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智能(BI)
icon
搜索文档
对话思迈特CEO姚诗成:存量时代 BI 不只拼产品,客户真正要的是这两种核心价值
搜狐财经· 2025-10-23 18:37
AI浪潮对BI行业的影响 - 2025年春节DeepSeek的爆火让AI产业迎来全民狂欢,许多行业被动或主动受到AI影响并获得大量商机[2] - BI行业与AI有天然亲近感,客户预算重点转向AI,导致传统BI关注度下降[2][5] - 生成式AI驱动的ChatBI站上高峰,通过自然语言交互返回详细研究结果,符合市场对数字化智能的想象[5] 思迈特的市场表现与产品成果 - 公司落地了百余个AI项目,大部分来自新客户,在IDC技术评估中全面领跑ChatBI厂商[3] - 自去年推出生成式AI技术支持的产品以来,该产品迅速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3] - 今年又新增成交了几十个AIChat项目,AI合同大部分来自新客户,产品力突破原有圈层[16][17] 行业面临的深层挑战 - 客户挑产品说明不缺产品,而是对"让数据真正辅助决策"存有疑问[4] - ChatBI存在准确性、稳定性、安全性、扩展性四大问题,导致客户处于敢用不敢信的状态[6] - 市场出现虚火,商机泡沫消耗优质售前资源和成本,需精准识别最终买单客户[6] 思迈特的战略认知框架 - BI应具备三层价值:技术工具、管理工具赋能领导决策、业务工具助力基层效率提升[7] - 公司不赞成唯工具论,强调针对不同层级提供差异化服务[7] - 数字化建设存在方法论缺失,表现为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规划差落地难[7] 公司的系统性重构变革 - 变革驱动因素包括外部市场增量转存量、客户需求从建转向用、内部经营理念转向质量健康[10] - 核心战略是聚焦产品化,明确以产品化为核心的业务战略,让资源更聚焦[10] - 从2023年起将自身打造成全数字化经营运营公司,用数据清晰监控毛利率等过程指标[10] 技术路线与产品差异化 - 2019年V10版本战略性选择采用数据模型和指标架构,与业界厂商走上不同道路[10] - 产品融合数据模型和指标模型的综合能力,确保数据质量完全有保障[12] - 采用AI+BI双轨策略:有数据基础客户直接上AI,数据基础不具备客户先上BI打好基础[14] 组织能力建设与运营策略 - 今年基本未招聘专业AI人员,而是通过内部认证体系提升现有团队AI能力[14] - 每个人员都必须严格通过认证持证上岗,追求更高专业性和敏捷性[14] - 近200个POC实践形成精细化打法,研发与一线组成联合项目组全程独立管控[14] 从供应商到价值合作伙伴的转型 - 客户购买驱动力不是技术和产品,最直接购买的是服务和能力[17] - 服务数千家老客户积累的行业Know-How成为新业务增长护城河[17] - 持续输出最佳实践和方法论,帮助客户对AI创新从关注到落地有系统性认知[17] 数字化本质与客户服务理念 - 信息化提升流程效率,数字化是基于数据运营驱动的建设和应用[19] - 提供订阅、租赁、直接购买服务等多样化选择,降低客户决策门槛[19] - 客户需要以终为始,从业务视角指导建设,用小步快跑构建企业数字化MVP[20]
以孤勇开新局,衡石如何在BI赛道谱写新声? | 数据猿专访
搜狐财经· 2025-09-28 19:44
Agentic BI的技术革新 - Agentic BI的计算框架从ChatBI固化的workflow流程转向由大模型根据用户需求自行设定流程的Agentic模式[2][3] - Agentic BI具备自行拆解问题的能力,例如用户询问“我的部门上周销量怎么样?”,系统可自动通过用户身份查询接口确定部门归属,再调用数据查询接口获取销量数据,极大提升了交互灵活性[3] - 相较于ChatBI处理复杂问题时“一个模板到处套”的局限性,Agentic模式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场景[3] - Agentic BI预计将普惠BI系统内所有角色(开发工程师、业务分析师、业务端消费人员),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并使角色界限更模糊[3] BI产品市场格局与模式分析 - BI产品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可直接生成可视化报表的BI工具、作为云平台或SaaS产品功能模块的BI SaaS、以及作为定制化底座的BI PaaS[4] - 单纯的BI SaaS需求面很窄,BI工具与数据强相关,遵循“数据在哪里,BI就在哪里”的原则[5] - BI PaaS架构开放,允许用户基于已有底座定制自己的BI模块或系统,适用于有特殊BI产品规划的企业[5] - 在国内BI市场寻求差异化竞争,BI PaaS是公司的必然选择[5] 市场竞争与厂商策略 - BI PaaS领域的企业数量不多,公司可谓行业“独一份儿”[5] - 公司面临的主要竞争来自开源BI产品,成本是影响客户选择的关键因素[6] - 商业化产品在迭代更新、客户需求响应、问题解决及版本兼容性方面相较于开源产品具备优势[6] - 大厂BI产品通常是云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优势在于资源投入大且能与其他基础设施强绑定,客户可购买成套产品[6] - 公司与大厂的主要差异在于“独立性”和“云中立”特性,能兼容多个云平台数据源,且接触的行业使用场景更丰富[7] - 公司管理者相较于大厂产品负责人需更全面、专注、谨慎地思考公司生存发展问题[7] AI时代下行业分析师的角色演变 - 企业对数据分析师的招聘要求从5年前侧重技术技能(如熟练掌握BI工具)转向当前更看重业务理解能力和场景化知识[8] - 大模型训练主要基于通用知识,需要精准的行业知识来指导其在具体业务中发挥作用[8] - 未来将形成人提供创意与思路、大模型负责执行的互补工作模式[8] - 传统分析师向业务驱动者转型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工作重心的转移,长远看将提升工作效率,解放员工从事价值更高的工作[9]
京东首季营收增速15.78%创三年新高 研发开支46亿超1.4万个智能体运行
长江商报· 2025-05-15 07:47
财务表现 - 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10 82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同比增长15 78% 增速为近三年最高 [2][4] - 归母净利润108 90亿元 同比增长52 73% 实现高速增长 [2][4] - 综合毛利率15 89% 同比上升0 6个百分点 [12] 核心业务 - 零售收入2638 45亿元 同比增长16 32% 高于整体营收增速 其中带电品类增长17 1% 日百品类增长14 9% [4][5] - 物流收入469 69亿元 同比增长10 63% [5] - 新业务收入57 53亿元 同比增长18 13% 包括2月推出的外卖业务 [5][6] 战略合作 - 与科大讯飞达成三年100亿元全渠道销售目标 [8] - 与学而思签订三年50亿元销售协议 目标覆盖超100万用户 [8] - 与小米深化合作 目标2025年智能穿戴设备成交600万台 三年达成100亿元成交额 [8] 研发与技术 - 一季度研发支出46亿元 同比增长14 6% [3][10] - 2017年以来累计研发投入达1456亿元 [10] - 内部运行智能体超1 4万个 通过京东云JoyAgent平台输出AI生产力 [3][10] - 物流AI解决方案入选工信部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 健康领域推出"京医千询"大模型 [11] 国际化布局 - 物流波兰华沙2号仓投入运营 欧洲管理超40个基础设施项目 [10] - 全球售业务扩展至9国 包括新开通的柬埔寨 澳大利亚站点 [10] - 伦敦试运营Joybuy全品类零售 提供当日 次日达服务 [10] 运营开支 - 履约开支197亿元 同比增长17 4% [9] - 营销开支105亿元 同比增长13 9% [9] - 一般行政开支24亿元 同比增长22 2% [9]
AI Agent来,传统BI危
量子位· 2025-03-28 18:01
数据分析行业变革 - 数据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渗透在商业活动的每个环节[1][2] - 未经梳理的原始数据价值有限,无法支撑业务决策[3] - 传统商业智能(BI)工具在实时性、复杂算法支持及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方面显现局限性[5] 传统BI的局限性 - 企业数据来源扩展至多模态信息,非结构化程度增强,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效率低下[8][9] - 实时决策需求与传统BI批量处理模式存在冲突,如金融反欺诈需秒级分析[10][11] - 传统BI无法进行深层归因分析和动态判断,且操作门槛高导致时效性差[12][13][15][19] AI智能体的突破 - 大模型向智能体演进,通过自然语言交互重塑数据行业,如Tableau Next完全转向智能体架构[6][30] - 智能体具备任务规划、工具调用与结果验证三层架构,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决策的跃迁[25][58] - 智能体支持任务自动化(如月度经营分析)、环境适应能力(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和降低技术门槛[26][28] 行业实践案例 - Tableau Next通过指标语义层+智能体架构整合数据源连接、准备、语义模型和可视化功能[30][32][34] - 数势科技SwiftAgent基于国内大模型,应用RAG和AI Agent技术,实现自然语言数据查询与分析[38][39] - SwiftAgent用户意图识别率>98%,复杂任务准确率>95%,支持金融、零售等多行业[55] 智能体的核心能力 - 精准归因分析:深入挖掘数据波动因素,如识别连锁店统计方式问题[42][50][52] - 动态报告生成:利用DeepSeek-R1自动生成结构清晰的行业报告,支持深度定制[46][47] - 决策建议:综合分析内外部数据提供可行方案并评估风险收益[53][54] 行业未来趋势 - 智能体集群可分工协作处理复杂任务,如银行贷款业务中的需求理解、风险评估等环节[56] - 企业竞争力衡量标准将从"拥有数据量"转向"数据转化行动速度"[60] - AI Agent正在成为数据分析的新技术范式,推动商业逻辑重构[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