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白象方便面
icon
搜索文档
【风物郑州】此地何以郑与重
郑州日报· 2025-07-24 09:39
历史文化传承 - 新郑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拥有8000年裴李岗文化、5000年黄帝文化及2700年郑韩故城历史[5][6] - 郑韩故城曾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国和韩国在此建都[7] - 城市现存黄帝故里景区、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遗产,年举办拜祖大典等传统文化活动[7][13] 现代经济发展 - 2024年GDP达9536亿元,6项核心经济指标领跑河南县域[11] - 形成现代食品、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两主一新"产业体系,方便面产量占全国20%,枣制品占25%市场份额[14] - 拥有25所高校全省县市第一,华南城物流集散地承接省会批发市场转移[8] 营商环境建设 -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全国26个省级行政区248个城市跨区域合作,累计成交金额53962亿元[10] - 建立"企业宁静日"制度和"企业家恳谈日"机制,通过"一键诉求"平台闭环处理企业需求[10][11] - 全省首个开通地铁县市,连接郑州城区、机场及许昌市区[8] 城市治理与民生 - 财政支出重点投向教育医疗,高校设施向市民开放形成"没有围墙的大学城"[12][13] - 绿化覆盖率达4128%,拥有81座公园游园,人均绿地1799平方米[13] - 创新"警网融合"基层治理模式成为全国观测点[13]
9个河南人,撑起中国食品半边天
36氪· 2025-07-11 23:25
河南食品产业概况 - 河南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面积的1.74%,凭借肥沃土地、适宜气候和便利交通等资源禀赋,孕育出蓬勃发展的食品产业[4] - 河南食品产业链庞大完整,在中国食品行业占据举足轻重地位,9位代表性企业家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4] 调料类——十三香 - 王守义60岁时以100元初始资金创业,1987年注册十三香商标并建立加工厂,初期面临资金短缺和市场认知度低等困难[6][7] - 对原料品质严格把控,花椒来自四川、辣椒来自海南、草果来自云南等,实行"分承包方评定制度"[7] - 2003年注册资金达8000万,年销售额5亿,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40克产品利润仅8分钱,靠薄利多销实现过亿销售额[8] 速食类——白象 - 姚忠良1997年接手连续亏损5年、负债1000余万的白象,进行重大改革并招聘高学历人才[11] - 团队曾跑遍全国100多个城市推广,在零下20℃哈尔滨街头煮面,从地方小厂逆袭为行业巨头[11][12] 饮品类——蜜雪冰城 - 张红超以2万元开设首家冷饮批发部,2007年首家蜜雪冰城门店开业,定位平价亲民[15] - 坚持加盟模式,对加盟商要求严苛,中亚首店试营业首日营业额超3万元,首月达43万元[15][16] 酒类——金星啤酒 - 张铁山1989年集资36万建厂,推出8度清爽啤酒定位大众市场,河南市场占有率65%[19][20] - 从德国引进冷滤设备,工厂成为工业旅游标杆,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就业超3万人[19][21] 休食类——好想你 - 石聚彬1992年创立好想你,深入新疆等产区建立种植基地,创新推出去核红枣和锁鲜工艺[23] - 市场份额超30%,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建设红枣博物馆传播文化[24] 糖果类——金丝猴 - 赵启三1980年创业,1992年借势推出金丝猴奶糖,广告语"三粒奶糖就是一杯好牛奶"[26] - 2008年销量突破20亿,近年推出"丑八怪巧克力"和"果汁捏捏"软糖等爆品[27] 冻品类——三全 - 陈泽民创新推出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和速冻粽子,开创速冻面点新品类[29] - 2008年以13.83亿营收登顶行业,产品涵盖速冻米面制品等多个领域[30] 冰品类——天冰 - 张振卿1986年创业,创新推出散装冰淇淋,按需称重购买[34] 肉制品类——双汇 - 万隆1990年改革时企业负债率87%,两年还清债务并打入欧美市场[36] - 2013年以71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年营收超1800亿,市场占有率25%[36] - 产品出口50多国,建成世界最大肉类加工基地,带动就业超100万人[36]
莫玩商标“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
经济日报· 2025-06-11 06:08
商标使用乱象 - 白象公司因"多半"袋面商标引发争议 公司通过道歉和调整包装平息事件 凭借良好口碑和及时回应未受严重影响 [1] - 行业出现"供港牛奶""壹号土猪""0蔗糖饮料"等擦边商标现象 实际经营中呈现扩大趋势 相关事件频繁登上热搜反映消费者高度关注 [1] - 部分企业具备产品质量但商标注册存在跟风心态 另一些企业进行防御性注册以防止被碰瓷 [1] 商标误导行为类型 - 企业通过组合式使用注册商标(如"xx土+鸡")刻意误导消费者 实际使用形态与注册形态不一致 [2] - 部分企业成功注册"xx土猪""xx土鸡"类商标 这类包含品质标识的商标注册合理性存疑 可能影响市场公平竞争 [2] - 商标法明确规定不得使用带有欺骗性的商标 但组合式使用等违规行为仍频繁出现 [2] 行业整改与制度建议 - 商标擦边事件多以企业道歉整改收场 但同类事件持续发生显示企业整改力度不足 [3] - 建议商标审查机构对描述性词汇保持审慎 从源头减少误导性商标注册 [3] - 提议建立商标"组合式使用"备案制度 加强商标使用透明度监管 [3] 商标功能定位 - 商标本质是商品身份证而非营销工具 规范使用关乎市场秩序根基 [1][3] - 商业伦理和法律底线不容模糊 企业应避免将商标作为文字游戏 [1][3]
白象,不老实
盐财经· 2025-06-07 17:58
商标争议事件 - 白象"多半袋面"因商标名称与实际分量不符引发争议,面饼仅比基础款多25克(增幅29%),与消费者认知的"多一半"存在差距 [2] - 公司声明称"多半"系列为110-120克面饼的大分量产品,"多一半"系列为100克面饼产品,商标申请初衷是与常规产品区分 [2] - 记者调查发现白象经典款面饼重量(60-75克)低于康师傅(80-85克)和统一(82.5克)但价格相近 [4] - 天眼查显示公司自2018年起系统布局"多半袋""一半袋"等擦边商标,律师指出组合使用时存在法律风险 [4] - 公司最终宣布将产品更名为"面饼120克"/"面饼110克",并停止原包装生产 [4]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2023年白象销售额达91.75亿元,接近统一食品业务98.49亿元,2024年据传已超越统一但未获证实 [6] - 2023年统一方便面收入95.94亿元,2024年增至98.49亿元(增速2.6%),白象同期实现双位数增长并突破百亿 [20] - 抖音旗舰店粉丝达510万,远超康师傅(124.3万)、今麦郎(153.6万)和统一(7.1万) [18] - 2022年8月-2023年7月全网销售额排名第一,2024年3月-2025年2月淘天平台被康师傅反超 [20][30] 品牌发展历程 - 前身为河南国有小厂,1996年转型方便面生产,2003年推出1元大骨汤面主打低端市场 [10][12] - 2007年曾达行业规模第二,后因定位问题发展停滞 [12] - 2022年借"老坛酸菜"事件和雇佣残疾人等正面形象实现爆红 [13] - 通过香菜面、臭豆腐火鸡面等社交化产品强化年轻化形象,但部分产品被评"只尝一次" [15][16][24] 渠道与运营策略 - 2021年成立独立电商公司,早期布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形成电商矩阵 [18] - 线上促销导致价盘失守,线下经销商利润空间被压缩 [22] - 线下渠道建设薄弱,而小店和超市仍是方便面主战场 [23] - 缺乏康师傅、统一的"方便食品+饮品"双线驱动模式 [25] 行业环境 - 中国方便面消费量从2020年463.6亿份降至2024年438.0亿份,市场进入存量竞争 [26][29] - 头部企业转向中高端和饮品市场,中型公司专注大单品 [30] - 外卖冲击和健康意识增强导致行业增长停滞 [26]
排队IPO的潮玩公司,神话和泡沫共存丨南财号联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16:37
重庆等地"国补"暂停 - 重庆家电"国补"因第一轮补贴资金使用完毕于6月3日停止资格码申领 依据政策规定"补贴资金使用完毕或政策期满即止"[1] - 政策依据为《关于实施2025年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渝商务[2025]26号)[1] 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成分争议 - 巨子生物6月4日公布四家检测机构对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检测结果 显示成分含量均大于0.1%[1] - 公司否认"虚假宣传"指控 但第三方"大嘴博士"6月5日对检测方法和机构资质提出新质疑[1] - 双方持续交锋未达成共识 行业信任危机持续发酵[1] 马斯克与特朗普冲突影响 - 6月5日特朗普威胁削减马斯克企业政府补贴后 特斯拉市值单日蒸发1500亿美元(约1.09万亿元人民币)[1] - 矛盾源于2024年7月马斯克支持特朗普后 因"大而美"法案政策分歧导致关系破裂[1] 宝洁公司裁员计划 - 宝洁宣布2026财年起两年内裁减7000个非制造岗位 占该类职位总数15%[1] - 裁员预计产生10亿-16亿美元税前成本 作为公司加速增长战略的一部分[1] 潮玩行业IPO热潮 - 泡泡玛特等公司推动"谷子经济"概念升温 但TOPTOY、52TOYS等新势力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受质疑[2] - 行业面临资本泡沫化担忧 市场关注企业护城河建设与商业价值真实性[2] 白象方便面商标争议 - 白象因"多半"商标被指"玩弄文字游戏" 与其塑造的"真诚"品牌人设产生冲突[2][3] - 作为曾跻身行业前三的品牌 此次营销翻车事件可能影响消费者信任度[2][3]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数据 - 2025年车展首日参展人数达18万人次创新高 预计总观众45万人次(同比+27.84%)[3] - 预计成交额40亿元(同比+8.1%) 展会呈现"硝烟弥漫、流量争夺、品牌较量"三大特征[3] 电商平台618大促现状 - 尽管社交平台出现抵制声浪 但京东、淘宝天猫、拼多多等平台促销活动仍持续进行[3] - 消费者对促销热度存疑 部分用户表现出"硬气不买"态度[3]
“多半”只是商标,企业玩文字游戏得不偿失
齐鲁晚报网· 2025-06-05 17:23
白象方便面商标争议事件 - 公司客服确认"多半"是注册商标而非实际重量描述 实际重量以包装标注为准 [1] - 宣传标语"多半袋面"引发消费者误解 被质疑利用日常用语制造消费幻觉 [1] - 事件暴露企业通过商标注册玩文字游戏的营销策略 涉嫌误导消费者 [1] 行业营销乱象分析 - 行业存在将"无添加""超长待机"等描述性词汇注册为商标的普遍现象 实际产品特性与商标含义不符 [2] - 企业利用商标法灰色地带制造认知偏差 触碰反不正当竞争法红线 [2] - 类似操作正在形成破窗效应 解构商业诚信基础 [2] 企业营销策略反思 - 文字游戏营销导致品牌公信力受损 舆论发酵后公司被迫致歉 [2] - 短期销量收益与长期品牌形象损伤不成正比 真相曝光后代价远超收益 [2] - 行业需从"流量经济"转向"留量经济" 产品实质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 [2] 商标监管与商业伦理 - 现行商标审查存在漏洞 需加强对日常用语注册商标的实质审查 [3] - 商业本质应是价值交换 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利终将被市场反噬 [3] - 企业应将创新资源投入产品品质而非营销话术 诚信应成为核心商标价值 [3]
关心:白象“多半”的心机,早晚酿成危机
搜狐财经· 2025-06-05 14:51
食品行业商标乱象 - 白象方便面将"多半"注册为商标,导致消费者误以为是"多半袋"面而非"多半"袋面 [1] - 千禾味业酱油产品使用"千禾0"商标,实际并非零添加产品 [1] - 元气森林乳茶产品在"0蔗糖"和"0糖"概念上存在混淆 [1] - 朴诚乳业将"其他没了"注册为商标,与产品配料表自相矛盾 [1] - 多个挂面品牌将"手擀"注册为商标,实际为机器生产非手工制作 [1] - "六个核桃"饮料商标使消费者误以为产品含有六个核桃的营养成分 [1] - "农家"、"山林"、"鲜土"等商标被工业化笼养鸡蛋品牌滥用 [1] 跨行业商标误导现象 - 电子产品品牌将"120W"注册为商标,实际充电功率远低于120瓦 [1] - 洗发水产品使用"去屑三分钟奇迹"商标存在误导性 [1] - 出现"小天才特×"、"小天才酷×"等与知名品牌"小天才"高度相似的商标 [1] - "胖东来"品牌被模仿为"胖都来"等近似商标 [1] 商标误导手段分析 - 通过谐音、近义词或具体数值制造联想,使产品特性与消费者预期不符 [3] - 利用消费者对传统、天然的偏好,掩盖工业化生产背景 [3] - 通过商标制造认知偏差,回避消费者真正关切的问题 [3] 商标注册审查漏洞 - 商标注册流程包括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但对误导性认定存在主观差异 [3] - 部分公司通过拆分商标、多类别申请等手段规避审查 [3] - "壹号土"商标与猪肉搭配时易被误解为"土猪肉"而非"壹号土"猪肉 [3] - "夜郎"商标因近似被拒后,通过改为"夜郎古"获得注册 [3] 商标代理行业问题 - 部分商标代理机构协助客户进行恶意抢注和商标囤积 [3] - 代理行业存在为招揽生意而参与不规范商标注册的行为 [3] 商标法律后果 - 违反法律的商标即使注册成功也可能被宣告无效 [3] - 故意误导的商标可能被行政管理机关宣告无效 [3] - 任何人均可向商标评审委员会请求宣告误导性商标无效 [3] 行业诚信建设 - 食品行业关系大众健康,诚信与安全自律尤为重要 [4] - 商标注册是商家信用承诺的第一步,需对真实性负责 [4] - 建议将被宣告无效商标的商家列为失信主体进行公示 [4] - 应建立机制使经销渠道拒绝接受失信商家的产品 [4]
白象也玩文字游戏?“多半”只是商标,消费者又被套路了?
搜狐财经· 2025-06-05 12:12
品牌信任危机 - 白象因将"多半"注册为商标引发消费者质疑,被指玩文字游戏损害品牌诚信 [1][3] - 客服回应称"多半"是注册商标,产品克重以包装标注为准,引发消费者不满 [3] - 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购买"多半袋2代"却收到普通版产品,平台以"地域工厂包装差异"搪塞 [9] 民族品牌形象与现实落差 - 白象作为方便面四大厂商中唯一拒绝日资的企业,曾以"中国人自己的方便面"赢得民族品牌美誉 [5] - 公司以社会责任著称:河南暴雨捐款500万元及物资、山东工厂雇佣1/3残障员工、向宋庆龄基金会捐款1000万元 [5] - 此次商标争议导致其"国货之光"形象受损 [5] 商标策略与商业意图 - 2018年白象官微宣传"多半袋"为加量40克(面饼达120克,总重146克)的回馈活动 [6] - 公司注册"多半"、"白象多半袋"、"白象多半桶"等商标,并申请"多半袋2代"(未通过),显示精心设计的商标布局 [10] - 从分量承诺到商标声明的转变,被质疑用法律手段规避营销承诺 [7] 产品创新与市场竞争困境 - 首创骨汤方便面品类的白象面临创新乏力,核心产品"大骨面"增长遇瓶颈 [11] - 2023年推出的"鲜面传"鲜食面因冷链成本高、保质期短未能突破区域市场,"轻厨"低脂面市占率不足0.5% [11] - 康师傅"御品盛宴"、统一"满汉大餐"抢占高端市场,今麦郎"一袋一桶半"挤压下沉市场,白象中端价格带受夹击 [11] 行业竞争与战略反思 - 行业面临渠道变革、健康浪潮和外卖冲击的多重压力 [12] - 竞品通过产品升级(如康师傅高端线)和下沉市场扩张(如今麦郎)形成差异化竞争 [11] - 白象被指依赖营销话术而非实质性创新,暴露产品力不足的战略短板 [12]
是商标而非多半袋方便面,白象食品因“多半”致歉
国际金融报· 2025-06-04 23:08
事件概述 - 白象方便面因"多半袋面"宣传标语引发争议 网友质疑"多半"是商标而非实际重量增加 [1] - 公司客服确认"多半"为商标 产品克重以包装标注为准 [1] - 消费者表示失望 认为公司在玩文字游戏 [2] 公司回应 - 白象食品发布声明致歉 解释"多半"产品面饼重量从70克增至110-120克 [2] - "多一半"产品面饼重量从60克增至100克 [2] - 公司称注册"多半"商标初衷是为区分常规份量产品 方便消费者选择 [2] - 承诺尽快调整"多半"产品包装以避免消费者误解 [3] 公司背景 - 白象食品成立于1997年 以高性价比产品和民族品牌路线著称 被誉为"国货之光" [5] - 2023年公司营收达91.75亿元 位列河南民营企业100强第33位 [5] - 同期统一企业中国方便面业务收入为95.94亿元 两者差距已不大 [5] 潜在影响 - 商标争议事件若处理不当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和品牌形象造成冲击 [5] - 如何重建消费者信任成为公司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5]
热搜爆了!白象道歉,这次惹上了大麻烦
凤凰网财经· 2025-06-04 21:49
白象方便面商标争议事件 - 白象方便面宣传的"多半"实为注册商标而非分量增加,引发消费者质疑[1][2] -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多一半"系列仅比正常面饼多25%(100g vs 80g)[1][7] - 公司申请的"多半袋"、"多半桶"等商标被驳回处于无效状态[5][8] 商标擦边行业现象 - 食品行业存在"千禾0酱油"、"壹号土猪肉"等类似商标擦边案例[11][15] - 商家利用描述性词汇注册商标混淆消费者认知,如"山里来的土"为商标而非产品描述[11][13] - 此类行为违反《商标法》诚实信用原则和食品标签真实性要求[14] 白象公司背景信息 - 创建于1997年,在10省布局12个生产基地,拥有20余家分子公司[9] - 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复星集团、广发证券等机构[9][10] - 2020年曾获1.74亿人民币战略融资[10] 消费者反应与公司回应 - 消费者质疑"白象飘了"、"玩心眼",部分表示将品牌列入黑名单[16] - 公司道歉声明称"多半"产品面饼重量为110-120g(原70g),"多一半"为100g(原60g)[10] - 承诺调整产品包装避免误解,但未直接回应商标误导问题[10] 行业影响与品牌信任 - 事件导致品牌形象受损,舆论质疑声浪骤起[15][16] - 长期建立的"有温度"企业形象与社会责任口碑受到冲击[15] - 行业警示:品牌公信力需以产品实质和透明信息为基础[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