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挂钩

搜索文档
别再误会!江苏13市从来就没有“二级财政”之说
新华日报· 2025-07-07 14:42
江苏省经济发展历程 - 江苏省13个市被网友称为"十三太保",2024年有5个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其中苏州2.67万亿元、南京1.85万亿元、无锡1.63万亿元、常州1.08万亿元、南通1.24万亿元,连云港市最低为4663.13亿元 [5] - 1996年宿迁市成立时地区生产总值仅124.88亿元,是苏州1002.14亿元的1/8,到2003年差距扩大到10倍(苏州2801.56亿元 vs 宿迁278.19亿元),2024年差距缩小至5倍多(苏州2.67万亿元 vs 宿迁4801.85亿元) [2][5] - 1996年淮安市地区生产总值173.23亿元,仅为南京682.78亿元的1/4、无锡861.78亿元的1/5 [3] 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 1994年底江苏省委提出"区域共同发展战略",1995年实施《江苏省扶贫攻坚计划》,建立"五方挂钩"机制推进产业、财政、科技、人才"四项转移" [6][8] - 从"南北挂钩"到共建工业园区,如2006年启动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复制苏州工业园区经验,目前已共建6个南北合作园区 [9] - 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统筹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 [7] 基础设施建设 - 2008年江苏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608公里位居全国第一,其中苏北占比超40% [12] - 目前13市全部通铁路动车,拥有9个运输机场、9个A1级通用机场,过江通道建成19座、在建10座 [12] - 全省建成10个亿吨大港和4个百万标箱大港,苏中苏北占据一半 [14] 产业升级与创新 - 苏中苏北借力布局新兴产业,涌现生物医药、新材料、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世界级工程机械制造等新增长点 [18] -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盐城打造"飞地经济"示范区,淮安培育"7+3"先进制造业集群 [15] - 连云港作为长三角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每日开行前往哈萨克斯坦的班列 [14] 对外辐射与合作 - 江苏13市积极参与对口支援援藏援疆及与青海、陕西等省协作,苏中苏北在教育、医疗、农业合作方面发挥作用 [16] - 南京都市圈实现与安徽4市居民公积金互认互贷,徐州与山东枣庄、安徽宿州等经济联系度超60% [16] - "苏超"赛事中外省城市助威现象反映江苏对外辐射力,如湖北黄石球迷感恩兴化市援黄医疗队 [16]
经济随笔丨“苏超”:魅力是竞赛 底色是协作
央视新闻· 2025-06-22 14:12
苏超联赛的热度与影响力 - 常州主场对阵南京的比赛现场观众达到36712人,刷新了苏超纪录[1] - 南京4比0获胜后暂登苏超榜首,引发网友热议并登上热搜[1] - 线上流量激增带动线下赞助商积极跟进,商业价值显著提升[1] 苏超联赛的文化与传播特征 - 联赛魅力源于城市间对抗性,将江苏"十三太保"的竞争关系融入赛事[3] - 赛事设计符合现代足球依托城市文化的规律和互联网社交传播特性[3] - 各城市创造"较劲梗""自嘲梗"形成反差传播,底色是友谊与自信[5] 江苏省区域协作机制 - "南北挂钩"机制运行20余年,苏南五市与苏北五市结对发展[4] - 2.0版本从单向帮扶转向双向赋能,显著缩小区域发展差距[4] - 徐州从省内受援方转变为跨省帮扶安徽淮北的主体[10] 跨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文旅体商围绕苏超形成跨行业链接,政府强调促进深度融合[5] - 赛场外城市间在交通、消费、衍生品等领域形成配套支撑[5] - 常州虽联赛垫底,但在长三角汽车产业链占据重要位置[7] 产业链区域化布局 - 理想汽车供应链呈现显著近地化特征:常州占30%,江苏占50%,长三角占80%[7] - 一级供应商分布:常州32家,江苏省其他地区112家[7] - 政府推动跨区域产业链协作,促进创新要素协同共享[7]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 2025年度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聚焦区域创新能力协同提升[8] - 江苏省提出在三省一市范围内推动市场一体化建设[8] - 发展模式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样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