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
icon
搜索文档
视频丨北极深潜、枢纽封顶、热脉贯通 中国工程再突破
环球网资讯· 2025-10-29 07:58
来源:央视财经 近日,中国在重大工程与前沿探索领域接连实现历史性跨越。从北极密集海冰区完成世界唯一的连续载 人深潜,到西安东站主体结构封顶,再到我国最长长输供热管道贯通,三项"全国首例"乃至"世界唯 一"的突破,共同勾勒出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科技探索中硬核实力的跃升。 世界唯一!我国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 10月27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执行北极载人深潜任务的科考队顺利返回。我国自主设 计建造的国际首艘具备破冰能力的载人深潜作业母船"探索三号",搭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北极共 完成了43个潜次作业任务。"奋斗者"号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水下联合作业,创新了我国双载人 潜水器水下协同作业模式。 0:00 北极载人深潜科考队于今年7月22日从三亚出发,会同"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共赴北冰洋海域执行深 潜任务。科考队在北冰洋作业56天,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和试验,"奋斗者"号完成43个潜次作业任 务。同时,"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完成了我国首次北极冰区下潜,并与"奋斗者"号进行了水下协同作 业。在海冰覆盖率大于80%的中央海盆,科考队进行了国际上首次加克洋中脊的载人深潜科考,最大下 ...
98天、15000多海里 我国载人潜水器“双子星”成功“打卡”北极
央视网· 2025-10-28 10:06
最开心的是和"蛟龙"号姐姐的海底集合!我们一起完成了定位搜索、互换标志物、拍摄了大片,创新了咱中国双载人潜水器协同作业模 式。现在,我国可是世界上唯一能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 北极载人深潜科考队于今年7月22日从三亚出发,会同"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共赴北冰洋海域执行深潜任务。期间,科考队在北冰洋作 业56天,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和试验。科考队采集了一批珍贵的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获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将为深入研究北 极气候快速变化等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奋斗者"号的北极之旅 此次,"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北极共完成了43个潜次作业任务,并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水下联合作业,创新了我国双载人潜水 器水下协同作业模式。让我们通过镜头来看看"奋斗者"号的奇妙旅程。 大家好,我是"奋斗者"号,那个曾经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潜过万米的载人潜水器。这次,我打卡了北极! 这次北极之旅,我总共完成43次下潜,还在海冰覆盖率超过80%的中央海盆进行了国际首次加克洋中脊的载人深潜科考。最牛的是,29天 里我完成32个潜次,平均每次在水里待9个多小时、平均海底作业时间超过6小时,连极昼、极夜、融冰期都没难倒 ...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带着北极深海故事回来啦!
央视新闻· 2025-10-28 09:53
还记得那个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潜过万米的"奋斗者"号吗?这一次,它一路向北,成功打卡地球之巅——北极!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10月27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通过"探索三号"母船搭载,执行完北极载人深潜任务后顺利返回。"奋斗者"号在北极共完成了 43个潜次作业任务,并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水下联合作业,创新了我国双载人潜水器水下协同作业模式。 潜水器每次上浮下潜,都必须精准躲避漂移的浮冰,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冰疙瘩"撞击。再加上极昼极夜快速交替、水温在融冰期与结冰期之间剧烈变化,对 设备灵敏度提出极高要求,必须实时调整。 带回了哪些"北极礼物"? 本次北极科考任务带回了北极的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还有海量观测数据,这些成果将为科学家深入研究北极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支撑。 (总台央视记者 王凯博 田琪永 张昊) 历经98天、航行15000多海里,"奋斗者"号随"探索三号"母船圆满完成北极科考任务,载誉归来。 共完成43个潜次作业任务 这次北极之旅 "奋斗者"号总共完成43次下潜; 在海冰覆盖率超过80%的中央海盆,进行了国际首次加克洋中脊的载人深潜科考; 29天内完成32个潜次,平均每次在水里待9个多 ...
【新华社】“奋斗者”号回到三亚 载人深潜“双雄”在北极实现水下联合作业
新华社· 2025-10-28 09:08
"奋斗者"号采集了一批珍贵的北冰洋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获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这 将为深入研究北极气候快速变化、极区生命演化和适应机制等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 探索三号 " 在北极密集冰区破冰航行。(自然资源部供图) 由自然资源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依托"探索三号"及"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执行北极载人深潜 任务的科考队10月27日顺利返回海南三亚。"奋斗者"号在北极共完成43个潜次作业任务,并与完成我国 首次北极冰区下潜任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水下联合作业,创新了我国载人潜水器水下协同作业 模式。 " 奋斗者 " 号在北极密集冰区进行回收。(自然资源部供图) 搭载着"奋斗者"号载人深潜科考队的"探索三号"于今年7月22日从三亚出发,会同"蛟龙"号载人深 潜团队赴北冰洋海域执行深潜任务。其间,科考队在北冰洋作业56天,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和试验。 在海冰覆盖率大于80%的北冰洋中央海盆,科考队进行了国际上首次加克洋中脊的载人深潜科考,最大 下潜深度达5277米。 本航次验证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和"探索三号"母船在极地冰区的作业能力和应用价值,实现了 一系列极区深潜科考作业的船载/潜载国产技术 ...
中国科考队圆满完成北极载人深潜任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8 08:13
任务执行与成果 - 我国科考队于10月27日圆满完成任务并顺利返回,任务自7月22日从海南三亚出发,在北冰洋作业56天 [1] - 本次科考依托国际首艘具备破冰能力的载人深潜作业母船“探索三号”及其搭载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进行 [1] -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北极完成了43个潜次作业任务 [1] 技术协同与创新 -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并与“奋斗者”号进行了水下协同作业 [1] - 双载人潜水器水下协同作业模式创新了我国相关作业模式 [1] 科学数据与样本采集 - 基于“探索三号”和“奋斗者”号高精度及常规化作业优势,科考队采集了珍贵的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 [1] - 科考队获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为深入研究北极气候快速变化、极区生命演化和适应机制等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1]
我国科考队圆满完成北极载人深潜任务 “奋斗者”号完成43次下潜,并与“蛟龙”号水下协同作业
人民日报· 2025-10-28 06:25
基于"探索三号"和"奋斗者"号高精度及常规化作业优势,科考队采集了一批珍贵的水体、沉积物、岩石 和生物样品,获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将为深入研究北极气候快速变化、极区生命演化和适应机制等提 供重要科学支撑。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在海冰覆盖率大于80%的中央海盆,科考队进行了国际上首次加克洋中脊的载人深潜科考,"奋斗者"号 最大下潜深度5277米。深潜作业经历了极昼、极夜、融冰期和结冰期,克服了低温、大风困难。 本航次验证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和"探索三号"母船在极地冰区的作业能力和应用价值,实现了一系 列极区深潜科考作业相关技术突破。科考队建立了极区极端环境下"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作业规程,开创 了在密集冰区"船潜协同"的移动式冰潜新模式,在海冰不断漂移的恶劣环境中实现了精准导引、安全上 浮,大大增加了极区载人潜水器海底作业时间的范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 续载人深潜的国家。 本报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刘诗瑶、吴月辉)执行北极载人深潜任务的我国科考队27日圆满完成任 务,顺利返回。本次科考依托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国际首艘具备破冰能力的载人深潜作业母船"探索三 号",及其搭载的"奋斗者 ...
“奋斗者”号回到三亚 载人深潜“双雄”在北极实现水下联合作业
新华社· 2025-10-27 23:18
新华社海口10月27日电(记者刘诗平、王立彬)由自然资源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依托"探索三 号"及"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执行北极载人深潜任务的科考队10月27日顺利返回海南三亚。"奋斗者"号 在北极共完成43个潜次作业任务,并与完成我国首次北极冰区下潜任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水下 联合作业,创新了我国载人潜水器水下协同作业模式。 搭载着"奋斗者"号载人深潜科考队的"探索三号"于今年7月22日从三亚出发,会同"蛟龙"号载人深潜团 队赴北冰洋海域执行深潜任务。其间,科考队在北冰洋作业56天,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和试验。在海 冰覆盖率大于80%的北冰洋中央海盆,科考队进行了国际上首次加克洋中脊的载人深潜科考,最大下潜 深度达5277米。 本航次验证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和"探索三号"母船在极地冰区的作业能力和应用价值,实现了一系 列极区深潜科考作业的船载/潜载国产技术的突破。同时,开创了在密集冰区"船潜协同"的移动式冰潜 新模式,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 科考期间,"奋斗者"号与在北极完成了10余个潜次任务的"蛟龙"号进行水下协同作业,完成了双潜器定 位搜索、水下运 ...
晚报 | 10月28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10-27 22:29
物理AI - 英伟达将于美东时间10月27-29日召开GTC 2025大会,主题聚焦“物理AI和机器人”[1] - 物理AI重塑机器人训练底层逻辑,从依赖真实数据转向基于物理规律[1] - 英伟达构建从云端训练到边缘部署的完整生态,推动物理AI进入工业、医疗、家庭等场景[1] 无人驾驶 - 特斯拉于10月27日官宣神经网络系统“世界模型器”,可生成逼真虚拟驾驶场景[2] - 该系统使AI一天内学习相当于人类500年驾驶经验,大幅减少对真实测试依赖[2] - 世界模型器是特斯拉实现自动驾驶与机器人技术跨越的关键工具,擎天柱机器人可共用[2] 深海科技 - 我国“探索三号”母船搭载“奋斗者”号在北极完成43个潜次作业任务,开创密集冰区“船潜协同”新模式[3] - 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3] - 深海科技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明确列为“国家战略核心领域”[3] 机器人 - 首形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蚂蚁科技集团全资子公司等为股东[4] - 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专注于高端、超仿生仿人机器人研发[4] - 超仿生仿人机器人通过高精度仿生设计重塑人机交互范式,短期聚焦工业替代与服务升级[4] 商业航天 - 天兵科技完成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一箭36星”分离试验,创国内应用场景卫星数量最多纪录[5] - 此次突破为低轨星座组网任务提供可靠、高效、低成本发射服务[5] - 商业航天迎来政策面、业绩面和技术面三重拐点,中国星网今年实现密集组网[5] 快充 - 移动终端通用快速充电解决方案标准L.1004通过国际电信联盟审议并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6] - 该标准由华为、vivo、OPPO等公司联合攻关,实现跨品牌、跨设备快速充电功能兼容[6] - 标准落地将打破协议壁垒,消费者可使用一个充电器为更多不同品牌设备提供快充体验[6] 宏观与行业政策 - 证监会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7] - 证监会发布中小投资者保护“23条”,倡导上市公司采用“注销式回购”回报投资者[7] - 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与开户将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并允许参与更多商品期货期权品种交易[7][8] 前沿科技进展 - 中国“人造太阳”预计2027年竣工,有望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实现聚变发电的装置[7] - 玻色量子中标招商银行首个量子计算采购项目“天秤AI”,国仪量子获1.31亿元战略融资[8]
创世界先例!我国在北极密集冰区实现连续载人深潜
央视网· 2025-10-27 20:40
科考任务执行情况 - 科考队于7月22日从三亚出发,在北冰洋作业56天,完成一系列科学考察和试验 [3] -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北极共完成43个潜次作业任务 [1][3] - 科考队在国际上加克洋中脊进行首次载人深潜科考,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277米 [3] 技术与作业模式创新 - “奋斗者”号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水下联合作业,创新了我国双载人潜水器水下协同作业模式 [1][3] - 本航次开创了在密集冰区“船潜协同”的移动式冰潜新模式 [5] - 依托自主设计建造的国际首艘具破冰能力的载人深潜作业母船“探索三号”执行任务 [1] 行业地位与科学成果 - 此次任务使公司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 [5] - “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完成了我国首次北极冰区下潜 [3] - 科考队采集了珍贵的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获得大量观测数据,为深入研究北极气候快速变化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5]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19:32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 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 阮煜琳)记者27日从中国自然资源部获悉,依托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国际 首艘具破冰能力的载人深潜作业母船"探索三号"及"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执行北极载人深潜任务的科 考队27日顺利返回,中国也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 此次北极载人深潜任务由中国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牵 头,"奋斗者"号在北极共完成了43个潜次作业任务,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水下联合作业,创新 了中国双载人潜水器水下协同作业模式。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郭晋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10月27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依托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国际首艘具破冰能力的 载人深潜作业母船"探索三号"及"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执行北极载人深潜任务的科考队返回。图 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