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互联网

搜索文档
信息蜂房,更好信息生态的可能|3万字圆桌实录
腾讯研究院· 2025-07-29 17:03
信息茧房与蜂房概念 - 信息茧房概念源于"我的日报"构想,由尼葛洛庞帝在1995年提出,后被桑斯坦发展为正式理论 [7][8] - 蜂房概念由腾讯高管提出,强调信息多元可得性,比喻为蜜蜂采集多样花蜜 [36][42] - 信息茧房被分为高级与低级类型,高级茧房用户难以察觉其存在 [10] - 蜂房结构通透连接广泛,包含蜂蛹、蜂蜜等多元信息单元协同运作 [43] 技术与用户行为 - 算法推荐系统实现了"我的日报"构想,但也带来信息碎片化问题 [8] - 用户主动使用订阅功能比例低,仅约5%用户会自主选择信息源 [21][22] - 协同过滤算法主导内容分发,以点击率和停留时长为核心指标 [55] - 古典互联网机制如RSS订阅、搜索引擎被边缘化,但信息获取质量更高 [45][46] 内容生态治理 - 腾讯新闻在2022年过滤掉95%内容,从2000万条缩减至不足百万条 [59][60] - 内容筛选标准侧重作者维度,优先保留垂直领域持续创作者 [60] - 主动下架搞笑类等高流量内容,流量实际下降15%低于预期30% [61][62] - 保留人工编辑板块如"热点精选"和"精选频道",占比约5%内容 [67][68] 平台实践与挑战 - 腾讯内部存在克制文化,技术盈利只取70%留30%余地 [64] - 内容多样性管理需动态平衡,避免单一类型垄断流量 [58] - 短期点击效率与长期社会福祉存在博弈,形成"微笑曲线"效应 [20][63] - 生成式AI时代需要重建信息把关人机制,结合人工与技术筛选 [52][68] 行业发展趋势 - 互联网内容生产2015-2021年呈指数级增长,催生海量低质信息 [54] - 最大公约数逻辑主导技术发展,精英文化让位于大众偏好 [51][52] - APP形态加剧信息孤岛效应,PC互联网链接机制更利于信息流动 [48] - 算法并非原罪,关键在于设计目标和运用方式 [38]
从虎扑到喜马拉雅,古典互联网正在消亡?
36氪· 2025-06-19 17:10
古典互联网的黄昏 - 互联网领域近期出现两起并购案:迅雷以5亿元收购虎扑,腾讯音乐以29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两家公司均为成立超十年的垂类平台,但估值均低于巅峰时期[4] - 多家古典互联网平台如猫扑、天涯论坛、人人网等已关闭,豆瓣、虎扑等留存平台面临用户流失或转型压力[5] - 喜马拉雅2021年估值曾达50亿美元,但最终以29亿美元被腾讯收购;虎扑2019年估值77亿元,2024年仅以5亿元被迅雷收购[7][8] 平台衰落原因分析 - 移动互联网兴起改变内容传播方式,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抢占图文内容话语权,短视频进一步分散用户注意力[18] - 用户迁移导致优质创作者流失,平台内容质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如天涯论坛曾拥有宁财神、天下霸唱等知名写手[19][20] - 商业模式单一:虎扑广告收入占比超50%,喜马拉雅依赖会员订阅及广告,收入结构抗风险能力弱[21][22] 平台转型尝试 - 虎扑2016和2019年两次IPO失败,2013-2015年净利润波动大(1518万元/750万元/3157万元),反映业绩不稳定[14] - 喜马拉雅四次IPO失败,2018-2022年累计亏损31.66亿元,2023年才扭亏,营销费用曾占收入一半[15] - 天涯论坛2023年因欠费关闭,直播筹款仅获20万元;人人网2024年停止服务[9] 垂直平台价值挖掘 - 小红书估值达1800亿元,战略从电商转向"商品种草",与淘天、京东合作实现内容跳转购物[27] - 虎扑孵化得物估值700亿元,月活近亿;B站动漫、虎扑体育、豆瓣影评等细分领域仍具用户粘性[27] - 小红书带货转化率21.4%,显著高于微博(9.1%)、抖音(8.1%)和快手(2.7%)[29] 行业变革影响 - 互联网巨头生态优势明显:字节系、微信系泛内容平台与垂直平台内容重合但流量更充沛[24] - 广告主偏好覆盖多场景的生态矩阵投放,垂直平台获客难度增加[24] -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完善声音版图,迅雷收购虎扑丰富内容生态,显示巨头战略布局逻辑[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