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印太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美关税大棒砸向新德里,印度告 到WTO,普京战机订单稳赚赢家
搜狐财经· 2025-08-10 11:15
特朗普的专机刚离开苏格兰,一条贸易炸弹就扔向了新德里:"印度是好朋友,但他们的关税比谁都高!我们可能对他们征收20%到25%关税。"轻飘飘一句 话,让印度谈判团队当场傻眼。要知道,就在上周,印度商工部长还乐观宣布与美国谈判取得"惊人进展",甚至放话五年内美印贸易额要超中美。转眼间, 25%的关税大棒砸下来,比给日本、欧盟的15%整整高出十个百分点! 印度这次没忍气吞声。贸易部长戈亚尔当天硬气回怼:"我们不吃最后通牒这套!"转头就向WTO提交正式文件,指控美国对印度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不 合法。文件里算得明明白白:29亿美元印度出口商品受影响,印度企业得多掏7.25亿美元冤枉钱。这招现学现卖,印度国内讨论时直言:"中国能用WTO规 则反击,我们凭什么不行?" 就在美印关税战火纷飞时,莫斯科和新德里悄悄签下一笔超级军售:30架苏-57E隐身战斗机打包带走,附带雷达接口、发动机技术转让,连生产线都搬到印 度。印度斯坦航空将在纳西克工厂组装,首批战机2026年底前直飞列城空军基地——那里海拔3200米,正对着中印边境争议地区。这笔买卖让俄罗斯军工在 西方制裁下喘了一大口气,更让印度空军实现"跨代升级"。 边境火药 ...
美方一点余地不留,莫迪终于翻脸,不仅供出美国,还将主动访华
搜狐财经· 2025-08-07 17:09
美印贸易冲突升级 - 特朗普政府威胁对印度大幅加征关税 因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1][3] - 美方施压手段包括关税威胁和舆论贬损 旨在迫使印度屈服 [3][7] - 印度扩大俄油进口曾获美国默许 现却遭双重标准对待 [7] 印度反击策略 - 莫迪政府公开揭露美国三点双标行为 包括西方继续与俄交易却单方面制裁印度 [7] - 印度总理宣布将访华 系七年来首次 释放战略转向信号 [10][12] - 访问意图包括争取中国支持对抗美国关税 并重新校准中印关系 [12] 地缘政治格局变化 - 印度转向中国将导致美国"印太战略"基础动摇 [15][17] - 美国将印度定位为"可牺牲的伙伴"而非盟友 导致关系恶化 [15] - 特朗普政府为短期关税利益牺牲长期战略布局 被评"捡芝麻丢西瓜" [17] 新兴国家战略自主 - 莫迪访华预示更多新兴国家将寻求战略自主 摆脱美国控制 [19] - 中国以平等互惠原则吸引合作伙伴 与美国霸权形成对比 [19] - 美国单边主义政策正加速盟友体系瓦解 [19]
不顾特朗普威胁,印度有意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新浪财经· 2025-08-04 16:57
印度与俄罗斯石油贸易关系 - 印度与俄罗斯签订了长期供油合同,短期内不会停止石油交易 [1] - 印度政府未要求炼油厂停止购买俄石油,国有和私人炼油商均可自由采购 [1] - 印度85%石油依赖进口,俄乌冲突前俄罗斯仅占印度石油进口的约1% [2] 美国对印度购买俄石油的施压 - 特朗普威胁对印度实施制裁,包括在25%进口关税基础上追加惩罚 [1] - 美国高级顾问指责印度购买俄石油是在资助俄罗斯的战争行为 [2] - 印度外交部回应称印俄关系基于双边利益,不受第三方立场影响 [1] 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的数据变化 - 2023年5月印度每日进口俄石油达215万桶峰值,俄罗斯成为印度最大石油来源国 [3] - 2024年1-6月印度日均进口俄石油约175万桶,同比增长1% [3] - 2024年7月进口量季节性下降,主因雨季和炼油厂检修 [3] 地缘政治与历史背景 - 冷战时期印度与苏联建立密切关系,解体后延续能源与军事合作 [2] - 俄乌冲突后印度大量购买打折俄石油,无视美国警告 [2] - 印度辩称其行动有助于遏制全球油价上涨 [2]
特朗普威胁“惩戒”,印度决定“硬刚”
搜狐财经· 2025-08-04 04:49
美国对印度征收关税政策 - 美国将从8月7日起对全球69个贸易伙伴征收10%至41%的"对等关税",其中印度税率为25%,高于欧盟的15%、日本的15%和英国的10% [1] - 特朗普表示将对印度实施"惩戒",因其一直是俄罗斯军备和能源的主要买家 [1] - 美国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2023至2024财年贸易额超过1180亿美元 [3] 印度对俄罗斯石油进口的立场 - 特朗普称印度将不再购买俄罗斯石油,但印度官员表示政府未指示石油公司减少自俄进口 [3] - 印度坚持购买俄罗斯石油,因印俄关系定位为"享有特权的特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俄罗斯廉价优质原油为印度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7] - 莫迪强调印度公民应购买国内制造产品,以推动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7] 美国征收关税的战略意图 - 特朗普征收关税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减少贸易逆差,实施"美国优先"政策 [3] - 通过经济手段施压印度减少对俄原油进口,以在乌克兰问题上逼迫俄罗斯回到谈判桌 [4] - 特朗普威胁俄罗斯在8月8日前完成与乌克兰和谈,否则将征收100%或接近水平的税率 [6] 印度对关税政策的反应 - 印度对"对等关税"态度暧昧,仅曾提出对美国的钢铝关税和汽车关税进行反制,但最终被施加25%较高关税 [6] - 25%关税让印度进一步看清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真实面目 [6] - 印度国内对莫迪政府有所批评,因特朗普在印巴冲突中的表现和美巴关系升温 [7]
印度选择“不跪”,等着美国挥出关税大棒,特朗普发出最后警告,治不了中国,还收拾不了印度?
搜狐财经· 2025-08-01 14:36
1.美国的关税大棒,这次砸向印度 美国又挥舞关税大棒了,这次的目标是印度。欧盟和日本已经乖乖低头,轮到印度时,却突然硬气起来——不谈、不等、不妥协,直接摆烂等美国先出拳。 特朗普气得跳脚,一边喊着"印度是我们的朋友",一边威胁加征25%关税,还偷偷摸摸搞了个"罚款"名目。这场美印贸易博弈,表面看是钱的事,背后却是 美国霸权衰落的又一个注脚。 美国最近对全球贸易伙伴的关税施压,已经成了家常便饭。4月2日宣布开打,拖了90天,最后拍板8月1日执行。欧盟和日本已经认怂,美国对它们的关税定 在15%,还美其名曰"重大让步换来的优惠"。可轮到印度,画风突变——美国直接放狠话,8月1日加税,还要额外罚款,连具体金额都懒得遮掩。 特朗普(资料图) 莫迪(资料图) 更关键的是,印度学精了。它发现,美国现在急着收割盟友,但印度不是日本,更不是欧盟,它有资本跟美国耗。特朗普喊着"8月1日加税",印度就摆烂等 他先动手,到时候再谈条件,至少不会像欧盟那样"未战先降"。 3.美国的焦虑:治不了中国,连印度也收拾不了? 美国现在的心态很矛盾。一方面,它想用关税逼印度开放市场,弥补自己的贸易逆差;另一方面,它又担心逼太狠会把印度推向中国 ...
特朗普关税施压没用?关键时刻,美逼迫韩国“协防台海”,李在明早已给出答案,美失望了
搜狐财经· 2025-07-29 10:38
美韩贸易与军事关系 - 美国对韩国造船业加征25%关税的最后期限临近,若首尔不配合将于8月1日实施[1][3] - 韩国提出"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计划,承诺未来几年投资数百亿美元,包括承接美国军舰订单、技术转移及优先满足美国海军年均300亿美元的造船需求[3] - 此前日本以5500亿美元投资承诺换取15%关税豁免,但韩国未选择相同路径[3] 韩国应对策略 - 韩国总统李在明明确表态"台海问题与韩国无关",避免重蹈"萨德事件"导致中韩贸易额腰斩的覆辙[5] - 韩国加速与中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合作,降低对美国依赖[7][9] - 韩国半导体行业对华出口占总出口60%以上,中国市场成为重要退路[7] 军事与地缘政治 - 美国要求韩国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适用范围从朝鲜半岛扩展至整个印太地区,并参与台海或南海冲突[3][5] - 美国要求韩国将国防预算从GDP的2.3%提高到5%,军费开支从约500亿美元增至1000亿美元以上[5] - 李在明邀请朝鲜领导人出席APEC峰会,推动朝韩关系缓和,削弱美国驻军"合理性"[1][6][12] 美国施压失效原因 - 韩国将关税威胁转化为"美国就业工程",使经济施压失灵[10] - 韩国公开拒绝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导致盟友体系出现裂痕[11] - 朝韩关系缓和可能削弱美国在半岛的军事抓手[12] 战略影响 - 韩国从"被动盟友"转向"主动平衡者",标志战略思维转变[12] - 韩国选择可能成为"中间地带"国家摆脱霸权胁迫的典型案例[12] - 全球格局预示单极时代终结,小国寻求自主生存之道[12]
东盟持续进行斡旋,两国仍在互相指责,泰国称将与柬举行领导人会晤
环球时报· 2025-07-28 07:06
泰柬边境冲突与停火进展 - 美国总统特朗普分别与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和泰国代理总理普坦通话 敦促两国立即停火 并以贸易谈判为筹码警告在冲突持续期间不会达成贸易协议 [1][3] - 柬埔寨同意无条件停火提议 已指示外长与美国国务卿及泰国外长协调落实停火 [4] 泰国原则上同意停火但要求柬埔寨先展现诚意 更倾向双边对话 [1][3] - 尽管停火讨论进行中 两国27日仍爆发第四天交火 互相指责对方破坏和平 泰国军方称战场部队仍在执行作战策略 [5] 冲突伤亡与难民情况 - 泰国报告21人死亡(多为平民) 柬埔寨13人死亡 泰国超13 1万人撤离边境 柬埔寨3省超3 7万人流离失所 [6] -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呼吁立即无条件停火 将主持28日两国领导人会谈 [6] 美国贸易政策施压 - 特朗普政府7月曾威胁对20多个贸易伙伴征收20%-50%关税 其中对泰柬拟征36%关税 [4] - 特朗普将贸易协议与停火挂钩 称"和平降临后才期待达成贸易协议" [3] 地缘政治角力 - 美媒渲染中美在东南亚影响力竞争 将泰国描述为美国盟友 柬埔寨为中国伙伴 炒作"代理人战争"概念 [7] - 中国学者驳斥美媒夸大中美对抗 指出中国与泰柬均保持密切关系 主张和平解决冲突 [7]
访华前先制裁中国?冯德莱恩神操作,欧洲网友:她是美国卧底吧
搜狐财经· 2025-07-25 09:03
特朗普关税对欧盟经济的影响 - 8月1日起欧盟输美商品面临30%关税 远超此前预期的10%-15%范围 直接威胁3790亿欧元欧盟对美出口额 相当于每位欧洲公民承担近千欧元额外成本 [1][2] - 德国汽车、机械、化工等支柱产业超半数产值依赖对美出口 30%关税使汽车制造商单车利润削减三分之一 奔驰宝马等企业面临亏损经营或裁员抉择 [2] - 消息公布当日欧洲股市蒸发500亿欧元市值 德国DAX指数暴跌2.3% 法国CAC40与英国富时100指数同步大幅下挫 [1][2] 欧盟内部应对分歧 - 德国总理默克尔呼吁停止对抗美国 因德国对美出口占GDP4.2% 若市场丧失将导致失业率飙升 [3] - 法国总统马克龙主张强硬反制 建议动用"反胁迫工具"限制美国数字服务 法国对美出口依赖度低于德国 [3] - 欧盟贸易部长会议反制清单从720亿欧元缩减至500亿欧元 德法代表激烈冲突 意大利等国保持沉默 [5] 中欧关系恶化对产业冲击 - 欧盟对华订单2024年暴跌40% 空客、德国汽车和法国葡萄酒产业遭受重创 [6] - 德国企业代表私下接触中方官员试图绕过欧盟达成协议 中欧峰会从原定两天压缩至24小时 [5][6] - 欧盟对俄制裁波及10家香港企业 进一步激化中欧矛盾 [5] 欧盟结构性依赖问题 - 能源领域放弃俄天然气转购高价美国LNG 美国能源公司获巨额利润而欧洲民众承担成本 [7] - 欧洲企业为获取美国补贴被迫赴美建厂 同时承受政治控制 全球GDP占比持续下滑 [7] - 军费总额超俄罗斯但缺乏统一军事力量 高度依赖北约框架和美国驻军 [8] 产业连锁反应预测 - 德国工业联合会预估30%关税叠加中欧关系恶化将导致德国GDP下降1.2% 潜在失业人数达300万 [9] - 意大利旅游业受美国游客减少冲击 西班牙暂缓农产品反制以保护橄榄油出口 [5] - 欧洲企业国际市场份额持续缩水 错失中国市场发展机遇 [7][9]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美,踢到铁板,外媒:美国不愿捆绑关税和安全
搜狐财经· 2025-07-22 21:17
美菲关税与安全议题谈判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美期间寻求将20%关税与美方安全承诺捆绑谈判 但遭美方拒绝[1][3] - 美国对菲律宾关税从4月2日的17%提升至8月1日的20% 且明确拒绝将关税调整与安全议题挂钩[1][3] - 菲律宾试图以接受20%关税为条件 换取美国对其对抗中国时的明确安全保障承诺[3][5] 美菲战略合作动态 - 菲律宾近期频繁在南海挑衅中国 试图配合美国"印太战略" 但需要美方更实质性的军事支持[5][7] - 美国仅通过《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和联合军演等象征性行动支持菲律宾 未提供实质性安全保障[3][7] - 马科斯政府改变前任对华友好政策 转向主动挑衅 但美方战略保留使菲方难以获得预期支持[5][7] 美国对盟友经贸政策 - 美国对欧盟征收30%关税 显示其经贸政策不受盟友关系影响 菲律宾类似诉求同样被拒[9] - 菲律宾希望通过经贸让步换取战略支持 但美国坚持将经贸与安全议题分离处理[3][9] - 美方行为表明其地缘战略中经济利益优先 不会为盟友提供实质性代价的承诺[9]
事关关税,特朗普这回要动真格,韩国自知已经没有退路了,李在明下定决心,要把权力夺回来
搜狐财经· 2025-07-21 13:12
贸易关税威胁 - 特朗普政府威胁对韩国汽车进口征收25%关税 最后期限为八月 [1] - 韩国对美汽车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 占美国进口车辆的18% [3] - 25%关税将削弱韩国汽车在美近30%的价格优势 [8] - 韩国经济严重依赖对外贸易 出口占比接近GDP的40% [1] 韩国应对策略 - 韩国外长提名人赵显表示力争在八月前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1] - 韩国可能寻求达成特定领域贸易协议来抵充关税威胁 如限制电动汽车补贴或设定汽车出口配额上限 [6] - 2018年韩国曾为换取钢铝关税豁免 同意对美钢铁出口实施配额限制 [3] 汽车行业影响 - 韩国汽车产业面临利润空间被压缩至危险边缘的风险 [3] - 几乎每五辆进入美国的进口汽车中就有一辆来自韩国 [3] - 韩国汽车厂商研究报告显示关税将严重影响其在美市场竞争力 [8] 军事指挥权移交 - 韩国总统李在明亲自主持国家安全保障会议 关注战时作战指挥权移交进展 [1] - 指挥权移交被视为关乎韩国国家主权与尊严的里程碑式目标 [3] - 美方对韩军独立指挥体系可靠性存在深度怀疑 要求韩军展现独立应对全面战争威胁的能力 [4] - 韩军关键能力与美国主导的战时需求存在明显代差 特别是联合全域反导能力与大规模伤亡处理系统 [4]