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搜索文档
岳阳兴长(000819)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中报业绩承压 加速建设第二增长极
新浪财经· 2025-08-26 08:37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5.29亿元 同比下滑19.17% [1]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0.29亿元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业总收入4.66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0.43亿元 [1] 行业环境 - 国际油价呈现颓势 布油均价同比下滑2.55美元/桶 降幅15.05% [2] - 汽油市场均价8339元/吨 同比下跌8.03% [2] - MTBE价格同比下滑18.56% 工业异辛烷价格同比下滑6.35% [2] 业务板块表现 - 能源化工板块营收7.68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43.79% [2] - 公司为两湖地区最大MTBE和工业异辛烷生产商 承受巨大业绩压力 [2] - 部分装置出现亏损运行状况 [2] 费用与现金流 - 销售费用率1.04% 管理费用率4.23% 财务费用率0.24% 研发费用率1.92% [3] - 四项费用率分别同比上升0.12/1.41/0.21/0.61个百分点 [3] - 管理费用率增幅较大 主要因检修导致折旧摊销费用增加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4亿元 [3] 融资与流动性 - 从商业银行取得授信额度满足营运资金需求 [3] - 筹资活动流入现金3.76亿元 [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维持在2.73亿元 [3] 战略转型进展 - 积极向新材料和节能环保行业转型 [4] - 布局高端聚烯烃、煅烧石油焦、特种酚、VOCS治理等多个新兴行业 [4] - 茂金属聚丙烯(mpp)为新材料行业拳头产品 [4] 生产装置状况 - 子公司惠州立拓完成两个多月装置检修 于6月下旬重新开工生产 [4] - 加速推进配套原料及产品优化项目单元建设 [4] - 计划打通与东粤化学废塑料资源化项目的绿色丙烯原料应用链条 [4] 未来发展展望 - 惠州立拓锚定四季度单季度盈利目标 [4] - 高端聚烯烃项目具有广阔进口替代空间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6/1.05/1.69亿元 [5] - 对应EPS分别为0.15/0.28/0.46元 [5]
看浙江三“变”(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26 06:27
能源转型项目 - 舟山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利用海底涡轮机组将海水涨落转化为绿色电力 [1] -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全面投运 包含6.25兆瓦级风机 2024年累计发电超4000万千瓦时 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2.4万吨 [2] - 港区大型设备电气化覆盖率达100% 集卡电动化率预计年内超80% 实现源端清洁化、终端电气化、调控智慧化 [2] 氢能产业应用 - 嘉兴港区投运100辆氢能集卡 每年较传统燃油车节约成本约300万元 减少碳排放约5000吨 [3] - 氢能集卡特别适合港口作业 因不会因反复制动耗能 附近化工产业提供工业副产氢可管道直输加氢站 [3] - 64标准箱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即将下水运营 形成"制储运加用"氢能全产业链 [3] 制造业转型升级 - 湖州"转型金融贷"助力鸿昌铝业改造生产线 实现节能提效 [1] - 绍兴上虞区通过腾笼换鸟策略 关停高能耗企业 整合土地建设特色产业园 2024年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4] - 湖州长兴县经过两轮整治 铅蓄电池产业跃升为新能源电池产业 企业数量从175家减少至16家 产值增加14倍 [6] 零碳园区建设 - 杭州茧SPACE产业园通过光伏发电、设备改造、资源回收和购买碳汇 实现从年排放1771吨碳到"零碳"转型 [1] - 丽水经开区整宗回购或处置43家低效工业企业 盘活716亩工业用地 推动绿色制造发展 [6]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开展"秸秆变航油"研究 秸秆还可转化为农用地膜和特种纸 已搭建中试放大装置 [7] - 台州大陈岛"蓝色循环"模式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 塑料瓶每个0.2元 破旧渔网每公斤5元 居民每月靠捡拾垃圾增收1000多元 [7] - 浙江累计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5.8万吨 减少碳排放5.22万吨 废弃物被制成服装、文具等产品 [7] 绿色经济成效 - 浙江形成一批产值百亿元再生资源产业 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风尚 [8] -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2024年前7月集装箱吞吐量达747.82万标准箱 同比增长14.66% [2] - 绿色发展被视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8]
变“废”为宝 生活能源的“重生”之路
人民网· 2025-08-13 19:01
科技强国建设 - 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人民网联合策划"见证科技之路"主题报道,聚焦国家科技战略政策、重要科技奖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1] - 报道旨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 制造业环保创新 - 制造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产生废水、废电池、生活垃圾等副产品,对环境造成压力 [3] - 中国企业正通过创新技术实现变"废"为宝 [3]
19块9一只的烤鸭里,藏着西方学不会的中国魔法
36氪· 2025-08-07 11:57
烤鸭产业链的崛起 - 中国街头和商超出现大量19.9元的低价烤鸭,背后是高效的产业链支撑[1] - 烤鸭卷专门店兴起,主打20元以下的烤鸭卷,被称为"鸭圈蜜雪冰城"[1] - 低价烤鸭选用樱桃谷鸭,2022-2023年占据白羽肉鸭市场60.5%份额[5] 樱桃谷鸭的养殖优势 - 樱桃谷鸭45天可长到6斤以上,比白羽鸡5斤更高效[6] - 饲料转化率高达2:1,比生猪养殖效率高50%[5] - 25天即可出栏3斤的轻量级鸭,周转率是白羽鸡的1.8倍[7][8] - 无需使用激素,抗病力强且激素成本过高[6] 鸭产业链的极致开发 - 中国将鸭子开发到极致,鸭绒价值50元,鸭舌鸭脖30元[13] - 鸭肉仅占整鸭价值的25%,批发价7-8元/只[13] - 各部位分别加工:鸭绒、卤味、出口鸭肝、火锅食材等[12] - 香酥鸭利润率达36%,采用"刀片模式"盈利[13] 产业集群与效率提升 - 山东智能鸭棚1人可管理6万只鸭/天[15] - 河南现代化鸭厂每秒宰杀9只鸭[15] - 山东临沂形成完整产业链,减少中间损耗[16] - 产业集群效应类似硅谷科技产业[17] 加工细分与创新 - 鸭胚加工细分到冷冻鸭坯、成品鸭坯、家庭版等[18] - 盒马推出平民烤鸭套餐,降低消费门槛[18] - 中国羽绒产量占全球80%[12] 中国制造的"变废为宝"能力 - 小龙虾开发成夜宵、调味酱、甲壳素[19] - 玉米芯加工成木糖醇、活性碳等,全球产能占30%[19] - 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湿垃圾生产生物质甲醇[19] - 垃圾发电厂因原料不足开始挖掘填埋垃圾[20]
让工业固废“变废为宝”(弘扬科学家精神·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05 06:39
程芳琴(后排左三)带领团队开展样方调查研究。 山西大学供图 人物小传 程芳琴,1964年7月生,山西临猗人,国家卓越工程师、山西大学原副校长,国家环境保护煤炭废弃物 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她长期致力于工业固废处理与处置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 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她带领团队 发明的"以废治废"煤矸石堆场无害化处置集成技术,实现了煤矸石等工业固废的规模化消纳。 在工业发展进程中,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日益增加。煤矸石、粉煤灰……这些固体废物,在山西大学教 授程芳琴看来,都是放错位置的"宝贝",可以回收利用,也可以提炼有价元素,做成新材料。煤矸石高 效利用实现系列突破、多个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落地……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程芳琴在工业固废 利用领域的深耕。 近30年来,程芳琴带领团队聚焦煤、电、冶等产业中产生的工业固废处理处置问题,致力于工业固废的 低碳化、高值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当前我国工业固废处理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 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山西大学,与程芳琴进行了交流。 "让工业固废逐步从环境负担转化为可 ...
“变废为宝”鼓了百姓“钱袋子” 鲜活实践成撬动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绿色杠杆”
央视网· 2025-08-03 16:40
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 - 内蒙古乌梁素海150平方公里芦苇荡通过生态治理实现变废为宝 过去被视为水质负担和火灾隐患的芦苇现成为绿色杠杆 [1] - 芦苇在春夏是生态功臣 净化水质并为鸟类提供栖息地 但秋冬若不及时收割会引发火灾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3] - 当地引进板材企业将芦苇加工成无醛环保板材 经过14道工序实现资源化利用 2023年起已形成产业化规模 [5] - 芦苇产业化带动就业 仅一家板材企业就提供150个直接岗位 并促进大量间接就业 [7] - 乌梁素海每年产出5万至10万吨芦苇 资源化潜力巨大 [9]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江西新余2019年启用N2N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将上游养殖废弃物转化为沼气和肥料 反哺下游种植业 [10] - 新余渝水区年产生猪75万头 畜禽粪便12.5万吨 尿液29.5万吨 过去养殖户处理成本每吨15元 现降至3元/吨 [14] - 废弃物处理产生沼气用于发电 沼液制成液态肥料 沼渣加工为有机肥 形成完整生态产业链 [14] 城市资源循环利用 - 上海虹口区蔷薇里小区利用1000个废旧餐盒制成再生环保椅 原材料来自小区智能回收箱 [15][18] - 塑料废弃物经专业回收分拣清洗后 加工成再生塑料颗粒 通过3D打印技术重塑为耐用座椅 [22] - 再生椅实现社区资源循环利用示范 同时提供便民设施 [15][22]
“三夏”麦秸大变身:五河县年发2.5亿千瓦时绿电 供20万吨蒸汽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10:17
秸秆资源化利用 - 五河县麦收秸秆年转化2.5亿千瓦时清洁电力和20万吨蒸汽热源,实现"变废为宝"生态循环 [1] - 上海电气(五河)生物质热电公司年收储秸秆45万吨,高峰期日处理120车秸秆 [1] - 秸秆通过破碎、掺配等工序转化为绿色电能,满足五河县上万家庭全年用电需求 [1] 生产工艺与技术 - 公司采用750℃流化床锅炉燃烧秸秆,年消耗40万吨生物质秸秆及农林废弃物 [1] - 通过技改将入炉燃料秸秆比例提升至90%以上,单机组年运行8000小时 [1] -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升级使供热效率提升10%,年输送20万吨工业蒸汽 [2] 多元化能源供应 - 项目年发电量达2.5亿千瓦时,同时提供350℃高温蒸汽全年不间断供应 [1][2] - 配套供热管网覆盖园区20余家企业,形成"供电+供热"产业模式 [2] - 能源供应服务周边纺织、食品等产业园关键生产工序 [2]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项目实现环保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1] - 为五河园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更多秸秆资源化利用 [2] - 建立完整绿色产业链,将田间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 [1]
仨理工科女生易拉罐巧做“凤冠”变废为宝
中国青年报· 2025-04-28 07:48
环保创意与传统工艺融合 - 安徽工业大学3名大一女生耗时4周用20个废弃易拉罐制作珠翠凤冠,融合传统美学与环保理念,在校园和网络引发关注[1] - 创作源自学校"创造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开发"课程作业,要求利用废品再造新物,同时团队对传统工艺有共同热爱[1] - 课程通过"每日一设想、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1] 材料与工艺创新 - 使用易拉罐金属质感模仿传统金属饰品效果,蓝色翠羽部分通过裁剪、喷漆模仿点翠工艺,凤凰纹样需绘制、裁剪、喷涂金漆并镶嵌立体鳞片[2] - 创新采用快递包装泡沫小球仿制珍珠配饰,借鉴景泰蓝掐丝珐琅技法用金属细丝装饰翠羽边缘以增强层次感[2] - 凤冠形制参照明代样式,融入艺术家王依雅《繁空录》设计元素,并通过历史文献雕琢细节[3] 制作挑战与非遗传承思考 - 制作过程中面临胶水控制不当导致漆色脱落、挑牌承重问题等挑战,最终通过铁丝加固解决[3] - 团队认为传承非遗需融入现代理念而非简单复刻,用易拉罐制作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形式[4] - 尽管简化工艺,团队仍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的复杂性和非遗传承人的匠心[4] 传统美学内涵与传播价值 - 凤冠采用红、金等象征吉祥的鲜艳色彩,龙凤云纹承载美好寓意,线条设计展现独特艺术韵味[4][5] - 短视频平台千万级粉丝量显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热潮,团队认为数字媒介能助力非遗在当代找到新传承人[5] - 作品超越课堂作业意义,承载环保理念与传统工艺现代转化的双重价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