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搜索文档
“三夏”麦秸大变身:五河县年发2.5亿千瓦时绿电 供20万吨蒸汽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10:17
秸秆资源化利用 - 五河县麦收秸秆年转化2.5亿千瓦时清洁电力和20万吨蒸汽热源,实现"变废为宝"生态循环 [1] - 上海电气(五河)生物质热电公司年收储秸秆45万吨,高峰期日处理120车秸秆 [1] - 秸秆通过破碎、掺配等工序转化为绿色电能,满足五河县上万家庭全年用电需求 [1] 生产工艺与技术 - 公司采用750℃流化床锅炉燃烧秸秆,年消耗40万吨生物质秸秆及农林废弃物 [1] - 通过技改将入炉燃料秸秆比例提升至90%以上,单机组年运行8000小时 [1] -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升级使供热效率提升10%,年输送20万吨工业蒸汽 [2] 多元化能源供应 - 项目年发电量达2.5亿千瓦时,同时提供350℃高温蒸汽全年不间断供应 [1][2] - 配套供热管网覆盖园区20余家企业,形成"供电+供热"产业模式 [2] - 能源供应服务周边纺织、食品等产业园关键生产工序 [2]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项目实现环保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1] - 为五河园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更多秸秆资源化利用 [2] - 建立完整绿色产业链,将田间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 [1]
小麦丰收 科技助力 非遗也来凑热闹
央视网· 2025-06-07 12:40
小麦收割进展 - 河北省3300多万亩冬小麦大规模机收从6月6日开始 预计22日前后基本完成 [1] - 邯郸市大名县冬小麦种植面积82 95万亩 位居河北省前列 7日开始大规模机收 [1] - 大韩道一大队村1800亩小麦进入大规模机收阶段 300亩麦田中有3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同时作业 [3] 科技应用与效率提升 - 收割机搭载北斗定位系统 实现厘米级定位 减少漏收 麦茬高度控制在10厘米 [4] - 单台收割机每天可收割200多亩 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0% 1800亩地2-3天可完成收割 [6] - 大名县投入2000多台联合收割机 机收率达100% 组建10支农机检修队保障作业 [9] 秸秆综合利用 - 大名县配备220余台打捆机和搂草机 预计完成20万亩11万吨秸秆收储 [8] - 秸秆被打包成400多公斤的"麦秸包" 用途包括牲畜饲料 造纸原料 生物发电燃料 [8][10] - 部分秸秆用于制作草编工艺品 大名县启动"草编非遗+助残"项目 带动残疾人就业 [12][14] 产量预测与农事安排 - 大名县测产结果显示 预计小麦亩产达542公斤 较去年有所增长 [9] - 大名县小麦收割预计11日结束 后续将进行65万亩玉米播种 [9]
回收的废旧手机去了哪里?如何变废为宝?一文了解
央视新闻· 2025-04-28 23:51
市场规模与现状 - 2024年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 [1] - "十四五"期间国内手机闲置总量预计达60亿部 信息安全担忧是影响回收的主因 [1][3] 回收模式与技术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提供两种手机回收方案:免费密封寄送粉碎或付费当面粉碎(100元/次) [5][18] - 采用2000瓦密封式粉碎机处理主板 粉碎程度需平衡环保与运输需求 [7] - 顶吹熔池熔炼技术为国内外废电路板处理首例 贵金属回收率高出行业10% 加工费达2600元/吨 [14][16] 回收处理流程 - 回收手机经专用邮政快递至广东汕头贵屿镇 拆解环节全程录像 分类存放后盖/电池/屏幕等部件 [8][10] - 主板碎片经1300℃熔炼形成铜锭(500-600公斤/块) 含铜90%、金100-200克/吨、银含量为金10倍 单块铜锭价值8-10万元 [14] 经济价值分析 - 5万部手机可产1吨电路板 熔炼后铜锭价值约36万元 折合单部手机回收价值仅7元 [19] - 当前模式用户无法获得现金收益 因需覆盖物流与加工成本 [19] 行业布局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为"国家队" 建立回收-拆解-熔炼一体化链条 2023年10月成立后已向全国省会城市推广示范项目 [8][19] - 2024年4月绿色投资公司与电子电器公司在深圳揭牌 聚焦电子电器高值化利用 [19]
仨理工科女生易拉罐巧做“凤冠”变废为宝
中国青年报· 2025-04-28 07:48
环保创意与传统工艺融合 - 安徽工业大学3名大一女生耗时4周用20个废弃易拉罐制作珠翠凤冠,融合传统美学与环保理念,在校园和网络引发关注[1] - 创作源自学校"创造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开发"课程作业,要求利用废品再造新物,同时团队对传统工艺有共同热爱[1] - 课程通过"每日一设想、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1] 材料与工艺创新 - 使用易拉罐金属质感模仿传统金属饰品效果,蓝色翠羽部分通过裁剪、喷漆模仿点翠工艺,凤凰纹样需绘制、裁剪、喷涂金漆并镶嵌立体鳞片[2] - 创新采用快递包装泡沫小球仿制珍珠配饰,借鉴景泰蓝掐丝珐琅技法用金属细丝装饰翠羽边缘以增强层次感[2] - 凤冠形制参照明代样式,融入艺术家王依雅《繁空录》设计元素,并通过历史文献雕琢细节[3] 制作挑战与非遗传承思考 - 制作过程中面临胶水控制不当导致漆色脱落、挑牌承重问题等挑战,最终通过铁丝加固解决[3] - 团队认为传承非遗需融入现代理念而非简单复刻,用易拉罐制作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形式[4] - 尽管简化工艺,团队仍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的复杂性和非遗传承人的匠心[4] 传统美学内涵与传播价值 - 凤冠采用红、金等象征吉祥的鲜艳色彩,龙凤云纹承载美好寓意,线条设计展现独特艺术韵味[4][5] - 短视频平台千万级粉丝量显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热潮,团队认为数字媒介能助力非遗在当代找到新传承人[5] - 作品超越课堂作业意义,承载环保理念与传统工艺现代转化的双重价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