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英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环时深度】利益分歧,美大学与政府矛盾逐渐累积
环球时报· 2025-06-10 06:29
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经济贡献 - 美国高校被视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吸引国际学生扩大国际影响力 前国务卿鲍威尔曾强调国际学生作为未来世界领袖对美国的价值 [1] - 2023至2024学年美国国际学生人数达110万 主要来源国为印度(33 1万) 中国(27 7万) 韩国(4 3万) 加拿大(2 9万) 相比1948至1949学年的2 5万人数增长显著 [3] - 国际学生2023至2024学年为美国经济贡献440亿美元 其中加州(14 1万学生)贡献64亿美元 马萨诸塞州(8 2万学生)贡献39亿美元 得州(9万学生)贡献25亿美元 [3] - 高等教育被视为外交核心工具 国际学生回国后可能影响本国对美政策 美国通过开放性吸引全球人才 增强创新能力和软实力 [4] 精英教育与社会阶层分化 - 常春藤盟校等顶尖高校资源集中 但民众对高等教育信心从2015年的57%降至2023年的36% 高额学贷和营利性高校问题加剧不满 [5] - 美国精英教育经历从"血统筛选"到"智商筛选"的转变 但哈佛1951年仍录取94%校友子女 改革未能打破阶层固化 形成"顶尖学校-顶尖职业"闭环 [7] - 常春藤盟校中约1/6学生来自全美收入前1%家庭 收入前0 1%家庭子女录取率是普通申请者的两倍多 教育背景成为政治分歧核心 [8] - 民粹主义利用"反精英"情绪 将大学塑造为左翼特权象征 加剧公众信任危机 [14] 政府政策与高校冲突 - 特朗普政府2017年对中东国家学生实施旅行禁令 并征收高校捐赠基金税(初始1 4% 2025年升至21%) [13] - 2020年美国政府试图驱逐仅参加线上课程的国际学生 遭哈佛 麻省理工等高校联合诉讼后政策撤销 [13] - 国土安全部通过SEVIS系统强化国际学生监管 要求汇报住址 专业变更等信息 [12] - 政府与大学矛盾体现阶级冲突 右翼攻击高校"觉醒意识形态" 左翼批判公司化运营 双方共同削弱高等教育公信力 [14]
对话《优秀的绵羊》作者:精英教育为什么变得更糟糕了 | Edu指南专访
36氪· 2025-05-26 08:33
精英教育危机 - 顶尖高校培养的学生聪明但缺乏灵魂,表现为满足外界期望却不知自己想要什么,害怕失败不敢冒险 [5] - 美国精英大学录取率持续下降,从10年前的7%-8%降至目前的4%,竞争加剧反映系统恶化 [6] - 教育系统未给学生提供选择空间,导致其难以形成内在自我认同,成为"优秀的绵羊" [18] 社交媒体影响 - 社交媒体加剧心理健康问题,2012-2013年iPhone前置摄像头普及后,孤独焦虑等指标出现明显拐点 [7] - 即时可见的评判机制(如点赞数)强化外部标准,阻碍内在自我发展 [8] - 青少年平均每日独处时间不足1小时,手机依赖程度类似成瘾行为 [11] 人文学科价值 - 人文学科通过文学哲学等探究人类本质,是发展灵魂与寻找生活意义的核心途径 [26] - AI时代STEM技能可能被淘汰,而人文学科培养的情感交流创造力等"软技能"将增值 [24][25] - 功利主义教育观导致人文学科边缘化,加剧社会无意义感与脱节危机 [22][23] 个体应对路径 - 青少年需非结构化闲暇时间探索兴趣,而非仅为简历积累活动 [9][10] - 允许试错与消化痛苦是成长关键,当前教育系统追求完美压制此过程 [19][20] - 满足感源于内在生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需放弃部分世俗成功标准 [16][21]
在英国顶尖贵族私校上学四年,我祛魅了
虎嗅· 2025-05-15 18:46
英国私立教育行业现状 - 英国顶尖私立学校如威斯敏斯特公学竞争激烈,2021年女性录取率仅5%(75/1500)[3] - 私立学校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上具有优势,调查显示英国上层精英中39%接受过私立教育[5] - 行业学费持续上涨,2024年寄宿学校平均年学费达42459英镑(约40.7万人民币),同比增长9%[12] - 中国大陆学生在英私校人数达10375人,同比增长18.7%,连续九年成为最大国际生源地[15] 中国家庭需求特征 - 高净值家庭将私校教育视为精英圈层入场券,部分家庭需准备300-500万人民币完成五年制中学[14] - 留学规划显著提前,部分家长在孩子孕期即开始咨询,男校需提前三年报名[18][19] - 典型客户画像包括上市公司股东、互联网高管等,部分家庭通过出售房产支撑教育支出[20][21] - 低龄留学主要动机为未来移民(42%)和追求个性化教育(58%)[21] 行业运营模式 - 顶级私校采用高度自主的学习模式,学生每日有2小时晚自习时间(19:00-21:00)[9] - 学校实行严格寄宿管理,违规行为会面临留校查看等纪律处分[9] - 18岁以下留学生法定需配备监护人,催生出年规模超2亿英镑的监护服务市场[21][22] - 存在显著的文化认知差异,学校重视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而非全方位照料[23] 市场发展趋势 - 政策变化导致成本上升,2024年起私立学校学费需缴纳20%增值税[12] - 升学竞争加剧,家长目标从"G5大学"收缩至仅牛津剑桥,推高申请难度[12] - 行业呈现马太效应,威敏公学等顶尖院校申请量年增15%但录取率持续下降[3][12] - 出现"断供"现象,约3%中国学生因家庭财务问题被迫中断学业[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