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安全对话(QUAD)
搜索文档
“缅甸军方增加部署,保证中企矿场安全”
观察者网· 2025-09-30 16:27
缅甸军方对中资矿场的安保与支持 - 缅甸军方增加部署为中国企业运营的两座矿场提供安保支持以保障生产运营、产能输出及规模扩张[1] - 近期一支由约10艘货船组成的船队在一艘军舰、一架无人侦察机及驾驶动力滑翔伞的部队护送下执行运输任务[1] - 莱比塘铜矿曾因冲突被迫停产两年军政府正采取措施确保该矿场恢复持续运营[1] 中资矿场的经济与战略重要性 - 2020至2021财年缅甸军政府从实皆省的三座矿场中共获利约7.25亿美元其中约57%的收益来自莱比塘铜矿[2] - 自2021年2月以来中国对缅甸投资额已超5.3亿美元是目前缅甸第二大投资国仅次于新加坡[1] - 缅甸军方保护矿场一方面为维护与中国关系另一方面为保护自身高收益外汇来源采矿业已成为其关键收入渠道[1] 缅甸稀土产业现状与中国依赖度 - 缅甸是全球第三大稀土原矿产地其稀土产量从2014年200吨上涨至2020年3.1万吨规模仅次于中国和美国[5] - 2024年中国全口径进口稀土总量约7.73万吨同比下降30%其中自缅甸进口量4.4万吨占比57%[5] - 2024年中国自缅甸进口的中重稀土矿体量达到3.2万吨是国内重稀土矿配额的1.6倍对国内中重稀土矿供给尤其重要[5] 缅甸稀土供应风险与挑战 - 2024年10月克钦邦战乱爆发后当地稀土矿开采全面停滞边境关闭直接冲击国内中重稀土供给[5] - 尽管同年12月关口重新开放但因当地加征20%资源税导致矿商成本激增实际进口量未达预期[5] - 受内战封关影响12月国内自缅甸进口的稀土量急剧下滑至300吨左右矿商和当地政府利益协商难度加大进口量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5] 美国对缅甸稀土的介入企图 - 特朗普政府内部讨论多项建议核心目的是削弱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截胡中国供应链中的缅甸重稀土资源[6] - 讨论方案包括与缅甸军政府谈判促成其与克钦独立军达成和平协议或绕开军政府直接与克钦独立军开展合作[6] - 提议者希望美国政府放宽对缅甸征收的40%关税逐步解除制裁并联合印度对缅甸稀土进行加工[6] 美国介入方案的现实挑战 - 美国商会前驻缅代表建议效仿中国斡旋军政府与克钦独立军达成协议美国以和平调停者身份介入并加强QUAD合作与印度共同精炼稀土[7] - 缅甸内战持续军政府已在边境地区失势克钦独立军控制北部大量稀土矿区[7] - 将矿石从地形险峻、基础设施落后的克钦邦高原运输至印度再出口的可行性极低难以形成新的大型稀土供应链[7]
巴基斯坦和沙特军事结盟,印度是否会看向以色列?
虎嗅· 2025-09-22 14:42
协议背景与战略意图 - 协议签署于9月17日,确立了“攻击一方即攻击双方”的共同防御原则 [1] - 协议是两国长期合作的必然结果,但近期升级与两个事态直接相关:5月7日印巴空战和以色列空袭卡塔尔事件 [3][4] - 以色列的扩张心态及其“大以色列”地图将沙特北部等地区纳入范围,使伊斯兰世界重新认识到威胁 [5][7] 对中东权力格局的影响 - 协议表明海湾国家开始构建独立于美国的防务体系,因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及空袭卡塔尔事件让它们意识到美国不可靠 [13] - 沙特有向美国表明态度的意图,即除了美国,它们还有更多安全合作伙伴选择 [13] - 过去几十年巴基斯坦以非正式形式向海湾国家提供雇佣军,协议将这种安全保障关系正式化 [8][14] 对南亚地缘政治的影响 - 协议将影响沙特与印度的关系,如果印度再对巴基斯坦发动打击,需将海湾国家作为慎重考虑的因素 [15] - 5月7日印巴空战后,巴基斯坦的外交空间和灵活度增加,印度在南亚和印度洋的地缘政治中心地位发生动摇 [16] - 印度在国内打压穆斯林群体,在国际上与以色列联合反对伊斯兰世界,立场与巴基斯坦支持伊朗反击以色列截然相反 [16] 巴基斯坦的核威慑与军事合作 - 巴基斯坦是伊斯兰世界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其核武器对该地区穆斯林国家主要起心理安慰作用 [10] - 除非以色列打击巴基斯坦核设施或用核武器袭击,否则巴基斯坦没有必要对以色列使用核武器 [11] - 沙特无需通过巴基斯坦渠道引进中式装备,可直接购买中国的出口型武器,如歼-10 [12] 地区军备竞赛趋势 - 地区军备竞赛早已开始,沙特是全球进口武器最多的国家之一,是美国军火最大买主之一 [20] - 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F-16被美国远程控制无法起飞,以及卡塔尔防空系统哑火,将促使海湾国家更多关注中国武器装备及北斗系统 [20]
美媒:特朗普决定取消原计划,不前往印度参加QUAD峰会
观察者网· 2025-08-31 17:55
美印领导人关系恶化 - 特朗普原计划2023年秋季访问印度参加QUAD峰会但已取消访问计划 [1] - 6月17日通话中特朗普宣称调停印巴冲突而莫迪否认该说法导致双方关系恶化且此后未再交谈 [1] - 特朗普近期四度尝试联系莫迪均遭拒绝 莫迪回避通话以避免"通话结果被外界歪曲" [8] 美国对印度关税政策 - 美国于8月7日起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关税 并于8月27日额外加征25%关税 总关税达50% [4] - 新关税针对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 冲击纺织/宝石/珠宝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威胁成千上万就业岗位 [4] - 印度计划削减俄罗斯石油进口作为对美"适度让步" 但不愿完全停止从俄进口石油 [4][5] 印度政治经济应对措施 - 莫迪承诺保护农民和小企业家利益 强调无论压力多大都将增强力量抵御挑战 [5][7] - 印度政府计划最迟10月前大幅下调商品与服务税以提振国内需求 [5] - 莫迪未直接评论关税但多次承诺支持印度农民 被视为对特朗普要求开放农业市场的回应 [5] QUAD机制动态 - QUAD机制于2017年由特朗普政府恢复 拜登政府将其升级为定期领导人峰会以对抗中国在印太影响力 [3] - 该机制最初为应对2004年印度洋海啸建立 近年军事领域小动作频频 [3] 美印双边谈判进展 - 印度愿增加对美国能源采购但拒绝完全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 [5] - 两国官员就贸易/能源安全/关键矿产勘探等议题举行线上会谈 谈判仍在进行中 [5]
印度前总理顾问库尔卡尼接受《环球时报》专访:美国蔑视规则,会让更多国家质疑其理智
环球时报· 2025-08-19 06:56
美印贸易关系紧张 - 美国对印度进口商品征收总计50%关税 并威胁因印度是金砖国家成员再加征10%关税[1] - 两国曾设定2030年双边贸易额提升至5000亿美元目标 但关系在半年内急转直下[1] - 贸易紧张局势使"四方安全对话"合作更困难 今年领导人峰会存在不确定性[6] 印度对美态度转变 - 印度民众对美国态度变得更消极 带有苦涩情绪 因美国行动违背印美友好原则[3] - 即使曾经崇拜美国的印度人也感到失望和愤懑[3] - 印度认为推动关系跌入历史性谷底的不是印度 而是美国政府的行为[3] 地缘政治战略影响 - 美国拉拢印度遏制中国的战略在关系恶化前已被认为行不通[4][5] - 印度主张中印问题不应引入第三方 强调两国数千年的交流与尊重[5] - 印度坚持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的合理性 批评美国"指令式"态度[5] 多边机制前景 - "四方安全对话"被视为缺乏未来的"小圈子" 起不了什么作用[7] - 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秩序应纳入所有相关国家 包括中国和印尼[6] - 建立真正公平民主的全球贸易秩序需要各国协作 而非单独面对霸权[10] 国家政策立场 - 印度以独立主权国家为傲 不可能向美国或其他国家屈服[8] - 批评"美国优先"政策违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是单方面强加行为[9] - 主张"人类优先"理念 认为国家利益应置于全球共同利益之后[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