目录化支付为医保外创新药开辟专属通道[5] - 医保局开放诊疗数据接口支持核保理赔效率提升,如上海试点"医保-商保同步结算"[5] - 搭建数据对接平台推动诊疗数据共享和一站式结算[4] 行业实践痛点 - 数据壁垒导致药企不愿开放RWS数据,保司难获医院端诊疗数据[6] - 产品割裂表现为保司对创新药价值判断滞后,药企对精算逻辑陌生导致赔付超支[7] - 医院协作难体现为结算流程割裂,患者需先自费再报销周期1~3个月[8] - 患者触达低效导致健康人群参保率不足15%,带病体占比超70%[9] 创新药企业协同策略 - 数据协同方面,行业协会牵头建立脱敏数据共享机制,企业开放RWS数据优化支付模型[10] - 产品共创需药企提供临床证据参与条款设计,如某ADC药企设计"3个月无进展追加赔付"条款提升吸引力40%[11] - 医院攻坚需药企推动双轨支付协议试点,某案例显示试点医院商保患者承接量提升40%[13] - 患者运营通过药企社群+保司开放日立体触达,某惠民保健康人群参保率从12%提升至35%[14] 全生命周期策略 - 研发阶段需预埋商保支付基因,同步规划卫生经济研究[15] - 上市前6~12个月完善HTA报告并对接数据平台,争取商保目录首批申报[16] - 上市初期通过商保实现医院快速准入,为医保准入铺垫数据[18] - 医保准入后构建"全病程照护+数据闭环+卫生经济学评估"体系,如某肿瘤药使DRG组均住院费用下降18%[19][21] 行业生态建设方向 - 需破解数据壁垒、产品割裂、医院协作难、患者触达低效四大现实梗阻[6][7][8][9] - 企业应从政策跟随转向生态共建,协同保司、协会、医院实现2030年商保万亿市场目标[23]
中国生物技术快速突围,资本如何进一步赋能?
第一财经· 2025-07-10 20:48
医保支付结构 - 当前医保支出中仿药和中药占主导,创新药比例仅为3%,未来商保支付创新药空间巨大[1][6] - 医保局将发布丙类目录聚焦高临床价值创新药,引导商保纳入赔付范围[6] - 中美商保支付差距显著:美国商保年医疗支出1.3万亿美元占整体30%,中国仅2800亿元不足医保支出10%[6] 生物医药产业现状 - 中国生物医药基础科研在化学合成领域达国际顶尖水平,但生命科学领域因研发周期长仍存差距[2] - 超半数全球创新药最初由Biotech企业研发,后由跨国药企完成临床开发和商业化[2] - 国外公司对中国生物医药质量认可度提升,归因于严谨工作态度和临床数据质量把控[3] 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 中国Biotech具备人才优势(科研勤奋、团队高效)和临床数据优势,但海外拓展面临资金不足和监管人才短缺[3] - 跨国药企合作标准聚焦产品临床需求、技术领先性和数据可靠性[3] - 地缘政治和药价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影响跨国合作,中美药价差异显著且政策风险需关注[4] 资本赋能路径 - 险资作为长期资本持续投资生物医药,布局国产替代、创新出海、银发经济等四大主题[6] - 健康险发展受阻三大痛点:居民投保意识弱、保险公司缺乏医疗数据、医保控费手段不足[7] - 建议通过政企数据共享、丙类目录实施优化定价理赔流程以推动健康险发展[7] 产业协同需求 - 生物医药跃升需多方协同:政府优化审批支付政策、资本长期支持、企业提升全球运营能力、科研机构强化源头创新[1] - 基础研究需加强成果转化,高科技公司与高校研究所应深化合作挖掘创新资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