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功利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教育的围城
虎嗅· 2025-10-02 07:48
中产阶级生活困境 - 典型中产生活需要高薪水以支撑稳定工作、房产、车辆、优质食物及良好教育资源等,但现实是许多人即使身兼数职也难以实现[1] - 经济压力导致人们通过观看描绘顶级富豪生活的电视节目来获得心理慰藉,这些节目满足观看富豪生活、想象自身为富豪及期待富豪报应三重心理[1][2] - 生活不堪重负是体制性问题,表现为教育、医疗、住房成本大幅上涨,养老金缩水,福利消失,工作不稳定及工时增加,而非个人责任[2] 教育价值与资源分配 - 教育被视为实现理想生活的敲门砖,尤其在资源不发达的农村,教育被认为是孩子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发展的主要出路,但农村教育资源孱弱削弱了这种可能性[3] - “衡水模式”通过压榨学生自身能量来提升大学入学率,但其学费已超出贫困农村家庭负担范围,且学生毕业后可能面临“双重贫困生”或“小镇做题家”的身份认同困境[4][5] - 顶尖大学学生背景高度集中,例如90%的哈佛学生来自收入高于55,000美元家庭,而全美收入下游家庭学生仅占3%,显示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倾斜[8][9] 家庭教养模式与社会资本 - 中产阶级家庭普遍采用“协作培养”模式,主动培养孩子天赋、主张和技能,安排有组织活动,使孩子在与权威互动时更自如,形成文化资本[5] - 工人阶级及贫困家庭更多遵循“自然成长”逻辑,孩子自由成长,缺乏与权威协商经验,在机构中易产生无权力感,处于不利地位[6] - 家庭教养模式的差异导致孩子在与学校、医院等机构打交道时表现不同,“自然成长”孩子因不熟悉规则而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中更容易受阻[6] 文凭社会与职业困境 - 教育学位被视为社会地位通货,用于交换工作机会,但供给增加导致贬值,形成“学位贬值→追求更多教育”的循环[9] - 大部分技能在工作中学到,84%的机构能在不到三个月内对员工进行再培训,而高教育水平可能降低生产效率,因对工作不满导致效率下降[9] - 高学历穷人群体隐形,因社会普遍认为高学历等于高收入,实际教育投入是为购买闲散职业和社会地位,而非技能提升[9] 精英教育与不平等合理化 - 精英教育政策向多样性发展,但特权更难被察觉,当边缘背景者出现时,人们易相信机会平等已实现,忽略阶级背景仍是命运关键因素[9] - 民主理想与精英特权相遇时,前者被改造为合理化不平等的工具,如圣保罗中学三分之二学生家庭能支付每年40,000美元以上学费[9] - “小镇做题家”面临认知冲撞,需选择洗去功利主义思想重建认知,或拼尽全力成为精英,而教育将资源倾斜偏差归咎于个人不努力[7]
稍微聊聊张雪峰
虎嗅· 2025-09-30 11:23
行业预测与二级混沌系统 - 社会系统属于二级混沌系统,预测行为本身会干预和改变运行结果,例如巴菲特看好某股票会导致其大涨,专家预测某专业竞争激烈会导致其当年录取分数降低 [4][5] - 现象级大V的预测会加速改变行业供需结构,例如警校从待遇不错、门槛不高变为录取分数堪比985 [5] - 大V作为信息平权者和共识加速器,在信息不对称时代价值巨大,但其成功也预示推荐模式的失效,因为当信息差被抹平,所有人都涌向同一选择会导致内卷 [6] 专业选择与就业导向的功利主义 - 功利主义选择是普通家庭在现实压力下的风险厌恶策略,其核心是避免毕业即失业,而非追求未来收益最大化 [8][9] - 以就业为导向的选择面临随机性挑战,例如计算机专业在极短时间内从爆发到过饱和,即土木化 [12] - 深谋远虑的专业选择可能因行业崩塌或个人兴趣不符而失效,现实中80%以上的人从事的工作与专业无关 [20][29] 长期职业发展策略 - 在长达几十年的竞争跨度上,R策略(分散、多尝试)往往比K策略(集中、高投入)更有效,成事的方向常源于计划外的瞎折腾 [17][18][19] - 个人热情与能力比行业好坏更重要,行业再好个人不喜欢或不擅长也吃不到红利,行业再差个人极其热爱且有能力也可能成功 [23][32] - 保持终身学习与转向能力是核心,大学教育的价值在于训练批判性思维、学习能力等穿越周期的资本,而非直接与就业挂钩 [36][38] 热门行业的周期性与风险 - 最热门的行业往往是发展到头、利好出尽的行业,例如清北生选择的行业常随后走下坡路 [27] - 热门专业短期内是低风险操作,能暂时占据优势,但长期前景不确定,可能因涌入者过多而拥堵甚至崩塌 [25][26][34] - 当前的最佳策略可能五年后显得极差,而当前的差劲选择可能十年后被证明是勇敢的正确决定 [35]
一没背景二没关系,浪浪山小妖怪配取经吗?
虎嗅· 2025-09-12 08:59
近期,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引发我们一群小伙伴的热议。大家在欢笑与泪水中看完电影后,仍觉意犹 未尽,于是对电影的故事意义和角色象征展开了讨论。 有的小伙伴认为小妖们是勇于自我改造的小资产阶级群像,有的小伙伴则对电影没能在村民内部塑造出 英雄人物,反而要借助妖怪们的力量降妖除魔这个情节安排表示不解,还有的小伙伴对电影让孙悟空师 徒四人面目不清这一处理方式的意图展开了推测。 尽管看法各有不同,但大家普遍认同的是:这部电影是对精致利己主义的反思,是对普通劳动者是否有 资格追求理想、如何追求理想、追求怎样的理想的追问! 一 海东青:2023年B站出中国奇谭系列的时候,《小妖怪的夏天》最打动人,就是因为太现实了。《浪浪 山小妖怪》继续了这个方向。这次不仅是一个猪妖,更是群像,而且把当下社会的现实照进了故事中。 其核心是,平凡的底层需要理想主义吗?或者说,问题不是平凡的底层是否需要"理想主义",而是平凡 的底层该以什么方式自救,自我解放?因为"理想主义"听起来是个奢侈品。 侯马:我也很喜欢这部电影,带7岁的女儿看了两遍。我觉得不仅是最后小猪妖"活成自己喜欢的样 子"所隐含的理想主义,里面猩猩怪为救孩子不向权威妥协,小猪妖悟 ...
平台说我可以给你流量,但内容归我,账号也归我
虎嗅· 2025-07-15 11:20
数字经济与法律规则演变 - 数字经济从无规则阶段发展为特殊规则林立状态,数字化生产方式推动法律规则改变[2][3] - 互联网账户所有权问题凸显,用户拥有多个社交媒体和电商账户但权属不明确[4][5] - 虚拟物品所有权从占有转向访问权,平台规则限制用户对数字内容的处置权[6][7] 数字化生产方式的兴起 - 数字化生产方式突破物理空间限制,通过手机和电脑实现灵活劳动[14][15] - 初期通过低成本获取生产资料实现"非法兴起",挑战传统行业规则[16][18] - 盗版内容在2000-2010年间为互联网提供低成本内容基础,奠定免费商业模式[19][20] 法律对新经济的回应 - 专门立法创设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新规则,承认新兴业态合法性[27] - 司法将数字争议转化为合同问题,保护平台自主经营权[28][29] - 通知删除规则(避风港规则)保护平台利益,与传统版权授权模式相反[24][25] 虚拟财产权属变革 - 数字内容从所有权转向租用模式,用户仅获得有限使用权[38][45] - 平台用户协议规定账号使用权归用户,所有权和内容处置权归平台[54][55] - 《个人信息保护法》允许近亲属继承数字信息,但未解决多方权益问题[56][57] 数字劳动形态 - 劳动过程碎片化,通过算法协调工作进度并实时测量劳动价值[74][75] - 平台对劳动者分级管理,优先激励高产出者[76] - 骑手工伤认定存在形式标准与组织标准争议,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效果有限[79][80][82] 未来发展趋势 - 数字规则尚未稳定,技术和商业模式持续变化带来新问题[83] - 需平衡平台、政府和个体利益,关注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保障[84][85] - 深圳可能率先解决部分技术创新带来的规则挑战[86]
死亡列车:每5人就有2人上车,但你可以说不
虎嗅· 2025-05-19 16:01
电车难题与健康隐喻 -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经典思想实验 探讨牺牲少数拯救多数的道德困境 [1][2] - "蓝天号"隐喻将电车难题扩展到心血管疾病领域 涉及全球40%人口的健康风险 [4][8] - 心血管疾病被比作自动驾驶的死亡列车 乘客可通过主动干预改变命运轨迹 [4][56] 心血管疾病现状 - 全球每年20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 中国占比达458万例 占总死亡43% [8][9] - 中国心脑血管病患者达3.3亿 40年间增长近三倍 不良生活方式贡献60%致病因素 [9][10][11] - 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病因 影响中国2.7亿人 6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斑块检出率95% [16][19] 疾病机制与干预 - LDL-C(坏胆固醇)是动脉斑块形成核心因素 无安全下限 越低风险越小 [22][26][27] - 每降低1mmol/L LDL-C 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22% 极低水平可完全避免ASCVD [28][30] -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实施分层干预 极高危人群LDL-C目标值<1.4mmol/L [33][34] 防治挑战与建议 - 体检标准滞后(3.4mmol/L)与缺乏家庭医生体系阻碍风险分层落地 [34][35] - 45岁以上男性应以2.6mmol/L为警戒线 药物与生活方式需双轮驱动 [36][41] - 新型PCSK9抑制剂降脂效果显著 但需医生评估性价比与适用性 [47][51] 健康管理启示 - 动脉粥样硬化可防可治 早期干预可避免80%心血管事件 [58][61] - 健康主动权在个人 需突破"是药三分毒"认知误区 及时医疗干预 [38][54] - 持续监测与动态调整是关键 特朗普案例显示1.3mmol/L的LDL-C可控 [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