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原地浸出采铀工艺
icon
搜索文档
助力核电“粮仓”持续充盈
人民网· 2025-09-13 11:45
编者按 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十四五"期间,我国油气与铀矿实现重大找矿突破,探获两个特大型铀矿,夯 实5个大型铀矿基地资源基础,为我国铀矿资源安全奠定了重要基础。 近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生产出"第一桶铀",这标志着我国铀资源开发迈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的新阶段。铀资 源为何重要?如何唤醒"沉睡"的铀矿?科研人员在此过程中攻克了哪些科技难关?本期"瞰前沿"揭秘铀矿采冶背后的"黑科技"。 如何快速精准地开采铀?铀矿含水层厚度大、矿体分散不连续,就像厚厚的蛋糕里镶嵌着很小的铀矿"坚果",注入的化学试剂被严重稀释。此外,地层深处 看不见、摸不着,想靠有限的钻孔准确开采铀矿,难度极大。 0:00 天然铀,是从铀矿石中直接提取的混合物,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被誉为核电"粮仓",铀矿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 的重要基础。掌握先进的铀矿采冶技术,建设绿色、智能、高效的千吨级铀矿山,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进入新世纪,我国铀资源勘查重心由南方硬岩转向北方砂岩,在北方盆地陆续发现和落实了一批超 ...
自主研发的“国铀一号”成套采铀技术让“呆矿”变“宝藏” 助力核电“粮仓”持续充盈(瞰前沿)
人民日报· 2025-09-13 05:57
核心观点 - 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重大铀矿找矿突破 探获两个特大型铀矿并夯实五个大型铀矿基地资源基础[1] - 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生产第一桶铀 标志着中国铀资源开发进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新阶段[1][2] - 自主研发的"国铀一号"成套采铀技术盘活国内数十万吨铀资源 使国内铀矿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2] 铀矿资源重要性 - 天然铀是重要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 被誉为核电"粮仓"[2] - 铀矿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前端 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2] - 掌握先进铀矿采冶技术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创新二氧化碳和氧气地浸采铀理论与方法 使用近中性水溶液解决堵塞问题并提高本质安全度[5][6] - 研发"数字建井"工艺 将井网建造精度由米级提升至厘米级 矿山建设周期由4年缩短至1年[6] - 采用高压水力定向切割技术精准控制化学试剂流向 显著提高资源回收率[6] - 研发U型饱和再吸附铀富集工艺 将铀溶液浓度从每升几毫克富集至每升近百克[6] - 自主研制高吸附量国产化铀提取材料 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重要指标超越[6] - 提出"先铀后煤 时空错开"科学开发方法 研发水力帷幕地浸流场再造与核素迁移控制技术[6] 产能提升与工程进展 - 铀矿山生产能力由单体百吨级提升到单体千吨级[6] -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2022年7月开工 仅一年时间成功生产第一桶铀[7] - 该工程产能规模大、建设标准高、技术先进 提升中国天然铀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7] 资源开发现状 - 铀资源勘查重心由南方硬岩转向北方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已成为中国铀资源最丰富基地[2] - 北方盆地发现和落实一批超大型、特大型和大型铀矿床[2] - 鄂尔多斯盆地矿体地质条件复杂 存在矿体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差、矿层与煤层叠置等特点[2] 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15年国内天然铀需求量将增长3倍 达到目前全球天然铀总产量的一半以上[7] - "国铀一号"技术正推广至内蒙古二连盆地、东北松辽盆地和新疆伊犁盆地等铀矿资源开发[7] - 技术将支撑建成新一批天然铀生产基地 实现中国天然铀产能大幅增长[7] - 未来技术将走出国门 推广到中亚、非洲等地[7] 核电发展背景 - 中国核电总体规模居世界第一[7] -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8] - 为实现"双碳"目标 未来中国需要4亿至5亿千瓦发电装机规模作为能源补充[8] - 核电在全生命周期单位碳排放量中极低 具有高效、稳定特征[8] - "华龙一号"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100亿千瓦时 相当于每年等效减排二氧化碳800多万吨[8]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首桶铀产出
科技日报· 2025-07-14 07:25
项目概况 - 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功生产出第一桶天然铀产品 [1] - 项目建成后将为国家能源安全与核工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1] - 铀资源是核能发电的核心燃料,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并广泛应用于核医学、农业辐照育种、食品工业保鲜及自动控制等领域 [1] 技术创新 - 采用国际领先的原地浸出采铀工艺,通过地表钻孔向地下矿层注入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溶浸液,使铀元素在地下直接溶解 [1] - 成功解决了低品位高渗透矿床、溶浸流场再造等砂岩铀矿地浸开采的世界性技术难题 [1] - 相较于传统采铀方式,新技术效率更高,更适用于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资源开发 [1] 智能化建设 - 建成了国内首个地浸铀矿山智能化远程管控中心,实现"千里之外,一键采铀"的远程管控新模式 [2] - 建立了地浸大数据智能分析中心,通过对海量生产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挖掘,精准分析抽注液量、铀浓度及关键元素变化趋势 [2] - 实现了生产的精准控制和节能降耗,为生产决策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2] 建设进度 - 项目于2024年7月12日开工建设,仅用一年时间即成功产出产品 [2] - 创下国内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新速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