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力觉感知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世界机器人运动会的“幕后英雄”:六维力传感器2024年出货大增11倍
证券时报网· 2025-08-17 18:24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与技术展示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次实现25台AI人形机器人无保护自主走方阵,共有16个国家280支队伍500余台机器人参与487场技术比拼 [1] - 运动会展示多项核心技术,包括宇树H1与"天工"机器人1500米径赛、德国HTWK Robotics足球机器人截球技艺、医疗机器人0 1毫米级药品分拣能力 [1][2] - 六维力传感器作为机器人"触觉神经",通过实时收集手腕脚踝力学数据实现动态平衡与精细操作,是完成高难度任务的核心部件 [1][2] 六维力传感器市场与技术壁垒 - 单台人形机器人需配备4个六维力传感器和28个关节扭矩传感器,占整机BOM成本15% [2] - 技术壁垒涉及材料、工艺、算法三大关口,被形容为"一维力传感器的六次方",客户体系进入后替换难度极高 [2]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同比大增1100%,国产化率从19%跃升至57 8%,头部企业蓝点触控市占率达61 8% [3] 产业链发展与投资动态 - 国产传感器企业推动单传感器价格下降30%-40%,为人形机器人整机成本降低提供关键贡献 [3] - 九鼎投资2 13亿元收购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53 29%股权,资本市场反应强烈 [2] - 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年增23%,2024年470亿美元占全球40%份额,2028年将达1080亿美元 [3] 中国传感器产业优势 - 中国发展高端传感器具备三大优势:高性能产品消费需求旺盛、供应链效率高(可实现"上午发图纸晚上拿零部件")、创新迭代环境良好 [4] - 蓝点触控已切入智元、小米、优必选等头部企业供应链,提供完整力控感知解决方案 [2][3]
人形机器人量产背后的中国力量:六维力传感器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
环球网· 2025-08-12 12:36
公司技术产品 - 公司产品覆盖机器人全矩阵六维力及关节力传感器 包括人形机器人专用六维力传感器 通用型六维力传感器 关节扭矩传感器和拉压力传感器 [1][2] - 六维力传感器决定机器人操作精细度和类人化程度 是机器人实现柔顺控制与碰撞安全的底层保障 [2] - 公司技术突破包括自主创新弹性体设计 高响应嵌入式硬件电路 复杂六维信息解耦算法和精密六维同步校准技术 实现100%国产化高性能传感器 [3] 公司市场表现 - 2024年公司在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领域市占率突破70% [3] - 2025年上半年多个单客户出货量达千台量级 [3] - 关节力矩传感器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达7万多套 占据国内市场95%以上份额 [3] 行业发展趋势 - 高精度力感知能力从锦上添花跃升为不可或缺的底层基础设施 [1] - 2024年人形机器人年出货量达2000台 2025年可能达5000台到1万台 [3] - 全球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视觉主导到力觉融合的范式转变 人形机器人力传感器市场将成为百亿级规模市场 [5]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利用融资资金拓展人形机器人小尺寸 高精度 高带宽等需求的细分领域传感器产品 [5] - 公司深耕力控算法 为机器人开发更智能的触觉大脑 [5] - 公司判断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将集中在中国 基于国内巨大消费需求 供应链优势和创新迭代环境 [4][5]
机器人背后的“感知神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电测三大产品线,探索机器人力控新边界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07 12:01
力觉感知技术发展 - 力觉感知系统是机器人实现精密控制和人机协作的关键技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电测推出六维力传感器、关节扭矩传感器和微型拉压力传感器三大系列产品 [1] 6L2A系列六维力传感器 - 6L2A系列六维力传感器精度高达0.5%,重复精度0.1%,具备500万次疲劳寿命,能承受高强度使用环境 [1] - 该系列支持定制化与验证测试,提供一体化/异形六维力传感器定制,通过机械臂实测确保产品性能最优 [1] - 在批产成本和质量管控方面较国内标杆产品更具优势,实现高性价比采购 [3] - 应用场景包括人形机器人关节部位、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医疗手术机器人等需要高精度力控的领域 [4] NB4A系列关节扭矩传感器 - NB4A系列采用小尺寸设计,扭矩范围20N.m至300N.m,重量仅100g至200g,Fz方向串扰低至±0.1%FS [5] - 具备卓越温度适应性,零点温漂0.1%FS/10℃,满足500万次疲劳寿命要求 [5] - 适用于人形机器人、双足/四足机器人及机械臂关节部位,实现精准柔性控制 [7] 微型拉压力传感器 - 包含线性执行结构BM24F系列与灵巧机械手L24C系列,防护等级达IP67,疲劳寿命500万次 [9] - 采用全新膜式应变计技术,蠕变和回零一致性优异,支持多协议/接口开放便于二次开发 [9] -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为精准控制、安全监测、交互反馈等提供关键支撑 [11] 机器人行业企业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非夕科技等14家企业 [14]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九号机器人等7家企业 [16]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智能医疗等12家企业 [17]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等20家企业 [18]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千寻智能等17家企业 [19]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等24家企业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