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诚信
搜索文档
黄金订单“蒸发”,平台不能仅用“支付异常”搪塞
搜狐财经· 2025-10-18 08:51
闻览焦点:金价飙升,本是商家与投资者共同关注的市场现象,却成了一面"照妖镜",映照出某些电商平台在利益与契约精神之间的丑陋抉择。消费者郑 先生价值4.5万元的黄金订单在派送途中被平台单方面拦截取消,甚至购买记录都被删除,而平台最终仅以200元赔偿试图了事,这番操作,无异于对消费 者权益的一次"精准狙击"。 3. 赔偿方案显失公平: 从4.5万元的订单到200元的赔偿,这巨大的落差本身就充满了讽刺意味。这区区200元,不仅无法弥补消费者因金价上涨而错失的 潜在收益,更无法抚平其被无端剥夺交易权利的信任创伤。这种赔偿方案,更像是一种对消费者的羞辱,而非诚意的补救。 这一事件暴露出的是一个普遍性问题: 在数字化交易中,平台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拥有制定规则、解释规则和执行规则的巨大权力。当市场波 动触及自身利益时,一些平台便会利用这种优势地位,以各种技术性借口(如"系统错误"、"支付异常"、"风控拦截")来单方面否定合同的效力,将商业 风险全部转嫁给消费者。长此以往,损害的不仅是单个消费者的权益,更是整个电商行业的公信力。 首先,平台的解释苍白无力,难以自圆其说。 客服回应称"可能是因为支付异常",这本身就 ...
“多半”只是商标,企业玩文字游戏得不偿失
齐鲁晚报网· 2025-06-05 17:23
白象方便面商标争议事件 - 公司客服确认"多半"是注册商标而非实际重量描述 实际重量以包装标注为准 [1] - 宣传标语"多半袋面"引发消费者误解 被质疑利用日常用语制造消费幻觉 [1] - 事件暴露企业通过商标注册玩文字游戏的营销策略 涉嫌误导消费者 [1] 行业营销乱象分析 - 行业存在将"无添加""超长待机"等描述性词汇注册为商标的普遍现象 实际产品特性与商标含义不符 [2] - 企业利用商标法灰色地带制造认知偏差 触碰反不正当竞争法红线 [2] - 类似操作正在形成破窗效应 解构商业诚信基础 [2] 企业营销策略反思 - 文字游戏营销导致品牌公信力受损 舆论发酵后公司被迫致歉 [2] - 短期销量收益与长期品牌形象损伤不成正比 真相曝光后代价远超收益 [2] - 行业需从"流量经济"转向"留量经济" 产品实质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 [2] 商标监管与商业伦理 - 现行商标审查存在漏洞 需加强对日常用语注册商标的实质审查 [3] - 商业本质应是价值交换 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利终将被市场反噬 [3] - 企业应将创新资源投入产品品质而非营销话术 诚信应成为核心商标价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