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SG报告
icon
搜索文档
2024年度A股上市公司ESG治理和信披九大盘点
全景网· 2025-07-17 17:37
ESG信息披露进展 - 2469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独立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占全部A股的45.6%,同比增长17% [1] - 华证大盘指数ESG报告披露率最高达90.3%,中盘、小盘、微盘指数分别为66.6%、38.8%、19.4% [2] - 金融行业ESG报告披露率居首达91.1%,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紧随其后为76.5%和59.7% [2] ESG评级分布 - 62家上市公司获AAA评级占全部A股1.1%,金融、工业、医疗行业分别以14家、12家、10家位列前三 [3] - 264家上市公司获AA评级占全部A股4.9%,显示ESG管理绩效改善 [3] ESG治理架构 - 超1350家A股上市公司设立ESG相关委员会或工作小组,其中967家设立委员会,376家设立工作小组 [4] - 华证大盘指数中63.8%公司设立ESG治理架构,金融行业以63.4%的设立比例领先各行业 [4] 碳排放数据披露 - 185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碳排放数据占全部A股34.3%,同比增长超40% [6] - 范围三碳排放披露率仅5%,金融行业以23%的披露率表现最佳 [7] - 273家上市公司明确碳中和远期目标,同比增长27.6%,其中109家同时设定中期减排计划 [7] 现金分红情况 - 3759家上市公司实施2024年现金分红方案,合计金额达2.3万亿元同比增长18.3%,整体分红比例48% [8] - 超800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进行两次分红 [8] 央国企ESG表现 - 央国企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率达75.4%,显著高于非国企的33.8% [9] - 377家国企获A级以上评级占全体央国企24.5%,高于全市场15.8%的水平 [10] - 央国企碳排放数据披露率为60.4%,但范围三披露率和双碳目标披露率偏低 [10]
保利集团首次发布经营管理纲领性文件和全矩阵社会责任报告
新浪科技· 2025-07-15 11:40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发布《保利基本准则》作为经营管理纲领性文件,构建"144N"整体架构,包含1个共同愿景、4项核心原则、4个主要目标及11个关键管理领域和"N"项细则 [1][2] - 公司提出高质量发展"金字塔"模型,锚定"三基定盘、四驱领航、多域共拓"产业体系,布局"十五五"规划 [1] - 公司将拓展大物业、大健康、新智造、新材料等产业,赋能"衣食住行用"消费新场景 [1] 品牌与社会责任 - 公司公布品牌引领行动优质子品牌,包括保利物业、保利剧院等十个子品牌,强化品牌协同效应 [2] - 公司首次以"1+N"形式发布集团公司及主要二级公司社会责任/ESG报告 [2] 创新与产业升级 - 公司强调发挥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引领作用,加快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 [1] - 公司计划持续推进固链补链强链塑链,打造新质生产力新高地 [1] 管理理念 - 公司提出以务实精神、创新思维、系统观念、精益理念为核心原则,将"红蓝基因"转化为管理指南 [2] - 公司强调内修管理之道培育内在韧性,外塑品牌声誉激发价值锚点,融汇发展合力夯实长久动能 [1][2]
2025年ESG报告合规与鉴证:全球政策趋势与企业应对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6-11 09:21
ESG报告与鉴证的核心观点 - 全球可持续投资总额在2022年突破35万亿美元,较两年前增长15%,ESG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1] - ESG报告编制与鉴证体系不仅是合规要求,更是赢得投资者信任和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 [1] - ESG由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大维度构成,共同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 ESG的核心内涵与生态体系 - **环境维度**:关注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 **社会维度**:聚焦员工权益、供应链责任、社区参与等利益相关方关系 [2] - **公司治理维度**:涉及董事会结构、信息披露透明度、合规管理等内部管理体系 [2] - ESG生态系统包括政府政策引导、投资者资金配置、评级机构评估和认证机构鉴证服务 [2] -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IFRS S1/S2准则为全球企业提供统一披露框架 [2] 全球政策趋势 - **欧盟**:2023年实施的《可持续报告指令》(CSRD)覆盖超5万家在欧上市企业,违规企业可能面临营收2%的罚款 [3] - **美国**:SEC强化气候信息披露要求,企业需公开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和气候风险评估 [3] - **中国**:对上市公司ESG披露要求逐步收紧,上证180、科创50等指数样本公司需强制披露 [3] -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2021版标准覆盖78%的全球头部企业,强调报告的实质性和利益相关方参与 [3] 企业面临的挑战 - **内部协同难题**:ESG报告需跨部门协作,如供应链数据收集暴露管理短板 [4] - **指标量化困境**:社会维度指标(如员工满意度)难以量化,行业标准差异显著 [4] - **评级差异风险**:全球600多家ESG评级机构方法论不同,导致同一企业评级结果悬殊 [5] - **资源投入压力**:中小企业编制国际标准ESG报告可能需投入数十万元 [6] 破局之道 - **顶层设计**:制定可量化ESG目标(如2030年碳减排40%)并纳入绩效考核 [7] - **数据治理**: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系统,引入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碳排放 [9] - **外部合作**:选择国际资质认证机构(如遵循AA1000标准)增强报告可信度 [11] - **沟通传播**:通过官网、年度报告等渠道公开ESG成果,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13] 未来趋势 - **标准趋同化**:ISSB、GRI等国际标准普及将减少企业“多重合规”负担 [14] - **技术智能化**: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将应用于数据采集与验证 [15] - **价值显性化**:MSCI ESG评级AAA级企业平均融资成本比CCC级企业低1.5个百分点 [15] ESG投资发展 - 2020-2023年全球ESG基金净流入资金超1.5万亿美元,ESG投资从责任理念发展为主流策略 [25] - ESG表现优异的企业具备更强风险抵御能力和长期价值创造潜力 [25]
ESG 报告合规与鉴证:全球政策趋势与企业应对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6-01 19:41
ESG概述 - ESG已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包含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 [1] - 2022年全球可持续投资总额超35万亿美元,2020-2023年全球ESG基金净流入超1.5万亿美元 [1][21] - ESG生态圈涵盖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投资者、实体企业、评级机构等多元主体 [19] 全球政策趋势 - 欧洲2023年实施CSRD指令,要求超5万家企业披露ESG信息 [25] - 美国SEC自2022年强化气候信息披露,要求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26] - 中国逐步提高上市公司ESG披露要求,上证180、科创50指数样本公司强制披露 [27] - GRI 2021版标准覆盖全球78%头部企业,ISSB发布IFRS S1/S2提供全球统一框架 [28][2] 行业差异与框架 - 能源行业侧重温室气体排放,金融行业侧重客户ESG内容披露 [32] - 主流报告框架包括GRI标准(通用+行业特定)、SASB标准(财务关联性) [36][37] - 环境信息披露需涵盖温室气体核算、资源效率评估、环境风险管理三方面 [40][42] 企业实施挑战 - 面临跨部门协作困难、资源投入大(中小企业尤甚)等内部问题 [3] - ESG指标量化难度高,评级标准不统一影响可比性 [3] - 解决方案包括建立ESG管理体系、按国际框架提升披露质量、开展第三方鉴证 [4] 鉴证与案例 - ESG鉴证流程含风险评估、数据验证、现场观察、结论形成四步骤 [48] - ICAS英格尔认证提供AA1000标准审验服务,合作客户含南方电网、富士康等企业 [4][8][9] 未来趋势 - ESG合规要求趋严,数据收集将智能化,标准有望进一步趋同 [4] - ESG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地位提升,推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同发展 [4]
从CSR到ESG:一场“面子”与“里子”的博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20:40
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趋势 - 截至5月29日共有2461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ESG相关报告同比增加其中396家从社会责任报告改为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1][3] - 2023年仅1008家A股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024年改为ESG报告的396家中125家Wind ESG评级上升47家下降津药药业神州数码江苏有线评级提升显著[1][6] - 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成分股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被要求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或《ESG报告》其他公司命名无强制要求[3] ESG报告内容升级 - 津药药业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较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篇幅和实质性议题披露更完整江苏有线新增ESG绩效数据[1][7] - 社会责任报告侧重短期社会影响和公益ESG报告则强调长期战略量化非财务信息及国际标准接轨[4][7] 企业披露行为分析 - 612家公司仍选择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原因包括ESG能力不足资源有限或业务对ESG影响较小[5] - 报告改名促使企业更重视ESG工作评级下降可能因标准理解偏差或问题暴露而非表面功夫[7] 行业命名偏好 - ESG相关报告命名多样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ESG暨社会责任报告"等监管未强制统一名称[3] - 可持续发展报告因适用范围宽泛更受上市公司青睐[1][4]
45.68%! A股公司ESG报告披露率创新高
上海证券报· 2025-05-17 04:09
ESG报告披露情况 - 2024年度共有2468家A股公司披露ESG报告,较2023年度增长16.8% [1] - 披露率为45.68%,较上一年度增加6.68个百分点,首次突破45%大关 [1] - 所有行业ESG报告披露率均超30%,银行业实现100%披露,非银金融业达86.59% [4] - 钢铁、煤炭、房地产等12个行业披露率超过50%,机械设备行业最低为30.31% [4] ESG报告质量提升 - "双重重要性"分析框架首次广泛应用,贵州茅台、复星医药等龙头企业率先采用 [2] - 约200家上市公司选择第三方鉴证,占比8.1%,较2023年7.1%有所提升 [2] - 碳排放信息披露率持续走高,推动ESG信息披露质量结构性突破 [3] - 沪深300等头部企业系统披露议题筛选矩阵及利益相关方调研结果,能源化工行业引入气候变化情景分析 [2] 强制披露执行情况 - 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指数成分股公司披露比例均超过96% [5] - 创业板指成分股公司披露率为80%,远高于A股平均水平 [5] - 强制披露样本公司中仅27家未公布ESG报告 [5] 现存问题与改进建议 - 部分上市公司对"双重重要性"议题判断不够准确,需引入专业评估模型 [5] - 企业应避免以图片形式披露关键数据,影响AI技术的信息提取效率 [5] - 部分公司长期战略与短期ESG目标存在冲突,资源投入不足 [6] - 建议强化报告完整性与真实性,增加量化指标提升可比性 [6] - 需建立统一量化指标体系,制定差异化披露标准聚焦实质性议题 [6]
上市银行密集披露期来临,可持续信息披露面临哪些挑战?
第一财经· 2025-04-28 18:16
ESG信息披露现状 - 2024年是中国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起点之年,2025年将是制度建设与市场准备的关键一年 [1] - A股和H股上市的58家中资银行中,超过半数披露了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1] - 商业银行ESG报告披露内容更加丰富多元,但标准化和规范化亟待提高 [1] ESG信息披露面临的挑战 - 商业银行遇到的披露难题包括投融资碳排放核算、多头监管和标准不统一、企业配合度低、数据可靠性不足 [1] - 社会对ESG的认知存在误区,过于关注经济收益而忽略其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 [2] - 金融机构及相关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ESG核算与披露标准,导致信息披露口径不一致,缺乏可比性 [2] - 银行面临多种标准、多头监管以及互操作性问题,尤其是跨境上市或在境内外不同交易所上市的银行主体 [3] - 中资金融机构需满足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财政部等多重监管要求,存在多种标准和框架需要遵循 [3] 政策引导与第三方力量 - 从国家治理层面支持ESG信息披露,数字化和智能化对银行形象提升至关重要 [3] - 政策层面需引导从半强制性要求向强制性要求过渡 [4] - 中小银行在碳测算等专业工作方面面临较大压力,成本较高,需借助第三方技术支持进行自愿信息披露 [4] - 银行需将信息披露转化为实际价值,落实到业务层面,为银行及其客户创造实际价值 [4] 未来发展方向 - 银行需将非财务信息转化为内部能够识别的授信指标、风险评价定价依据和模型,并融入相关业务 [5] - 推进气候风险披露需平衡"主动披露"与"被动披露"的关系,逐步提高强制性披露标准的要求 [5] - 需在"披露内容"与"披露方式"之间找到平衡,明确披露重点内容,注重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广度 [5] - 需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有机结合 [5]
从披露到治理:AI驱动企业ESG价值链升级
中国证券报· 2025-04-28 05:02
AI技术与ESG管理的融合 - AI技术成为企业完善ESG信息披露、搭建ESG管理平台的创新工具,帮助企业推动业务可持续发展 [1] - 国电电力发布首份借助AI技术编制的ESG报告,利用鲸牛ESG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提升ESG数据可靠性 [1] - 运用AI技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信息披露成本,减少对专业ESG分析师的依赖,减少重复性人力投入 [1] AI技术在ESG治理中的应用 - 科大智能依托生成式AI与工业物联网打造"ESG+AI"创新平台,优化能源管理并提供"智慧工业"解决方案 [2] - 华新水泥研发AI等数字化技术与建材生产协同应用,通过智能化控制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2] - 中国平安建立CN-ESG智慧评价体系,通过AI-ESG平台为ESG风控、模型构建、投资组合管理提供智慧化工具 [2] - 凯恩股份将AI技术融入制造业生产流程,构建"ESG+AI"的生产责任体系,实现产线布局一体化、产品制造自动化和生产控制云端化 [2] AI技术在节能减排和业务效率提升中的作用 - 78%的企业计划在2025年增加AI技术投入,资金将重点流向生成式AI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管理、合规审核等与ESG紧密相关的领域 [3] - 金蝶国际借助AI技术实现废钢验质和企业碳资产管理,废钢料型识别准确率超90% [3] - 万国数据利用AI技术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通过智能算法实时调控运营工况 [3] - 联想集团与生态环境部共建AI技术应用平台,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议题中贡献科技力量 [3] AI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 - 顺丰利用自研的"丰知"物流大模型赋能绿色AI物流供应链,在路径规划和装箱等场景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 [4] - 中银香港在智能防欺诈平台基础上不断训练AI应用,提升交易监控能力,系统可发出短信提醒可疑交易 [4] - 中国平安的"平安天枢智拓平台"通过融合ChatBI、知识图谱、因果推理等AI技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精度超92% [4][5] AI技术安全应用与伦理治理 - 企业需要考虑获取数据的合法合规性,规范数据使用的安全边界,AI技术应用带来了数据合规和隐私保护的新挑战 [5] - 金蝶国际成立算法安全工作室,管控AI风险,建立科技伦理审查机制,制定《算法科技伦理审查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 [6] - 中国平安发布《平安集团AI伦理治理政策声明》,从数据使用、算法研发、行业应用三方面制定伦理目标,成立AI伦理委员会等机构 [6]
万得重磅首推ESG强制信披指数和ESG报告指数
Wind万得· 2025-04-22 06:34
万得ESG指数发布 - 万得推出国内首只ESG强制信披指数与首只ESG报告指数,响应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和《编制指南》,旨在帮助投资者跟踪ESG信披企业表现并推动ESG投资生态完善 [1] ESG强制信披指数(866619.WI) - 样本选取《指引》要求强制披露ESG报告的公司,包括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成分股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共471家入选 [2] - 基日为2018年12月28日,基点值1000,近一年(2024/4/17-2025/4/16)年化收益11.53%,年化波动27.79% [2] - 最新交易日(2025/4/16)数据显示:近一年累计回报11.53%,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的7.45% [4] ESG报告指数(866618.WI) - 样本覆盖沪深北交易所全部A股中发布2023年度ESG独立报告的公司,共2226家入选 [5] - 基日同为2018年12月28日,基点值1000,近一年年化收益19.17%,年化波动28.88% [5] - 近一年累计回报19.17%,远超沪深300指数的-1.83% [7] Wind ESG评级体系 - 评级体系基于ESG内涵,接轨国际标准并结合中国政策现状,覆盖A股、港股上市公司及公募信用债主体 [9] - 模型包含管理实践(环境、社会、治理3大维度,28个议题,500+指标)和争议事件(新闻舆情、法律诉讼等)两大支柱 [14][17] - 特色方法包括争议事件动态追踪、环境风险穿透分析,数据库覆盖12,000+公司主体和10,000+公募基金,含2017年至今20,000+数据源的全量底层数据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