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战略
搜索文档
会招来战争,极其危险!”高市早苗要动“无核三原则
新京报· 2025-11-17 06:46
上任不过一个多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继在台海等问题上大放厥词引发一系列国际纠纷后,又把算盘打 到了"无核三原则"上。 据新华社报道,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11月14日透露,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正探讨在修订《国家安全保障 战略》等"安保三文件"时,对"无核三原则"中不引进核武器的原则进行修改。 "无核三原则"指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1967年,时任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在国会发言时提出 了"无核三原则",并于1971年在日本众议院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成为日本政府关于核武器的基本政 策。 如果高市早苗强行就此进行修改,无疑将意味着日本战后安保政策的重大转变,也必将引发国内外强烈 批评与反弹。 高市早就不满"无核三原则" 11月14日,据日本内阁消息人士透露,首相高市早苗正在考虑重新审视日本长期以来奉行的无核武器原 则。此举将标志着日本安全政策的重大转变。 作为历史上犯有侵略和法西斯罪责的"二战"战败国,日本战后一直宣称奉行《和平宪法》,但近十几年 来已在所谓的"正常国家化"幌子下大幅放松了战后军备限制。 尽管如此,2022年由岸田文雄内阁推动的《国家安全战略》等三份防务相关重要文件,仍继续强调"无 核三原则"。但高市早 ...
新华网国际看点丨高市早苗越线挑衅,究竟意欲何为?
新华社· 2025-11-16 21:46
08:11 项昊宇认为,高市早苗的越线挑衅,其意图是去迎合日本右翼势力,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并借所谓 台海安全议题,进一步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加速修宪扩军进程,以实现军事大国野心。 视频制作:邓琦 陈洋表示,高市早苗的涉华错误言行,是近年来日本右倾主流化、体系化的集中体现。鉴于中国市场对 日本经济的地位几乎是不可替代的,中日关系恶化无疑将直接冲击日本的经济命脉。 视觉设计:刘晓磊 策划:车玉明 刘加文 新华网海外传播中心制作 统筹:袁韵 徐倩 执行:刘小军 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发表涉华极端错误言论,悍然将台湾问题与日本新安保法中的"存亡危机事 态"联系起来,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本期《新华网国际看点》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 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和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 编导:余申芳 吴轶楠 张若晨 ...
印度不战而胜,特朗普要下降关税,普京发现不对,拱手献上核技术
搜狐财经· 2025-11-13 17:13
特朗普的白宫办公室里,一场关于关税的棋局正在改变全球权力平衡。印度用一份石油订单的调整,换来了美国的关税让步和俄罗斯的核技术,莫迪的脸上 露出了不易察觉的微笑。 特朗普坐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皮质座椅上,面对记者的话筒轻描淡写地宣布:"我们将在某个时候下调对印度商品的关税。"他给出的理由简单直接 ——"印度已经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已经非常大幅度减少"。 就在几个月前,美国还对印度商品征收了高达50%的关税,这一惩罚性关税让印度的纺织品、海产品和珠宝等传统优势产业一下子陷入了极大困境。 如今,形势逆转之快令人惊讶。印度尚未对美国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就已经在这场贸易摩擦中"不战而胜"。 2025年8月,特朗普政府以印度"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征收额外的25%关税。叠加7月30日美国对印度征收的25%关税, 短短21天内,美国对印关税达到了50%的惊人水平。 这一惩罚性关税涉及约480亿美元印度出口,对纺织、宝石、皮革与食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印度商务部长戈亚尔随后强硬表态,与美谈判"进展顺利",但印度不会"被迫签署仓促协议"。他在柏林明确指出:"印度不会在最后期限或压力下签 ...
大外交|停购俄油、眼盯中美,印度在大国雄心与地缘现实中求解
搜狐财经· 2025-11-06 18:21
印度对俄罗斯原油进口动态 - 在10月27日至11月2日的一周内,俄罗斯对印度的原油出口量日均为119万桶,较之前两周的日均195万桶大幅下降[1] - 印度最大的俄罗斯原油买家信实工业决定停止购买俄罗斯原油,以应对美国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的制裁[2] - 包括印度石油公司、巴拉特石油公司和印度斯坦石油公司等印度国有炼油企业正审查与俄石油贸易文件,以确保合规[2] - 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过去只占其原油进口总量的不到3%,但如今俄罗斯石油约占印度石油进口总量的35%[3] - 印度石油公司正寻求在明年第一季度从美国、加拿大、巴西等美洲国家采购2400万桶原油,以应对俄原油供应造成的冲击[2] 美印关系与贸易协议前景 - 印度炼油商停购俄油增加了美印达成贸易协议的可能性[3] - 美国与印度正式确定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期防务框架协议,标志着两国战略关系更进一步[5] - 由于中美元首会晤后达成了新的关税条例,印度面临的美国关税税率已经高于中国,美国对印度加征50%关税,其中包括因印度购买俄石油而额外征收的25%关税[5] - 美国对印度部分商品总关税达50%,而对巴基斯坦的关税税率从29%下调至19%[6] 印度在大国博弈中的战略调整 - 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多极格局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会不断发展壮大[1] - 印度战略界正重新审视印度在"中美印"三角关系中的定位,部分由美国对印度态度的转变所驱动[10][11] - 美国特朗普政府已改变了华盛顿对美印关系的思考,不再是单纯服务于对华策略,而是更着眼于美国整体战略,不愿看到印度作为另一个潜在竞争对手壮大[7][8] -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四方安全对话"首脑峰会被取消,特朗普已取消了访印计划[7] 中印关系改善的进展与挑战 - 中印双边贸易额高达1384.78亿美元,中国多年保持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11] - 印度靛蓝航空将于11月10日起开通德里至广州的每日直飞航班,届时广州至印度每周航班量达往返14班[10] - 印度对华关系改善的程度和意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度政府对于印美关系和中印关系的认识,双方关系的改善将是一个渐进且需耐心的过程[12] - 中方愿同印方相向而行扩大交流合作,从大局出发妥处矛盾分歧[12]
菲加签署《访问部队协议》合伙针对中国?中方回应
环球时报· 2025-11-04 06:49
【环球时报驻菲律宾特派记者 樊帆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菲律宾和加拿大2日正式签署《访问部队协 议》,该协议将允许两国进行联合演习,扩大安全联盟。《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2日称,签署此协议 的目的之一便是"针对中国在南海的军事活动"。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日回应称,中方一贯认 为国家之间的防务安全合作不得针对第三方或者损害第三方的利益,"炫耀武力,挑动对抗,不利于地 区的和平稳定"。 丁铎表示,菲方推行的《访问部队协议》本质上是配合美国"印太战略"的地缘政治举措,试图通过引入 域外军事力量干预南海事务。"这种刻意制造对抗的做法违背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意愿,其实 际军事价值有限,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历史表明,引入外部军事力量从来不会给地区带来真正安全, 只会制造新的分裂。" 特奥多罗2日表示,这是加拿大与印太地区国家签署的首个此类军事协议。麦金蒂声称,自2022年公布 新"印太战略"以来,加方"加强在该地区的海陆空前沿部署"。美联社称,加拿大和其他西方国家一直试 图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此战略和菲总统马科斯极力促进与其他国家建立防务关系的目标"不谋 而合"。还有媒体提到,自中国9月宣布建立黄岩岛国 ...
特朗普重磅发声!中美未来将如何发展?中国黄金储备再升级!
搜狐财经· 2025-10-27 12:44
特朗普亚洲之行的战略目的 - 行程紧凑,先后访问马来西亚、日本和韩国,重点敦促日韩尽快兑现对美投资承诺[1] - 将可能于30日在韩国举行的中美领导人会谈安排为行程最后一站的“压轴大戏”[1] - 表面走访盟友,实则每一步都带有深刻计算,核心目标是通过逼迫日韩增加对美国投资以加强经济捆绑,并在“印太战略”上站队[2] 中美会谈的策略与背景 - 中美会谈背景是贸易摩擦升温,美国在9月加大对中国企业出口管制,中国在稀土、锂电池等领域进行反制[2] - 特朗普在东盟晚宴前预告中美谈判将取得“积极成果”并“一切都会圆满结束”,此举被视为“预告式外交”,旨在塑造舆论氛围、抢占心理主动权[2][3] - 中美在稀土限制、芯片禁令、对等关税、技术脱钩等方面立场鲜明,核心利益对立早已显现[3] 中国的金融战略回应 - 中国央行连续八个月增持黄金,截至2025年6月黄金储备总量达7390万盎司,占全球央行黄金购买量的22%[7] - 增持黄金是基于三方面战略考量:对冲美元贬值风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应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以掌握主动权[7] -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超过119个国家和地区[9]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与多极化格局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跌破60%,创30年新低[9] - 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加速,各国央行减少美元储备,本币结算趋势明显,区域支付系统崛起,如玻利维亚加入南共市本地货币结算系统,欧洲央行研究数字欧元[11] - 多极化世界格局正在取代美国主导的单极秩序,美元的衰退轨迹已然显现[13] 美国与亚洲盟友的互动实质 - 日本承诺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但借此机会表达了防务独立的意图;韩国通过3500亿美元投资换取了汽车关税的下调,这些互动本质是交易而非单纯友谊[9] - 东盟国家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心存戒备,即使越南被美方单方面宣称达成贸易协议,越方并未同意[6] - 特朗普试图打造听话又让利的盟友圈,但国家关系以利益为导向,其“美国优先”立场与拉拢盟友的目标存在矛盾[9]
31国随美遏华,这国第一个叫嚣:愿效犬马之劳,外长送两句话
搜狐财经· 2025-10-18 14:00
地缘政治与贸易动态 - 中国实施稀土新规引发全球高端制造业紧张 美国做出激烈回应并指责中国谈判代表 [1] - 欧盟计划联合G7对中国施压 澳大利亚率先表态愿协助美国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1][5] - 澳大利亚外交策略呈现两面性 经济上依赖中国 安全上寄托于美国 [3][5] 澳大利亚的贸易机遇与行动 - 澳大利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经济受益 对华牛肉出口量上半年突破12.9万吨 创2020年以来新高 [1][3] - 澳大利亚对华葡萄酒出口表现强劲 自去年7月至今年6月出口量达8460万升 金额近9亿澳元 同比增长123% [3] - 澳大利亚总理率8个主要经济文化财团访华 旨在深化关键矿产合作并扩展金融市场业务 [1][3] 关键矿产与供应链战略 - 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集团和必和必拓公司寻求加深与中国在铜、铁矿石等关键矿产的合作 [3] - 美国财长表示将与"全球民主国家"合作推动关键矿产供应链多元化 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5] - 澳大利亚前总理曾公开表示可帮助美国减少对中国稀土依赖 因美国高端军事装备需大量稀土元素 [5] 中国的立场与回应 - 中国外交部长强调中欧经贸关系本质是互补共赢 关系应以合作为主基调 [6] - 中国实行稀土管控是依法行事 并非与全球为敌 但坚决反对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 [6]
美国防战略会发生根本性调整吗?(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 2025-10-16 05:21
美国国防战略调整背景 - 2025年《国防战略》报告草案显示美国将把本国和西半球安全置于大国竞争议题之上,标志着战略重心调整 [1] - 美国国内政治撕裂和极化加剧,MAGA派主张将更多精力和资源优先解决国内问题,反对过多对外干预 [2] - 特朗普政府内外对华强硬派反对将战略重心置于美国自身,引发新一轮战略调整讨论 [3] 美国亚太战略特点与变化 - 当前美国亚太战略呈现“远程威慑为主、前沿存在为辅”的特点,军事存在呈现轻量化、灵活化趋势 [5] - 美国通过强化与日、韩、澳等传统盟友军事合作,以及加强与印度等伙伴国防务合作,实施多层次遏制战略 [5] - 未来美国将更注重通过经济和科技手段进行战略竞争,并依赖“伙伴网络”形成对中国的“外包威慑” [6] 美国对外行为模式 - 本届美国政府对外行为模式呈现战略收缩与增强地区控制并行,安全事务“外包”行为愈发明显 [8] - 特朗普政府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军费开支调高至本国GDP的5%,强压盟友增加军事投入和经费支持 [8][9] - 美国在拉美地区军事介入和控制趋势增加,例如对委内瑞拉制裁并以反毒为名加强加勒比地区军事存在 [9] 美国全球战略影响 - 美国战略调整将促使欧洲加强自身防务建设,推动欧盟军事合作整合,减少对美国依赖 [11][12] - 在亚太地区,美国将继续以遏制中国崛起为核心目标,加大与日、韩等国军事合作以形成牵制 [11][12] - 美国在拉美地区强化“门罗主义”干预行径,将使得美拉关系紧张,并加剧中美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博弈 [11][12]
扛不住了?加拿大外长将访华,想劝中方收回成命,卡尼表态不简单
搜狐财经· 2025-10-03 13:13
贸易摩擦背景与起因 - 加拿大响应美国政策,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并对中国钢铁加征25%关税[1] -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宣布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75.8%的保证金,并对猪肉和海鲜等商品加税[1] - 贸易摩擦始于2024年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访华前与加拿大接触,促使加方加征关税,目的包括推动美国"印太战略"和保护加拿大本国汽车产业[5] 关键贸易与行业影响 - 中国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及油菜籽最大买家,年交易额高达36亿至49亿美元,对加拿大农业至关重要[5] - 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75.8%保证金直接打击其关键出口产业[5] - 油菜籽产业困难引发加拿大西部省份及农产品进出口商不满,对联邦政府施压要求取消对华电动汽车关税[7] 加方应对举措与意图 - 加拿大外长阿南德计划在未来几周内访问中国,旨在探讨解决双边贸易冲突等问题[1][7] - 加拿大总理卡尼在纽约赞扬中国气候政策,表示可在此领域合作,被视作释放善意以寻求突破[3] - 加方高层访华意图是缓解国内紧张局势,恢复与中国的贸易关系[7] 潜在后果与解决方案 - 中方暂停进口加拿大油菜籽仅是开始,若加方继续强硬立场,中方可能对加拿大能源或其他重要产品采取更严厉反制[8] - 恢复中加贸易关系的关键在于加拿大需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等商品的不合理关税[8] - 解决方案还包括加拿大需调整在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立场,停止在南海和台海问题上干涉[8]
轮到中国反制了,一单不买,订单还直接清零,反倒加税100%,加拿大高层要访华道歉
搜狐财经· 2025-09-29 20:21
中加贸易摩擦背景 - 加拿大为配合美国“印太战略”,依据《特别进口措施条例》第20条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100%附加关税 [3] - 加拿大对中国钢铁加征25%关税,同时美国钢铁能免税进入加拿大市场 [3] - 加拿大计划将中国电池、半导体、太阳能设备也列入加税名单,理由为“保护本国产业安全” [5] 中国对加拿大的贸易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于2025年3月对加拿大菜籽油、豌豆等商品加征100%关税 [5] - 中国对加拿大水产品和猪肉加征25%关税 [5] - 中国商务部于2025年8月认定加拿大油菜籽存在倾销,依据《反倾销条例》第28条对所有加拿大公司要求交纳75.8%的保证金才能继续对华出口 [7] - 中国与澳大利亚于2024年12月签署《油菜籽贸易过渡协议》,约定2025年1月起恢复进口配额制,导致加拿大对华油菜籽订单量直接清零 [7] 加拿大对华贸易的依赖与影响 - 2024年中国进口了加拿大90%的油菜籽,价值约120亿加元 [7] - 加拿大数万农民的生计依赖中国市场 [7] - 中国的反制措施促使加拿大高层紧急召集贸易部长和外长开会商讨对策 [7] 加拿大寻求关系缓和的动向 - 加拿大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表示可能在未来几周访问中国,目的是缓和两国紧张关系 [3] - 加拿大总理证实与中方高层进行了“建设性的交流”,希望今年能促成两国领导人会面 [3] - 加拿大高层主动表态希望访华,当面向中方道歉 [1] 中加关系正常化的前提条件 - 中方明确表示加拿大需先取消不合理的对华关税,中加关系才可能恢复正常 [9] - 中方要求加拿大“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作为谈判前提 [9] - 若加拿大未在2025年10月前撤销关税,中方或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