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共同体

搜索文档
合力推动协同发展升级
经济日报· 2025-06-10 05:48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 - 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指数从2018年的0.38上升至2023年的0.58 标志着该地区已进入深度协同发展阶段 [1] - 发展重点从"污染治理"转向"产业协同""创新驱动" 最终聚焦"推动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体现全面协同升级 [1] - 交通一体化 生态环境治理 产业协作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1] 新阶段发展重点 - 科技创新是动力 产业协作是支撑 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是重要抓手 [1] - 河北需发挥环京津地缘优势 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 [1] - 北京 天津需深化对河北帮扶 带动河北承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 [1] 现存问题与挑战 - 区域发展不平衡 京津冀在人均GDP 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差距 [2] - 河北经济结构偏传统重工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足 与北京高精尖产业对接存在断层 [2] -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 津冀在中试平台 产业基金等配套环节薄弱 "北京研发 津冀制造"模式尚未完全打通 [2] - 体制机制协同需突破 三地在土地指标 税收分成 环保标准等领域存在政策壁垒 [2] 解决方案与措施 - 唐山通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技术联合攻关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 构建与京津优势互补的创新链 产业链 供应链 [2] - 2025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审议通过《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 提出贯通概念验证 中试转化 强链补链全流程 [2] - 需整合区域创新资源 搭建高效协同创新平台 完善协同创新服务体系 [3] - 持续推进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 实施基础研究合作专项 促进高校 科研院所和企业跨区域联合攻关 [3] - 优化政务服务 破除要素自由流动障碍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3] - 优化企业跨区域迁移登记服务 实现高频事项跨域通办 异地可办 同标办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