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维力传感器

搜索文档
大厂不再重压ChatBot、“六小虎”声量分化、机器人不依赖绳索“吊着”|WAIC观察
财经网· 2025-07-31 11:53
WAIC展会核心观察 - 展会吸引约35万线下观众,800多家展商展示从大模型到机器人零部件的全产业链技术进展 [1] - 大模型应用从ChatBot转向Agent成为行业焦点,Agent市场规模已达50亿美元且年增长率40% [3][4] - 人形机器人实现从"被吊着"到实际场景复刻的跨越,展示娱乐表演/工厂作业/家庭服务三大类应用 [2][10] 大厂Agent布局 - 阿里推出无影AgentBay并展示三款开源大模型,夸克AI眼镜集成Qwen大模型支持导航/支付/比价功能 [3] - 百度GenFlow 2.0 Agent平台支持多智能体协作和主动干预,8月将全量上线 [3] - 蚂蚁数科基于Qwen3推出金融推理大模型Agentar-Fin-R1,联合金融机构推出超百个金融智能体解决方案 [6] 大模型"六小虎"动态 - 百川智能和零一万物未参展,后者战略转向ToB推出万智企业大模型平台2.0 [7] - 阶跃星辰发布Step3大模型并组建"模芯生态联盟",全年营收目标10亿元 [8] - 智谱AI展示AutoGLM模型可自主完成电商操作,月之暗面重点展示K2模型 [8] 人形机器人进展 - 宇树/智元/星动纪元等厂商展示舞蹈/搬运/服务等场景,核心零部件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年增2000+台 [10][12] - 蓝点触控六维力传感器占国内70%市场份额,订单排至9月并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12][14] - 非夕科技展示自适应机器人完成蛋雕/按摩等精细操作,结合具身智能大模型实现复杂任务 [11] 基础设施与算力 - 超云展示AI大模型一体机SuperCube R7000,强调高性价比和专业服务 [9] - 大模型一体机市场快速膨胀,超云通过联合生态伙伴打通应用落地"最后一公里" [10] 行业趋势 - 技术展示转向场景演练,AI应用从"技术炫技"进入产品化能力比拼阶段 [14] - 具身智能技术路线尚未收敛,软硬协同和生态组建成为竞争关键变量 [14]
机器人扎堆WAIC:机器人能干活背后的“真”与“伪”
第一财经· 2025-07-28 14:01
机器人行业现状与趋势 -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展示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已覆盖剥鸡蛋、打螺丝、爆米花制作、养老康复等生活多方面,但不同厂商的落地能力差异显著,部分仍局限于封闭区域或简单动作[1][3] - 参展企业数量从2024年的十几家增至2025年超六十家,显示行业加速发展,但开放场景下的技术挑战仍存,如环境干扰导致传感器误判[4] - 行业处于从表演向真实落地的关键过渡期,"岗位化"成为服务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核心路径,强调功能边界清晰而非通用性[5][6] 商业化路径与技术突破 - 具身智能产业正从概念期迈入落地期,新品应用场景覆盖工业制造(占比40%)、商业服务、康养陪伴三大领域[9][11][13] - 工业场景成为技术突破重点,飒智智能四臂机器人拥有52个自由度,蓝点触控六维力传感器实现精细打磨,戴盟触觉传感器达每平方厘米4万感知单元[13] - 技术演进方向包括自主决策能力提升(如无人工厂中的物件搬运协同)、世界模型开源平台建设(如智元Genie Envisioner平台)[14][17] 应用场景拓展方向 - 发展路径呈现"工业-服务业-家庭"三阶段延伸趋势,当前工业场景渗透率最高,服务业要求交互能力,家庭场景尚处培育期[15][16] - 服务业创新案例包括傅利叶RG-3导诊康复机器人、傲鲨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矩阵超智MATRIX-1餐饮服务机器人[18] - 工业场景已实现部分突破,如云深处四足机器人在电力巡检中达成1000+小时无故障运行,配备自主充电功能[6]
机器人扎堆WAIC:机器人能干活背后的“真”与“伪”
第一财经· 2025-07-28 08:47
机器人行业现状与趋势 - 机器人行业正处在从舞台演示走向真实落地的关键过渡期 概念与实用 能力与需求之间的距离正在被重新审视 [1] -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机器人企业数量从去年的十几家增长至超过六十家 显示行业快速扩张 [2] - 具身智能产业展现出从概念期迈入落地期的趋势 新品转向具体应用场景而非表演 [8] 商业化落地挑战 - 开放场景是机器人商业化必然要求 但面临巨大技术挑战 环境变化如高频噪声可能干扰传感器导致工作中断 [4] - 部分机器人活动范围受限 功能仅聚焦简单抓取动作 与真实需求存在差距 [1][2] - 四足机器人展现明确"岗位化"特点 例如云深处绝影X30在电力巡检场景实现1000+小时无故障工作 [4] 应用场景分布 - 工业场景成为新品"重仓区" WAIC发布的10款新品中有4款聚焦工业制造和巡检需求 [9] - 飒智智能四臂具身智能机器人拥有52个自由度 专为工业智能化制造设计 [9] - 蓝点触控展示六维力传感器 实现精细打磨和理疗按摩等工业应用 [9] 技术发展方向 - "岗位化"被视为服务机器人规模化关键路径 强调功能边界清晰而非通用性 [4] - 智元机器人开源世界模型平台"Genie Envisioner" 融合预测 控制 评测能力 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11] - 戴盟发布触觉传感器DM-Tac W 每平方厘米覆盖4万个感知单元 增强机器人触觉感知 [9] 未来场景延伸 - 行业发展趋势为从工业场景延伸至零售服务业 最终进入家庭场景 [11] - 傅利叶新品RG-3针对康复和导诊场景 傲鲨外骨骼机器人拓展至生活运动领域 [12] - 矩阵超智人形机器人MATRIX-1通过协同系统完成餐饮场景餐桌撤台等复杂任务 [12]
敏芯股份:启动六维力传感器、机器人用IMU等的研发立项
快讯· 2025-07-25 18:03
敏芯股份(688286.SH)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告称,传感器在机器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公司 也开始在人形机器人传感器领域进行布局,启动了六维力传感器、机器人用IMU以及手套型压力及温度 传感器的研发立项,并积极跟相关厂商进行技术交流和产品应用的推动。 ...
超高采样率,超低串扰,国产六维力传感器走向高端化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4 17:58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写入未来产业培育重点,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实现人形机器人的批量生产 [1] - 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时代机遇期,特斯拉Optimus、优必选、智元、宇树等公司已推出样机并进入工厂应用 [1] - 产业链核心在于关节、指尖、传感器等零部件的"黑科技",掌握核心零部件的企业将掌握产业话语权 [1] 坤维科技新品发布 - 公司发布三大六维力传感器新品:MEMS应变计六轴力传感器系列、超高性能六轴力传感器系列、经济型CSR六轴力传感器系列 [3][4] - MEMS系列采用玻璃微熔技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硅应变计灵敏度达传统贴片应变计的50-100倍 [3] - 超高性能系列采用自研钛合金材料,重量减轻近一半,准度优于0.3%,采样速率高达30kHz [3][6] - CSR系列涵盖60mm~100mm五种型号,性能指标对齐进口同类产品,支持微定制 [4] 技术突破与竞争优势 - 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壁垒高,进口品牌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耦合误差需控制在1%以内(医疗领域0.5%以内) [5] - 公司通过自研钛合金材料实现准度优于0.3%、采样速率30kHz的突破性性能 [6][8] - 自主研发精密温控烧结设备与全自动连线系统,实现MEMS系列全流程自动化生产 [13] - 玻璃微熔技术使硅应变计灵敏度达人工贴片的50-100倍 [13] 量产能力与市场前景 - 公司构建三个月新增年产能15万台的快速响应体系,出货量稳居国内市场首位 [13] - 东海证券预计2029年六维力传感器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20亿元,国产替代率有望从2024年的10%提升至40% [12] - 公司采用柔性自动化产线,移植汽车传感器行业成熟工艺,提升产品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 [12] 行业生态与战略合作 - 公司新品发布会获得汇川技术、深创投、舜宇光学、博众精工等产业领袖支持 [14][16] - 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表示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愿意继续担任创业导师 [14] - 经济型CSR系列旨在破解行业低价内卷困境,通过高性价比和易用性构建良性生态 [9] 公司战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战略聚焦"力出一孔、建立标准、成为权威",目标是对齐甚至超越进口高端品牌 [5] - 三大产品系列承载打破国外垄断、攀登技术高峰、满足高端制造需求的使命 [21] - 公司展现从实验室创新到大规模量产交付的完整能力,以高性价比产品引领行业发展 [21]
【私募调研记录】元兹投资调研华培动力
证券之星· 2025-07-23 08:16
公司调研动态 - 知名私募元兹投资近期调研华培动力 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及路演活动 [1] - 华培动力全资设立子公司华培具身 专注于六维力传感器等前沿技术研发 一代产品已完成测试 [1] - 公司利用车规级芯片研发制造优势 结合现有车端传感器贴片工艺降低成本 [1] - 华培动力具备国际化背景 未来将布局欧洲、美洲产能 准备全球区域化竞争 [1] - 并购式发展成为公司重要路径 关注汽车和机器人产业链优质并购标的 [1] - 公司注重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 目标成为传感器领域有高端技术门槛的核心公司 [1] 机构背景 - 元兹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陆家嘴金融商业圈 是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企业 [2] - 公司具有证券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资基金资质 [2] - 主要业务包括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基金管理和投资咨询 [2] - 投资领域涵盖Pro-IPO项目、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存量资产处置等 [2] - 参与发起设立和管理各类专业投资基金 包括股权投资基金、证券基金、财政引导产业基金等 [2] - 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项目融资、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等相关咨询服务 [2] - 目前管理证券投资基金 在高端制造、TMT、环保及能源、现代农业、医疗健康、不动产收购等领域投资数十个项目 取得良好收益 [2]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蓝点触控·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7-17 22:07
公司融资情况 - 蓝点触控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广发信德、复星创富、合肥创新投、华仓资本 [1] 公司背景与技术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核心团队来自中国科大、航天科技集团、中科院及北航 [2] - 专注力觉传感器研发 产品包括六维力传感器、关节扭矩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 [2] - 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工业机械臂、医疗手术机器人等高精尖场景 [2] - 国内少数能量产高端力觉感知器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 融资用途 - 持续加码小尺寸、超高精度、高带宽力觉传感器的底层研发 满足人形机器人"指尖级"力控需求 [3] - 组建欧洲、美洲本地化技术商务团队 加速全球化市场渗透 [3] - 面向医疗、汽车、3C等高端制造推出模块化解决方案 [3] 投资逻辑 - 公司在力觉算法、MEMS微纳加工、封装标定等环节形成闭环 技术壁垒高 [4] - 人形机器人行业处于0→1拐点 对六维力传感器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4] - 创始团队兼具航天级工程经验与商业化落地能力 [4] - 已切入多家头部整机厂供应链 验证路径清晰 [4] 行业与政策背景 - 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与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相继落地 [5] - 政策端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5] - 公司在核心器件上实现国产可控 [5] - 中国硬科技投资正从"国产替代"迈向"全球定义"新阶段 [5]
“神经末梢”成机器人进厂刚需
第一财经· 2025-07-16 17:57
核心观点 - 六维力传感器正成为人形机器人完成高精度操作的核心感知模块,从"昂贵且小众"走向量产前夜 [1] - 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或达1.8万台,六维力传感器渗透率可能超过30% [9] - 力传感器是机器人实现精细操作和动态控制的核心部件,Optimus Gen 2配置超过30个力传感器 [4] - 行业进入快跑阶段,定制化、响应速度与平台化研发能力成为传感器企业的关键竞争力 [1][12] 机器人感知技术 - 六维力传感器可同时感知X/Y/Z三方向力及绕三轴的力矩,是机器人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4] - 蓝点触控通过自研神经网络算法将应变信号与六维力矩建立高精度映射关系,自研率超80% [5] - 缺乏力反馈会导致机器人操作失灵,例如灵巧手被戳弯也无法停止 [10] 市场需求与商业化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出货量约2000台,单机大概率搭载2-4个六维力传感器 [9] - 蓝点触控人形机器人力传感器业务占比超50%,2025年单一客户出货量达千台级 [7][11] - 工厂场景中80%-90%的机器人任务集中在搬运、上下料、巡检和质检环节 [10] 技术迭代与供应链 - 2025年六维力传感器成本较2024年下降30%,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 [11] - 蓝点触控通过AI平台将定制响应周期从6-8周缩短至3-4周 [13] - 柯力传感、东华测试等企业已实现六维力传感器小批量供货或试制 [13] 行业竞争格局 - 力传感器赛道尚未进入价格战阶段,核心零部件厂商仍具议价能力 [14] - 具备快速交付和平台化研发能力的企业将在供应链中占据优势 [12][14]
“神经末梢”成机器人进厂刚需,六维力传感器走至量产前夜
第一财经· 2025-07-16 17:13
行业趋势 - 机器人正从表演型转向实用型,力觉与触觉传感器成为高精度操作的基础模块,六维力传感器从"昂贵小众"走向量产前夜 [1]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出货量约2000台(IDC数据),2025年全球出货量或达1.8万台(美国银行预测),六维力传感器渗透率或超30%(中金预测) [8] - 机器人进厂初期80%-90%工作集中在搬运、上下料、巡检和质检环节,力传感器是完成复杂任务的刚需 [9] 技术突破 - 六维力传感器需在有限空间内布设大量应变点,通过高精度算法解耦为六维力/力矩信号,技术难度高于传统一维/三维传感器 [7] - 蓝点触控自研神经网络算法将应变信号与六维力矩建立映射关系,自研率超80%,解耦精度提升可适应复杂动态场景 [7] - 特斯拉Optimus Gen 2配置超30个力传感器(含4个六维力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是机器人实现抓取、拧转等动作的核心部件 [3] 市场动态 - 2023年六维力传感器成本同比下降30%,蓝点触控2025年单一客户出货量达千台级,2024上半年关节力矩传感器出货7万套(超2023全年) [10] - 柯力传感六维力传感器已批量供货部分客户,东华测试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福莱新材发布第二代柔性触觉传感器 [12] - 头部六维力传感器厂商上半年单一机器人客户出货量达千台级,但行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定制化需求为主 [1] 企业策略 - 蓝点触控人形机器人力传感器业务占比超50%,搭建AI定制化平台将响应周期从6-8周缩短至3-4周 [8][12] - 智元机器人指出供应链需快速响应技术迭代,传感器厂商需平衡量产能力、成本控制与研发投入 [10] - 当前力传感器赛道未进入价格战阶段,厂商与整机企业协同迭代,研发实力和交付能力是未来竞争关键 [13]
灵巧手再推荐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器人行业、人形机器人行业 [1][2][3] - **公司**:林巧首、南山至上、恒丽、鸦、汉威科技、信杰电器、汇传技术、颗粒、雨粒 [2][1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 - 看好机器人板块,认为产业进展顺利,后续有实质性催化,板块景气向上 [1] - 重点推荐林巧首,优先看好林乔首、剑神及V型丝杠相关,看好林乔首相关的电子皮肤、运控环节 [2] -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分析人形机器人灵巧手传感器需实现对应人体皮肤感知的三个功能,重点分析触觉传感器和力传感器 [3][4][11] - **论据** - 机器人板块在四月中下旬至五月出现结构性分化行情,人形板块股价处于修复反弹,很多公司突破前高,特斯拉第三代产品和国内H链等有催化 [1] - 林巧首在G3上首部环节有较大变化,国内公司在首上有催化 [2] - 人体皮肤能实现机械感知、温度刺激、本体刺激三个核心感知功能,分别对应传感器的触觉传感器、可检测温度的传感器和能感知空间位置的传感器,重点分析触觉和力传感器 [3][4] - 触觉传感器在灵巧手上实现功能分输入端、力的检测端和输出端,且逐步实现柔性化,有三种实现路径,按工作原理可分类为压阻式、压电式等 [5][6][7] - 力传感器重点分析六维力,有应变式、光学式、压电式三种分类方法,各有优缺点 [9][1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触觉传感器柔性化的三种实现路径:用柔性材料作传播媒介搭载刚性敏感元件;将电子线路嵌入柔性薄膜形成网格状集成阵列;用具有压阻或压电特性的柔性材料制作传感器 [6][7] - 六维力传感器三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应变式静态力或速度变化不大时测量精准,但反应速度慢,动态力或高温测量难;光学式动态性能有优势,但综合性能差;压电式动态性能、测量范围及精度稳定性不错,但刚性、性价比和成本方面不占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