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重要性

搜索文档
ESG信披应用指南发布,财政部强化双重重要性、价值链信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21:03
政策发布与框架 - 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包含9个核心问题,涵盖价值链、报告主体、重要性评估等关键领域 [1] - 应用指南起草坚持三大原则:细化基本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体现中国特色,显著提升ESG实践可操作性 [1][3] - 基本准则与ISSB的IFRS S1在信息质量特征和披露要素上总体衔接,气候准则与IFRS S2在框架和技术标准上衔接 [2] 国际趋同与中国特色 - 应用指南吸收ISSB的S1随附指南未纳入基本准则的部分,保持国际趋同,同时赋予价值链、报告主体等概念本土化定义 [2][3] - 明确对标ISSB的S1准则,但将"影响重要性"提升至与"财务重要性"同等地位,要求企业兼顾经济与环境社会效益 [6][3] - 行业指南制定已启动,覆盖电力、钢铁、煤炭等9个高碳行业,以解决气候准则的行业适用性差异问题 [5] 企业实践与挑战 - 应用指南首次系统探讨ESG因素与财务报表的关联,为投融资决策划定财务穿透分析逻辑 [3] - 企业需在业务模式或价值链发生重大变化时重新评估可持续风险机遇范围,动态调整披露内容 [10] - 范围3碳排放(价值链排放)占零售消费品行业总排放90%,但数据统计面临技术管理双重挑战 [11][12] 价值链管理 - 应用指南首项问题聚焦价值链披露,要求企业以"提供重要信息"为判断依据,不强制规定范围但需明确边界 [9][10] - 央国企通过供应链ESG要求倒逼上下游协同减碳,形成绿色供应链管理机制,2023年被称为"供应链ESG元年" [11] - 大企业作为"链主"通过绿色供应链带动中小企业减碳,为产业链低碳转型提供可行方案 [12] 行业动态与配套措施 - 上交所发布ESG评级专项行动方案,推动企业针对评级机构关注议题加强披露,避免因数据缺失导致评级偏低 [6][7] - 行业指南制定成为下一阶段重点,需解决不同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技术适用性问题 [5] - ESG评级与信披呈"上下游"关系,企业需结合主流评级议题清单优化披露策略以提升评级表现 [7][8]
45.68%! A股公司ESG报告披露率创新高
上海证券报· 2025-05-17 04:09
ESG报告披露情况 - 2024年度共有2468家A股公司披露ESG报告,较2023年度增长16.8% [1] - 披露率为45.68%,较上一年度增加6.68个百分点,首次突破45%大关 [1] - 所有行业ESG报告披露率均超30%,银行业实现100%披露,非银金融业达86.59% [4] - 钢铁、煤炭、房地产等12个行业披露率超过50%,机械设备行业最低为30.31% [4] ESG报告质量提升 - "双重重要性"分析框架首次广泛应用,贵州茅台、复星医药等龙头企业率先采用 [2] - 约200家上市公司选择第三方鉴证,占比8.1%,较2023年7.1%有所提升 [2] - 碳排放信息披露率持续走高,推动ESG信息披露质量结构性突破 [3] - 沪深300等头部企业系统披露议题筛选矩阵及利益相关方调研结果,能源化工行业引入气候变化情景分析 [2] 强制披露执行情况 - 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指数成分股公司披露比例均超过96% [5] - 创业板指成分股公司披露率为80%,远高于A股平均水平 [5] - 强制披露样本公司中仅27家未公布ESG报告 [5] 现存问题与改进建议 - 部分上市公司对"双重重要性"议题判断不够准确,需引入专业评估模型 [5] - 企业应避免以图片形式披露关键数据,影响AI技术的信息提取效率 [5] - 部分公司长期战略与短期ESG目标存在冲突,资源投入不足 [6] - 建议强化报告完整性与真实性,增加量化指标提升可比性 [6] - 需建立统一量化指标体系,制定差异化披露标准聚焦实质性议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