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利益实体(VIE)
搜索文档
蔚来汽车被新加坡主权基金GIC在美起诉浅析:财务争议与法律博弈迷雾后的映射的香橼、恒大与德意志...
新浪财经· 2025-10-17 02:21
事件概述 -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于2025年8月向美国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蔚来汽车证券欺诈 [1] - 诉讼直接导致蔚来汽车在香港交易所股价于2025年10月16日暴跌8.99%,盘中一度跌超12%,收盘价6.8美元逼近发行价 [1] - 此案是主权财富基金首次在美国就中概股提起证券欺诈案,象征意义重大 [1] 诉讼核心与会计争议 - GIC指控蔚来通过未合并的关联方“武汉蔚能”虚增超过6亿美元的电池租赁收入,误导投资者 [2][3] - 争议焦点在于蔚来“电池即服务”(BaaS)模式的收入确认时点:蔚来在向蔚能销售电池时一次性确认全部收入,而GIC认为应根据用户付费进度逐步确认 [3] - GIC提供证据表明蔚来对蔚能实施实质控制,包括持有19.84%股份、决定其业务运营及定价、并通过应收账款和担保形成55%的实际经济利益控制,主张蔚能是应合并报表的“可变利益实体”(VIE) [4][6] 事件历史脉络 - 本次诉讼根源可追溯到2022年6月美国做空机构灰熊(Grizzly Research)发布的质疑报告,蔚来当时迅速回应并完成独立调查,结论为指控“均无事实依据” [2] - 2020年11月,香橼(Citron Research)也曾发布做空报告,主要围绕蔚来估值过高和市场竞争压力,导致其股价当日从高点下跌超16% [12] - 蔚来方面将GIC的诉讼定性为“旧事重提”,强调公司已通过独立审查并始终遵守合规要求 [10] 市场表现与业务近况 - 尽管面临诉讼,蔚来2025年第三季度交付87,071辆汽车,创历史新高;截至8月底,今年累计交付约16.65万辆,同比增长接近三成 [17] - 2025年7-8月,蔚来港股股价从低点反弹约80%,主要得益于子品牌乐道L90上市和新ES8发布带来的销量提振希望 [17] - 诉讼消息公布前,公司股价正处于产品切换空窗期导致的低迷阶段,2025年4月总市值曾不足600亿港元 [17] 潜在影响与法律框架 - 若GIC胜诉,蔚来可能面临5亿至20亿美元的民事赔偿,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可能启动的行政执法程序 [18][19] - 案件目前已被法院下令暂停审理,等待另一宗始于2019年的美国投资者集体诉讼案的结果 [26][31] - 美国法院对此案拥有管辖权是基于其“长臂管辖”原则,因蔚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7] 行业影响与中概股挑战 - 本案对探索换电模式的新能源车企具有深远警示,可能影响行业商业模式的会计处理方式 [23][24] - GIC作为大型主权基金的诉讼行为,反映了国际资本对中概股信任度的转变,标志着主权基金从被动投资者向积极维权者的角色转变 [25][31] - 案件凸显了在美上市中概股面临日益复杂的合规挑战和游戏规则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