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研发外包(CRO)
搜索文档
“囤猴”拖累利润表现,鼎泰药物“卖水人”故事不好讲?
智通财经· 2025-11-20 13:45
公司概况与上市申请 - 江苏鼎泰药物研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花旗和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新型合同研究组织(CRO),提供从非临床研究到一体化临床试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研发支持 [1] - 公司已为全球超过700家客户提供非临床研究服务,为超过130家客户提供临床服务,并累计帮助客户获得NMPA超过200项批准及海外监管机构超过40项批准 [5]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整体保持平稳,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约为7.25亿元、7.67亿元和7.13亿元 [2] - 期内利润呈现下滑趋势,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约为1.43亿元、-5194.6万元和-2.52亿元,连续两年亏损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1.41%至3.77亿元,并实现利润6471.2万元,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2.54%回升至38.9% [2] - 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低毛利率的临床试验服务收入占比持续上升,从2022年的10.9%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3.9% [2] 业务布局与战略转型 - 公司自2021年起战略性扩张临床服务业务,使其收入占比在三年间从10.9%提升至23.7% [4]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从10.8%大幅提升至30.2%,显示出在国际化布局上的努力 [4] - 于往绩记录期间,来自非临床及临床服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持续位于95%以上 [3] 财务状况与流动性风险 - 2023年和2024年,因赎回负债账面值变动导致的亏损分别高达1.96亿元和2.06亿元,成为公司近年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达35.34亿元,而流动资产仅15.78亿元,流动性缺口接近20亿元 [5] - 除2022年录得2.54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入外,其余报告期内均为净流出,截至2025年6月底现金及等价物仅余4.19亿元 [5] 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地位 - 公司已建立中国最全面的非人灵长类动物(NHP)疾病模型组合之一,于2024年以相关收入计算,跻身中国有效性研究领域的第三大CRO [6] - 实验猴(NHP)因与人类生理高度相似而成为药物安全性评价不可替代的模型,其资源分布高度集中,市场由少数几家企业主导 [6] 行业环境与实验动物价格波动 - 2025年以来创新药行业强势复苏,上半年国内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规模同比增长45%,达到320亿元,BD交易数量超过80起,平均首付款高达8.5亿元 [1] - 实验猴价格剧烈波动,2020年至2022年间从每只4.2万元飙升至18.4万元,随后在2022至2024年回落至8.49万元,2024至2025年小幅回升至9.2万元 [7] - 实验猴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企业业绩,例如昭衍新药2024年因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1.14亿元,2025年二季度又因此扭亏为盈 [9] - 鼎泰药物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出净额明显扩大,是由于采购大量NHP以扩充海南基地种群,业绩与生物资产价格周期高度相关 [10]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CRO行业呈现显著分化,2025年上半年康龙化成实现营收64.41亿元,同比增长14.9%,扣非归母净利润达6.37亿元,同比增幅36.66% [10] - 同期泰格医药营业收入为32.50亿元,同比下滑3.21%,扣非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67.09%,仅为2.11亿元 [10] - 鼎泰药物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3.77亿元,与头部企业在规模体量上存在较大差距 [11] - 成熟药企自建临床团队以及Biotech公司对临床CRO依赖度减弱,传统临床CRO服务需求受到挤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10]
新股前瞻|“囤猴”拖累利润表现,鼎泰药物“卖水人”故事不好讲?
智通财经网· 2025-11-20 13:45
近日,据港交所披露,江苏鼎泰药物研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鼎泰药物)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 申请书,花旗、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鼎泰药物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致力于为全球制药公司及科研机构提供以疾病生物学为基 础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新型合同研究组织(CRO)公司。公司提供全方位的非临床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药 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DMPK)研究,以及涵盖从概念验证到关键试验的一体化临床试验服务,从而为客 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研发支持。 在医药研发产业链中,CRO企业常被视为"卖水人",其独特之处在于,无论新药研发项目成功与否, CRO公司都能通过提供专业服务获得持续稳定的业务收入。 2025年以来,随着创新药行业强势复苏带动CRO板块估值修复,多家相关企业股价创下阶段性新高。 作为行业景气的直接体现,上半年国内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规模同比增长45%,达到320亿元;同时, BD(业务发展)交易也极为活跃,数量超过80起,平均首付款高达8.5亿元。得益于这一强劲的行业"暖 风",鼎泰药物的上市计划已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收入稳中有升 实验动物价格波动拖累利润 尽管行业整体呈现复苏态势,鼎泰药物 ...
益诺思11月5日获融资买入311.31万元,融资余额7251.7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6 09:40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11月5日公司股价上涨4.93%,成交额为8372.51万元 [1] - 当日益诺思融资买入311.31万元,融资偿还999.66万元,融资净买入为-688.35万元 [1] - 截至11月5日,公司融资融券余额合计7251.76万元,其中融资余额7251.76万元,占流通市值的1.76%,融资余额低于近一年50%分位水平 [1] - 11月5日融券偿还0.00股,融券卖出0.00股,融券余量0.00股,融券余额0.00元,融券余额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 [1] 公司基本概况 - 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于2010年5月12日,于2024年9月3日上市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提供以生物医药非临床研究服务为主的综合研发服务(CRO)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非临床研究服务96.31%,临床研究服务3.42%,其他业务0.27% [1] 股东与财务数据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4849.00户,较上期减少9.97% [2] - 截至9月30日,人均流通股为18703股,较上期增加257.28% [2] - 2025年1月至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1亿元,同比减少35.33% [2] - 2025年1月至9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478.81万元,同比减少111.14%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4511.35万元 [2]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汇添富医药保健混合(470006)新进为公司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112.15万股 [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华夏稳盛混合(005450)新进为公司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93.05万股 [2] - 工银医疗保健股票(000831)、工银战略转型股票A(000991)、嘉实医药健康股票A(005303)退出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2]
康龙化成拟13.46亿元收购佰翱得82.54%的股份
智通财经· 2025-10-28 21:03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公司于2025年10月28日与佰翱得股东订立协议,同意收购佰翱得82.54%的股份 [1] - 收购总对价约为人民币13.46亿元 [1] - 收购完成后,佰翱得将成为公司的子公司,由公司直接持有82.54%股份 [2] 被收购方业务概况与协同效应 - 佰翱得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的药物发现阶段,提供以复杂药靶蛋白制备为基础、结构生物学为核心、冷冻电镜解析为优势的服务 [2] - 佰翱得是国内领先、全球少数几家具备从基因到蛋白到冷冻电镜结构全方位服务能力的CRO企业之一 [2] - 其结构分析生物学业务与公司生物科学服务业务具有天然协同性,是公司生物科学业务板块的延伸 [2] - 收购后将佰翱得结构生物学能力与公司生物科学业务板块结合,旨在强化公司生物科学的服务能力 [2] - 佰翱得在蛋白制备领域有多年深耕经验,复杂蛋白制备能力领先业界,收购后其蛋白制备能力将与公司大分子业务板块融合 [3] 收购的战略意义与预期效益 - 收购有助于拓展公司的大分子业务,强化大分子业务板块的早期抗体发现和优化能力,加强各类蛋白和抗体的表达和筛选技术能力 [3] - 佰翱得在特殊蛋白制备、结构解析及虚拟筛选等方面积累的丰富数据将与公司数据互补,通过AI技术平台进行新技术开发与模型训练 [3] - 此举旨在强化公司在AI领域的探索与应用,提升数据解析能力从而提高药物发现服务效率 [3] - 收购有助于补充公司在结构生物学、复杂药靶蛋白制备及分析等方面的技术平台和服务能力 [3] - 收购与公司现有业务平台和客户服务能力构成协同,践行公司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多疗法的核心战略 [3] 财务影响与整合 - 收购完成后,佰翱得及其子公司将根据适用会计准则以成本法合并入账至集团财务报表,预期对集团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4] - 收购的资金运用将对公司财务产生短期及可控的影响,经评估后建议银行贷款是可持续的 [4] - 本次收购不会对公司的现金流量或未来整体营运产生不利影响 [4]
康龙化成(03759.HK)拟13.46亿元收购佰翱得82.54%股份
格隆汇· 2025-10-28 21:00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于2025年10月28日与佰翱得股东订立协议 同意收购佰翱得82.54%的股份 [1] - 收购总对价约为人民币13.46亿元 [1] - 收购完成后 佰翱得将成为公司的子公司 由公司直接持有82.54%股份 [1] 被收购方业务定位 - 佰翱得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的药物发现阶段 [1] - 致力于为全球新药研发机构提供以复杂药靶蛋白制备为基础 以结构生物学为核心 以冷冻电镜解析为优势的药物发现科学研究服务 [1] - 佰翱得是国内领先、全球少数几家具备从基因到蛋白到冷冻电镜结构全方位服务能力的CRO标竿企业之一 [1] 战略协同效应 - 佰翱得结构分析生物学业务与公司生物科学服务业务具有天然的协同性 是公司生物科学业务板块的延伸 [1] - 收购后将佰翱得结构生物学能力和公司生物科学业务板块相结合 进一步强化公司生物科学的服务能力 [1] - 收购后将佰翱得蛋白制备能力与公司大分子业务板块相融合 有助于拓展公司的大分子业务 [2] 能力提升与业务拓展 - 将强化公司大分子业务板块的早期抗体发现和优化能力 加强各类蛋白和抗体的表达和筛选技术能力 [2] - 佰翱得拥有顶尖的硬件配置及科研技术团队 在蛋白制备领域有多年的深耕经验 复杂蛋白制备能力领先业界 [2] - 佰翱得在各类特殊蛋白制备、结构解析及虚拟筛选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数据 [2] 技术整合与效率提升 - 收购后佰翱得的数据与公司数据相互补充 通过公司搭建的AI技术平台进行新技术开发与模型训练 [2] - 将强化公司在AI领域的探索与应用 提升数据解析能力从而提高药物发现服务效率 [2] - 服务全球客户 为公司进一步加强在全球早期生物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地位 [1]
益诺思10月16日获融资买入506.89万元,融资余额7364.1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7 09:36
公司股价与融资融券交易 - 10月16日公司股价下跌1.41% 成交额为5632.90万元[1] - 当日益诺思融资买入506.89万元 融资偿还651.18万元 融资净卖出144.29万元[1] - 截至10月16日 公司融资融券余额合计7364.16万元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1.93% 处于近一年较低水平[1] - 10月16日公司融券交易量为0 融券余额为0元 处于近一年90%分位的高位水平[1] 公司股东与股权结构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386户 较上期减少0.90% 人均流通股为5235股 较上期增加0.91%[2] - 工银医疗保健股票(000831)为第七大流通股东 持股43.94万股 较上期增加7.23万股[3] - 工银战略转型股票A(000991)和嘉实医药健康股票A(005303)为新进第九和第十大流通股东 分别持股35.41万股和34.43万股[3] - 农银医疗保健股票(000913)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003095)和中欧责任投资混合A(009872)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亿元 同比减少38.04%[2] - 2025年1-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518.95万元 同比减少115.88%[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发现金分红4511.35万元[3] 公司基本信息与业务构成 - 公司于2024年9月3日上市 主营业务为提供以生物医药非临床研究服务为主的综合研发服务(CRO)[1]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 非临床研究服务占96.31% 临床研究服务占3.42% 其他业务占0.27%[1]
“夺命实验”调查公布!康龙化成两员工不幸身亡
深圳商报· 2025-09-21 15:28
事故概述 - 康龙化成发生致命安全生产事故导致2名员工死亡 事故涉及创新药项目DT-818用于治疗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现处IND审批阶段 [1] - 事故直接原因为隔离器内氧气浓度降至窒息阈值(<19.5%) 员工未按规定采取防护措施进入隔离器内部 [1] - 公司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被认定为间接原因 [1] 人员处罚与薪酬 - 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楼小强被建议罚款上一年度税前年收入的40% 其2024年度税前薪酬为191.33万元 [1][2] - 张某良 王某辉 陈某哲等人员因未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被建议处以罚款 公司被处以30万至100万元罚款 [1] - 公司创始人楼小强与Boliang Lou 郑北共同创办公司 董事长Boliang Lou 2024年税前报酬为221.3万元 郑北为16万元 [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4.4亿元 同比增长14.9% 归母净利润7.01亿元 同比下降37.0% [3][4] - 扣非归母净利润6.37亿元 同比增长36.7%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08亿元 同比增长28.1% [3][4] - 净利润下滑主要因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 上年同期处置PROTEOLOGIX INC股权产生非经常性收益6.48亿元 [4] 股权变动与市场表现 - 实际控制人郑北质押735万股 占其所持股份46.67%及公司总股本0.41% 同时解除质押761万股 [5][6] - 郑北及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3477万股 占已质押股份比例56.61% [6] - 截至9月19日公司股价报35.01元/股 市值622.55亿元 年内累计上涨近40% [6]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药物发现至开发的全流程一体化服务 主要产品包括实验室服务 CMC服务 临床研究服务及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 [3]
诺思格(301333) - 301333诺思格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2
2025-09-12 16:59
行业回暖与订单趋势 - 市场呈现回暖迹象 CRO行业订单量增加且价格停止下降 [1] - 2025年8月订单量与去年持平并开始回升 与港股生物制药回暖相关 [2] - 上半年新签订单体量同比稳定 合同额和服务费略有增长 [2] - 高端客户因科学性优势出现价格回升趋势 [2] 业务战略与运营表现 - SMO业务覆盖国内主要城市 人员规模约1500人 [2] - SMO战略聚焦长期外企客户 其订单占比高且利润率合理 [2] - 毛利率回升因价格触底及AI技术提升人员效率 [2] - 数统业务毛利率下降主因国内价格下调 海外价格量体稳定 [3] 客户结构与市场动态 - 上半年创新药势头强劲 传统药企发展循序渐进 [2] - 创新药市场转向商业理性投资 预计热度持续更久 [2] - 热门治疗领域包括ADC/CAR-T/PD-1/细胞治疗/GLP-1 [3] - 国内与海外数统业务比例相当 海外采用FTE模式 [3] 资本与投资环境 - 二级市场回暖及BD交易火热正向传导至一级市场 [3] - 客户信心回升/管线重启/融资频率增加 [3] - 产业资本加大对优质产品和项目的投资 [3] - 中国创新药BD后 MNC认可中国数据并倾向与中国CRO继续合作 [3]
博济医药(300404) - 300404博济医药调研活动信息20250827
2025-08-27 17:58
财务与业绩数据 - 2025年半年度临床研究服务收入约2.90亿元,同比增长6.78% [2] - 新增临床研究服务合同额7.52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2] - 2025年半年度新签订单约8.70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4] - 新签订单化药占比50%以上,中药占比20%以上,生物制品占比10%以上 [4] - 截至2025年半年度末,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完毕的收入金额约31.95亿元 [10] - 预期2025年下半年能确认收入约4.80亿元 [10] 业务发展与行业趋势 - 临床CRO业务需求有所回暖,2025年上半年参与竞标的临床项目较去年同期明显增长 [2] - 临床业务订单价格趋于稳定,预计未来随着融资环境好转价格会上升 [2] - 市场上部分小型CRO公司出现运营困难、降薪、裁员、停业或清算,行业集中度预计进一步上升 [3] - 监管审核方对临床试验要求提高,申办方更重视项目质量与效率,预计临床CRO价格水平和毛利率将增长 [8] - 中药CRO业务持续增长,在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下研发热度较高 [11] 研发与项目进展 - 全资子公司华圣制药的"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项目已对外转让 [4] - 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1.2类创新药项目正在洽谈中 [4] - 自研项目包括化药1类新药(如治疗瘙痒的MRGPRX4抑制剂、高尿酸血症、可逆转白内障滴眼剂等) [4][11] - 外用制剂平台研发2类化药和1类中药外用制剂,复杂制剂平台研发微球、纳米晶及脂质体等复杂注射剂 [4] - 与诺泰生物签订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项目(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适应症)均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随访阶段 [6] - GLP-1领域有多个同类型临床项目进行中 [6] 公司战略与规划 - 2025年全年目标营收以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目标为准 [7] - 下半年将推进项目进度、拓展商务订单、控制费用支出,并争取完成部分自研项目转让 [7] - 人员规划根据业务情况新增临床业务人员,整体人员继续增加但不会大规模扩张 [5] - 业务板块协同性逐渐加强,以临床业务为主,发展临床前药学研究和药物评价业务,推进CDMO服务 [10] - 坚持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并购相结合的发展策略,重点考虑并购在疫苗、血液制品等领域有突出优势的临床CRO公司 [10] 客户与市场 - 客户群体主要是传统中大型医药企业,创新药企业占比有所提升 [4] - 临床试验执行周期:一期临床0.5年至1年,二期临床1年至1.5年,三期临床2年至3年,肿瘤等适应症项目周期更长 [10] - 中国临床试验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执行节奏比国外快很多 [10]
智“汇”伙伴走进阳光诺和 共探医药创新千亿蓝海
财富在线· 2025-08-19 17:08
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创新药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明确作为新增长引擎 [2] -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合作总额2024年突破550亿美元 2025年上半年已接近500亿美元 [2] - 美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为中国的30倍 显示中国存在万亿级市场潜力 [3]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阳光诺和累计研发项目超430项 多肽领域3个适应症管线进入临床 [7] - STC007注射液术后镇痛适应症完成二期临床 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 正筹备三期临床 [7] - 公司采用"研发服务+管线培育+新质产业链"战略 [6] 行业趋势与技术变革 - 国内CRO市场持续扩容 行业集中度提升 [7] - 拥有技术优势、平台优势及国际化服务能力的企业将强者恒强 [7] - AI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将重塑CRO行业服务模式与效率 [7] 企业活动与生态建设 - 坤元资产组织智"汇"伙伴参访阳光诺和 深入实验室及管理层交流 [1][4][6] - 活动促进投资者实现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投资的闭环认知 [10] - 平台链接投资者与产业创新力量 构建ABC价值生态(Asset/Bridge/Catalyst)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