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扭矩传感器

搜索文档
装备制造行业周报(7月第3周):工程机械销售保持增长趋势-20250721
世纪证券· 2025-07-21 09: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工程机械销售保持增长趋势,内需处于更新替换上行周期且有政策支撑,出口保持韧性,龙头企业业绩确定性强 [2] - 7月第2周乘用车市场同比保持增长,国内车市有望在促销优惠和出口增长加持下继续快速发展 [2] - 上周硅片报价有所上涨,但下游需求不佳,厂家对涨价策略谨慎,下半年终端需求较弱,主材价格或面临下行压力,光伏行业拐点来临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2] 市场行情回顾 行业周度行情回顾 - 上周(7月14日 - 7月18日)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及汽车行业指数涨跌幅分别为2.91%、0.57%及3.28%,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分别为第4、15、3位,同期沪深300涨跌幅为1.09% [7] - 上周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及汽车行业中表现靠前的细分方向分别为商用车上涨5.98%,其他电源设备上涨4.76%,汽车服务上涨4.53%;表现靠后的细分方向为光伏设备下跌2.01%,摩托车及其他下跌1.36%,风电设备下跌0.54% [8] 个股周度行情回顾 - 上周机械设备行业涨幅前五个股为德固特、中大力德、鼎泰高科、德马科技、中际联合;电力设备涨幅前五个股分别为温州宏丰、利元亨、扬电科技、电气风电、欧陆通;汽车涨幅前五个股分别为潍柴重机、上海物贸、福赛科技、浙江荣泰、恒帅股份 [12] - 上周机械设备行业跌幅前五个股为大叶股份、工大科雅、豪森智能、厚普股份、岱勒新材;电力设备跌幅前五个股分别为亚玛顿、亿晶光电、*ST沐邦、艾能聚、长城电工;汽车跌幅前五个股分别为ST云动、兴民智通、长春一东、春风动力、美晨科技 [13] 行业要闻及重点公司公告 行业要闻 - 7月18日乌兰察布中金数据低碳算力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式投运,新能源场站总装机规模30万千瓦,其中风电20万千瓦、光伏10万千瓦 [16] - 7月17日优必选在全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上发布全球首创人形机器人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 [16] - 7月16日蓝点触控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将投入核心技术研发、国际化市场拓展及团队建设 [16] - 今年1至6月贵州绿电交易电量43.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4%,参与绿电交易的电力用户达703家,同比增长7倍 [16] 公司公告 - 2024年山东装备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元,山东对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给予奖励和奖补 [19] - 7月17日新时达与海尔在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领域展开战略合作,计划2025年推出具身智能通用控制器并拟在具身/人形机器人领域推出整机 [19] - 7月15日伯特利拟与金鼎私募共同投资设立合伙企业,用于投资高成长性未上市企业股权 [19] - 7月15日棒杰股份终止年产16GW N型高效电池片及年产16GW大尺寸光伏硅片切片项目 [19] - 7月15日凯盛新能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亏损4.35亿元至4.62亿元,主要因光伏玻璃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降 [21] - 7月15日耐普矿机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500万元 - 2250万元,同比下降73.32% - 82.21%,因无EPC项目确认收入 [21] - 7月15日巨星科获得欧洲大型零售业公司订单,预计每年采购金额不少于1500万美元,2025年相关产品收入不超过1000万美元 [21]
近亿元B轮融资!这家六维力传感器企业连续三年收入翻倍!产品市占率达70%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0 11:02
公司融资与战略布局 - 公司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广发信德、复星创富、合肥创新投、华仓资本,资金将用于研发投入、团队扩张及海外市场拓展[1] - 公司计划通过技术优势拓展核心客户商业渠道,同时进军欧洲和美洲市场[1] - 创始人刘吴月具有航天科研背景,公司获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王田苗支持,智友金苗基金2020年完成天使轮投资[1] 市场地位与产品矩阵 - 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占率超70%,关节力传感器国内出货量占比95%以上[2][9] - 核心客户覆盖智元、小米、优必选等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并渗透至新能源汽车、医疗等高附加值领域[2] - 产品线包括LA系列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LB系列通用六维力传感器、LC/LD系列关节扭矩传感器及LE系列拉压力传感器[9][11] 技术研发与产能数据 - 2024年关节力传感器出货量近5万套,2025年上半年达7万套[3] - 研发团队规模近百人,具备快速定制化开发能力,可覆盖从末端六维力传感器到关节力矩传感器的全产品需求[12] - 技术性能对标ATI等外资品牌,通过示教拖拽方式降低客户使用门槛[3] 行业趋势与市场预测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出货量约2000台,2025年预计达5000-10000台[5] - 单台人形机器人需配备4个六维力传感器和28个关节扭矩传感器,传感器占整机BOM成本15%[7] - 国产传感器凭借性价比和交付周期优势逐步替代单价数万元的欧美品牌[8] 客户合作与商业进展 - 合作客户包括智元机器人(2025年计划出货数千台)、宇树科技(2024年销量超1500台)、优必选(订单破百台)等[13][15] - 公司连续三年销售收入翻倍并实现正向现金流[3] - 明确IPO计划,拟2028年申请科创板上市[15]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蓝点触控·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7-17 22:07
公司融资情况 - 蓝点触控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广发信德、复星创富、合肥创新投、华仓资本 [1] 公司背景与技术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核心团队来自中国科大、航天科技集团、中科院及北航 [2] - 专注力觉传感器研发 产品包括六维力传感器、关节扭矩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 [2] - 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工业机械臂、医疗手术机器人等高精尖场景 [2] - 国内少数能量产高端力觉感知器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 融资用途 - 持续加码小尺寸、超高精度、高带宽力觉传感器的底层研发 满足人形机器人"指尖级"力控需求 [3] - 组建欧洲、美洲本地化技术商务团队 加速全球化市场渗透 [3] - 面向医疗、汽车、3C等高端制造推出模块化解决方案 [3] 投资逻辑 - 公司在力觉算法、MEMS微纳加工、封装标定等环节形成闭环 技术壁垒高 [4] - 人形机器人行业处于0→1拐点 对六维力传感器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4] - 创始团队兼具航天级工程经验与商业化落地能力 [4] - 已切入多家头部整机厂供应链 验证路径清晰 [4] 行业与政策背景 - 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与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相继落地 [5] - 政策端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5] - 公司在核心器件上实现国产可控 [5] - 中国硬科技投资正从"国产替代"迈向"全球定义"新阶段 [5]
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占率70%以上,为智元、小米供货,「蓝点触控」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 36氪首发
机器人圈· 2025-07-16 21:09
公司融资与背景 - 蓝点触控近日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由广发信德、复星创富、合肥创新投、华仓资本联合投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海外市场拓展和团队补充[3] - 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核心团队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王田苗教授担任董事[4] - 已形成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通用六维力传感器、关节扭矩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等多个产品系列[4] 技术与产品优势 - 在精准度方面普遍做到0.3%FS,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达到0.1%FS高精度[6] - 响应速度最高达10kHz,相当于每0.1ms响应一个数据点[6] - 传感器重量降低80%以上、体积降低90%以上,实现"无感"植入[6] - 拥有四项核心技术:高性能弹性体设计、嵌入式硬件电路、力控算法、高精度六维同步校准技术[8][9] - 客户需求响应周期从6-8周缩短至3-4周[9] 市场应用与客户 - 产品覆盖传统工业机器人领域(打磨、装配、医疗手术机器人、焊接等)和人形机器人领域[4] - 工业机器人产品应用于医疗、航空航天、3C电子、汽车等行业[4] - 人形机器人领域已与智元机器人、小米机器人、千寻智能机器人、优必选、众擎机器人等头部企业建立合作并批量供货[4] - 2024年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场份额突破70%[12] - 2024年关节力传感器出货量近5万多套,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7万多套,占国内总出货量95%以上[12] 行业发展与公司战略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销售出货量约2000台,超出行业预期[10] - 预估2025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可能达到5000-10000台[10] - 人形机器人普遍需要4个六维力传感器和28个关节力矩传感器,约占整机BOM成本的15%[10] - 公司连续三年每年销售收入翻倍,已实现正向现金流[12] - 将进一步补充研发投入、扩张团队,拓展小尺寸、高精度、高带宽的传感器产品,并拓展海外市场[12]
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占率70%以上,为智元、小米供货,「蓝点触控」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 36氪首发
36氪· 2025-07-16 11:22
融资与公司概况 - 公司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由广发信德、复星创富、合肥创新投、华仓资本联合投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海外市场拓展和团队补充 [1] - 公司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智能机器人力控技术研发,核心团队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 [1] - 公司已形成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通用六维力传感器、关节扭矩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等多个产品系列 [1] 技术与产品优势 - 公司在精准度方面普遍达到0.3%FS,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具备0.1%FS高精度 [3] - 响应速度最高达10kHz,相当于每0.1ms响应一个数据点 [3] - 传感器重量降低80%以上、体积降低90%以上,实现"无感"植入 [3] - 技术平台包括高性能弹性体设计、嵌入式硬件电路、力控算法和高精度六维同步校准技术四项核心技术 [4] - 客户需求响应周期从6-8周降低到3-4周 [4] 市场表现与行业趋势 - 2024年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场份额突破70% [7] - 2024年关节力传感器出货量近5万套,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7万套,占国内总出货量95%以上 [7] - 公司连续三年每年销售收入翻倍,已实现正向现金流 [7]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销售出货量约2000台,超出行业预期 [5] - 预估2025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可能达到5000到10000台 [5] 产品应用与客户合作 - 产品应用于医疗、航空航天、3C电子、汽车等行业 [1] - 已与智元机器人、小米机器人、千寻智能机器人、优必选、众擎机器人等行业头部企业建立合作 [1] - 人形机器人普遍需要手腕、脚腕4个六维力传感器,28个关节力矩传感器,占整机BOM成本的15% [5] - 针对不同领域推出LA、LC系列(人形机器人)和LB、LD、LE系列(工业机器人)产品 [6] 发展战略 - 通过技术方案改进、自动化生产工艺和规模效应实现成本控制 [3] - 融资后将加强研发投入,面向人形机器人小尺寸、高精度、高带宽需求拓展产品 [7] - 计划拓展海外市场,重点开发欧洲和美洲客户 [7]
市占率超70%领跑人形机器人赛道!国产六维力传感器突围 获智元/小米等头部客户批量应用
机器人圈· 2025-05-27 17:05
行业概况 - 力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感知与交互的核心部件,负责实时捕捉压力、拉力、扭矩等力学信息,将触觉转化为可解析数据流[1] - 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约160家,中国企业占比超40%(60-70家),位居全球首位[4] - 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新品发布数量超106款,中国发布86款占全球81%[4] - 传感器占人形机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成本25.8%,是技术突破和降本增效关键方向[4] 公司技术实力 - 蓝点触控六维力传感器和关节扭矩传感器实现100%自研可控,核心性能指标赶超欧美品牌[7][17] - 研发团队近百人,支持从末端六维力传感器到关节力矩传感器的快速定制化开发[17] - 产品精度达国际一线水平(如±0.1%F.S重复性精度),定制化新品2周内全流程交付[19] - 年产10万套六维力传感器及关节扭矩传感器,具备规模化及降本优势[19] 产品与市场表现 - 特斯拉Gen 2人形机器人配置32个力传感器(14个一维力矩+14个一维压力+4个六维力矩)[4] - 2024年推出LA35和LA77六维力传感器,分别适用于空间受限场景和关键部位负载[12][14] - 推出LC与LD关节扭矩传感器,支持紧凑设计和深度定制[15][16] - 2023年起人形机器人力传感器年出货量复合增速200%-300%,2024年六维力传感器市占率70%-80%[5][9] - 核心客户覆盖智元、小米、优必选等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并渗透新能源汽车、医疗、航空领域[7][9] 资本与国际化进展 - 2019年以来完成三轮融资,2024年底获亿元级融资,股东包括广发信德、复星等[18] - 2024年营收增速超100%,现金流和利润表现亮眼[18] - 海外订单占比显著提升,为欧美日韩客户提供模块化定制解决方案[17] - 依托中国供应链崛起为全球核心供应商,吸引海外头部厂商主动合作[17]
市占率超70%领跑人形机器人赛道!国产六维力传感器突围 获智元/小米等头部客户批量应用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25 20:17
力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中的核心地位 - 力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感知与交互的"神经末梢",能够实时捕捉压力、拉力、扭矩等力学信息,将触觉转化为可解析的数据流 [1]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Gen 2)配置了32个力传感器(14个一维力矩传感器+14个一维压力传感器+4个六维力矩传感器),不包括手指MEMS触觉传感器 [3] - 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成本结构中占比达25.8%,是技术突破和降本增效的关键方向 [3] 人形机器人行业爆发式增长 - 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新品发布数量超106款,远超过去20年总和,其中中国发布86款占比81% [3] - 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约160家,中国企业占比超40%(60-70家)位居全球首位 [3] - 行业正从视觉定位向力控转变,力传感器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 [9] 蓝点触控市场表现与技术优势 - 2023年起人形机器人力传感器年出货量复合增速达200%-300%,主要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市场升温及国内厂商研发投入加码 [4] - 2024年在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领域占据70%-80%市场份额 [9] - 核心产品实现100%自研可控,六维力传感器精度、稳定性和高带宽达到国际一线水平(如±0.1%F.S重复性精度) [19] 蓝点触控产品矩阵与客户覆盖 - 推出LA35(紧凑型)和LA77(高负载)两款六维力传感器,分别适用于手指/手腕和关节/足底等场景 [11][13] - 开发LC(紧凑轻量化)和LD(一体化定制)系列关节扭矩传感器,提升机器人性能而不增加关节尺寸 [14][16][18] - 客户覆盖智元、小米、优必选等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并渗透新能源汽车、医疗、航空等高附加值领域 [7][9] 公司运营与国际化进展 - 2024年营收、利润及现金流增速均超100%,完成亿元级别融资(股东包括广发信德、复星等) [20] - 年产10万套传感器的规模效应带来降本优势,定制化新品可实现2周内全流程交付 [19] - 海外订单占比显著提升,为欧美日韩客户提供模块化定制解决方案(机械接口适配、通信协议兼容等)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