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研发外包(CRO)

搜索文档
博济医药(300404) - 300404博济医药调研活动信息20250827
2025-08-27 17:58
财务与业绩数据 - 2025年半年度临床研究服务收入约2.90亿元,同比增长6.78% [2] - 新增临床研究服务合同额7.52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2] - 2025年半年度新签订单约8.70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4] - 新签订单化药占比50%以上,中药占比20%以上,生物制品占比10%以上 [4] - 截至2025年半年度末,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完毕的收入金额约31.95亿元 [10] - 预期2025年下半年能确认收入约4.80亿元 [10] 业务发展与行业趋势 - 临床CRO业务需求有所回暖,2025年上半年参与竞标的临床项目较去年同期明显增长 [2] - 临床业务订单价格趋于稳定,预计未来随着融资环境好转价格会上升 [2] - 市场上部分小型CRO公司出现运营困难、降薪、裁员、停业或清算,行业集中度预计进一步上升 [3] - 监管审核方对临床试验要求提高,申办方更重视项目质量与效率,预计临床CRO价格水平和毛利率将增长 [8] - 中药CRO业务持续增长,在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下研发热度较高 [11] 研发与项目进展 - 全资子公司华圣制药的"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项目已对外转让 [4] - 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1.2类创新药项目正在洽谈中 [4] - 自研项目包括化药1类新药(如治疗瘙痒的MRGPRX4抑制剂、高尿酸血症、可逆转白内障滴眼剂等) [4][11] - 外用制剂平台研发2类化药和1类中药外用制剂,复杂制剂平台研发微球、纳米晶及脂质体等复杂注射剂 [4] - 与诺泰生物签订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项目(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适应症)均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随访阶段 [6] - GLP-1领域有多个同类型临床项目进行中 [6] 公司战略与规划 - 2025年全年目标营收以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目标为准 [7] - 下半年将推进项目进度、拓展商务订单、控制费用支出,并争取完成部分自研项目转让 [7] - 人员规划根据业务情况新增临床业务人员,整体人员继续增加但不会大规模扩张 [5] - 业务板块协同性逐渐加强,以临床业务为主,发展临床前药学研究和药物评价业务,推进CDMO服务 [10] - 坚持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并购相结合的发展策略,重点考虑并购在疫苗、血液制品等领域有突出优势的临床CRO公司 [10] 客户与市场 - 客户群体主要是传统中大型医药企业,创新药企业占比有所提升 [4] - 临床试验执行周期:一期临床0.5年至1年,二期临床1年至1.5年,三期临床2年至3年,肿瘤等适应症项目周期更长 [10] - 中国临床试验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执行节奏比国外快很多 [10]
选错方向少赚一倍!医药基金首尾业绩差距逾120%
国际金融报· 2025-07-29 22:04
医药板块表现分化 - 医药板块年内表现最强但内部分化显著 创新药表现突出而医疗、中医等板块相对平淡 [1] - 截至7月28日 医药主题基金首尾涨幅差距超过120% 主投港股创新药的基金领先 主投医疗保健、医疗器械及中药的基金落后 [1] - 截至7月29日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111.08% 中证港股生物科技主题指数涨102.74%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涨96.94% 而中证医疗指数仅涨14.74% 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涨6.8% 中证中药指数涨0.74% [2] 医药基金业绩差异 - 393只名称含"医"的基金中 最高年内净值涨幅超120% 最低为-3.08% 首尾差距逾120% 128只涨幅超50% 139只涨幅不足20% [3] - "医药"基金业绩普遍优于"医疗"基金 涨幅靠后的多为"医疗器械""医疗保健"等基金 [3] - 部分基金经理因过早减持CXO板块或错过新药反弹导致业绩不佳 [3] 创新药板块驱动因素 - 创新药大涨核心逻辑包括政策与支付端利好 国际化BD成果显著(中国创新药占全球BD超40%) 多家药企扭亏为盈 资金与情绪共振 [6]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创新药 相关ETF赚钱效应吸引资金 [6] 短期风险与估值修复机会 - 港股创新药ETF年内最高涨幅超90% 交易拥挤度高 板块高弹性易诱发追涨杀跌 存在研发失败及FDA审批延迟等风险 [6] - 券商认为医疗器械等板块估值较低 政策导向或改善行业生态 提升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 [6] - 港股医疗器械板块估值回升 2025-2027年多家企业将扭亏并进入利润快速释放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